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 > 在线访谈

市工信委张晓波主任参加广州市政府部门定期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信息来源:广州市新闻发布中心 时间:2018-01-30 字体: [大] [中] [小]

广州市政府部门定期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时间:2018年1月30日上午10时

地点:广州市新闻中心


主持人(广州市新闻中心主任周慕明):

各位领导,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

大家好!

欢迎参加广州市政府部门定期新闻发布会。今天是2018年的第2场。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他们是:

广州市工信委主任张晓波;

广州市统计局副局长冯俊。

非常欢迎他们的到来。

首先,请广州市工信委主任张晓波,为我们介绍2017年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及2018年主要思路,有请!

张晓波(广州市工信委主任):各位领导、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上午好!下面我代表工信委介绍2017年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情况。

2017年,市工信委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重点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和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动力、惠民生工作,促进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11.8%以上,税收总额增长11%,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8%左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65.6%,,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9%。具体情况如下:

一、注重顶层设计。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先后出台实施广州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以及汽车产业2025发展规划等15份政策规划,研究制订价值创新园区、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发展等10份政策文件,形成既有前瞻性的政策规划体系,又有科学合理的配套方案,全方位、立体式地推进产业加快发展。

二是谋划园区集聚集约发展。谋划建设10个价值创新园区,制定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实施意见,扶持低效产业园区转型增效发展。全市国家级、省级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5%,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三是谋划发展重点产业。实施IAB、NEM等新兴产业发展行动,整合设立“广州市‘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资金”,引导社会资本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生物医药”产业基金,重点支持IAB和NEM产业发展。

二、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一是创新发展力度加大,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和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实验室等重点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广东聚华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成为国家五个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打造广东省轻量化高分子材料创新中心、省机器人创新中心、广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占全省的2/3。奥翼电子研制出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显示屏、广船国际研制生产世界首艘2000吨级新能源电动船。

二是质量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31个、省级工业名牌296个,居全国前列。

三是绿色发展成效显著,获得工信部认定的绿色工厂14家、绿色产品48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7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4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三、积极引进新动能。

一是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去年先后引进宝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中电科华南电子信息产业园、创维智能产业创新基地、金誉半导体、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等大项目逾150个,预计投产后新增产值3000多亿元。其中,投资额超百亿元先进制造业项目5个。

二是吸聚一批总部项目落地。引进新松机器人南方总部基地及广州国际机器人产业园、TCL集团华南总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华南总部基地、三一重工集团广州基地、树根互联全国总部、科大讯飞华南总部等落户广州。此外,推动思科总部合作伙伴的招商引商工作,大同股份等20家思科合作伙伴企业已注册落户。

三是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推动富士康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乐金8.5代OLED面板、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预计达产后新增产值超3000亿元。

四、推动跨界融合应用。

一是促进制造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省、市共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打造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制造模式,36家企业入选省首批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居全省首位。培育出36家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我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重点城市(不含直辖市)第一名。

二是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广电运通、嘉诚物流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单位,培育形成3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6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1家省级工业电子商务试点企业、34家省级供应链管理试点示范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三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与腾讯、阿里巴巴签订合作协议,打造全国智慧城市先行区。促成4K花园落户,打造全国最大的4K内容服务平台。开展“互联网+”小镇创建工作,获评5个省级“互联网+”小镇,居全省首位。加快实施全光网城市和村村通光纤工程,推进4G无线通信网络信号覆盖,全年新增光纤用户129.13万户,任务完成率达102.5%,光纤入户率达106.8%。

四是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编制《广州市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引导企业积极对接军方需求,推动军民优势技术和产品的双向转化。引导50家民营企业进入军工生产领域,全市10家民营企业获得军工保密资质。

五、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实施拓展民间投资领域、完善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等20条针对性措施,争取各级财政资金近3.3亿元,支持近800个民营企业项目。目前,民营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97%、科技企业的91%、发明专利申请量的98%、新三板企业的95%。

二是加大投融资服务。落实中小微企业投融资“十条措施”,广州市融资再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超50亿元授信额度,工业转型升级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累计撬动30亿元社会资本助力中小企业发展。认定首批“广州市中小微企业小额票据贴现中心”,推动1000家以上中小微企业利用“小额票据贴现中心”实现低成本融资。

三是积极培育“小升规”企业。完善“小升规”培育企业库,筛选2026家小微企业列为重点培育对象,统筹资金支持500家小微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新增工业产值超百亿元。

四是加快推进中外合作区建设。承办第八次中欧中小企业政策对话会、2017中国(广州)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推动我市民营企业与国外科研机构达成一批技术转移合作,促成中德氢能源、以色列Intelitek等项目落户广州。

下一步,我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立足制造强市建设全局,重点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动能转化,二是提质增效。在动能转换方面,重点抓重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十大价值创新园区建设和培育“两高四新”企业快速发展;在提质增效方面,重点抓企业技术改造和低效园区提质增效,促进我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同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城市管理的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8年,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均增长6.5%左右,工业投资实现倍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6%,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左右。

主持人:谢谢张局的介绍。接下来,请广州市统计局副局长冯俊,为我们介绍2017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有请!

冯俊(广州市统计局副局长):各位领导、新闻界的朋友上午好,我代表广州市统计局简要介绍一下2017年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服务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据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2017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21503.15亿元;同比增长7.0%,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3.49亿元,下降1.0%,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015.29亿元和15254.37亿元,分别增长4.7%和8.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3%,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从服务业主要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引领发展,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4.6%、12.0%和11.5%;金融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均增长8.6%;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0%和0.8%。

二、质量效益逐步提高,实体经济稳步发展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2017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3.06亿元,可比增长10.9%。财政收入质量积极改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85.99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节能环保、科学技术、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支出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89.8%、51.7%、25.6%和14.6%。

企业经营效益较好。从工业看,受益于工业结构调整和盈利方式多元化,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8%,比上年增速提升3.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87%,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35个行业大类中,23个行业实现盈利同比增长,5个行业同比增速超50.0%。从服务业看,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迅速。预计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4.7%,其中,利润合计占比超八成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较快。

三、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动能发展迅速

(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21:29.85:68.94调整为1.09:27.97:70.94,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2.00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为66.0%,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增长54.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0.3%。从工业看,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5.6%,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2%,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0%,比重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从产业投资看,第三产业投资总额占比达87.1%,比重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房地产调控效果进一步显现,房地产开发投资2702.89亿元,增长6.4%,由上年18.9%的较快增长回归理性稳健增长。重点发展领域投资加速推进,工业投资中,电子信息制造业投资增长1.6倍,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23.1%;服务业投资中,卫生和社会工作、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水利环境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71.7%、23.3%、21.3%和18.8%。

(二)新动能发展势头良好

新业态继续蓬勃发展。新消费习惯、新商业模式引领发展,2017年,广州市限额以上网上商店零售额增长19.3。新经营模式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227.7亿元,增长55.1%。网络消费火爆带动快递业快速发展,全年快递业务量39.33亿件,同比增长37.2%。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增长50.4%。

新产业发展势头加快。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良好,增加值分别增长11.5%和10.0%。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7%,增速和比重同比分别加快2.2个百分点和扩大3.8个百分点,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符合产业结构和消费需求升级方向的产品增势良好,其中,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全年产量147.33万辆,同比增长31.2%;新能源汽车、光电子器件、液晶显示屏、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全年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5.0%、58.3%、13.7%、37.6%和21.0%。民用无人机、环保、医疗设备等一批成长中的高新技术产品规模逐渐扩大,发展新动能积极孕育。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凸显,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降成本去杠杆稳步推进。2017年,广州市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取消、停征和降低4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800亿元。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达7.98%,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为9.54元,同比减少0.49元;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0.61%,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

经济活力不断增强。2017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2.77万户,增长33.9%;注册资本金1.79万亿元,增长1.2倍。逼近外商投资企业(4141.5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41.7%,比重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民营经济营业收入3742.91元,增长14.3%,占全市的40.1%。

五、消费增势稳定,进出口较快增长

消费增势稳定。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02.59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8.3%和5.8%。与居民消费质量提升和品质改善相关行业的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中西药品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9.3%、18.6%和15.5%。

进出口较快增长。2017年,全市商品进出口总值增长13.7%,增速同步提升10.6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2.3%,进口增长16.0%。

六、金融存贷规模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势头良好

金融存贷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为85506.0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8%,增速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坚持引智引技引资相结合,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举办国际投资年会等高端招商活动。2017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459家,合同外资额133.91亿美元,增长35.3%;实际直接利用外资62.89亿美元,增长10.3%。项目质量不断优化,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项目共78个,合同外资95.23亿美元,增长37.1%。

七、交通枢纽功能日益增强,客货运输总体平稳

国际交通枢纽功能日益完善。2017年全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6583.69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三位。广州港的国内外外贸集装箱的航线累计分别达到197条和91条。广州港口的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5.8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是2035.61万标箱,居全球的前列。货物运输也保持平衡,货物周转量、货运量、旅客周转量、客运量都保持中高速的增长。

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价格涨幅稳定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5400元和23484元,分别增长8.8%和9.5%,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消费价格涨幅稳定。2017年,我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3%,涨幅低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分别上涨1.6%和3.6%。八大类商品价格同比“七涨一平”,涨幅居前三位的是医疗保健类(7.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3.6%)、居住类(3.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同比上涨8.8%,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2.3%,结束了连续5年工业品价格下降的态势。

总的来看,2017年广州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奋力创新、改革进取的结果。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广州仍处于经济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2018年,广州市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主持人:现在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提问。

广州日报:刚才发布中提到十大价值创新园区建设,这10个价值创新园区如何错位发展?对建设价值创新园区有哪些扶持措施?

张晓波:结合IAB产业的行动计划,我们围绕IAB产业谋划十个价值园区的建设,这十个的价值园区主要依托现有的龙头企业,还有大项目,以这些大企业和大产业的产业链为纽带,再围绕这些大项目的落地就近配套,集生产、生活和生态等设施营造产业集聚区,引领整个IAB产业的集聚发展,通过十大产业集聚区的谋划最终形成6个千亿级的产业集聚区。十大价值创新园区主要是海珠互联网价值创新园、增城新型显示价值创新园、天河软件价值创新园、番禺智慧城市价值创新园、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黄埔智能装备价值创新园、番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价值创新园、花都军民融合价值创新园、广州国际生物岛价值创新园、黄埔生物科技价值创新园。

我们准备整合现有的各项要素,包括资金、土地、人才等等方面政策支持十大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一是简化整个价值园区用地的审批流程;二是完善价值创业园区的配套设施,包括园区内和园区外,园区外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医疗配套设施,教育设施,包括高中、初中、小学,还有生活居住配套,围绕产业园区的建设在周边打造一个能够让建设和生产者就地生活、就地工作的环境;三是采取政策降低价值创业园区的用地成本,这十个园区都是IAB产业,在确定土地出让价值的时候有政策给予支持,所在地工业用地基准地价70%作为土地出让的优惠;四是汇集几个项目的力量整合资金对上述任务给予全力的支持,包括交通部门、城建部门、教育部门、医疗部门、还有我们工信委整合了20亿资金,全力支持IAB和集聚区的建设。

中国青年报:广州市新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在新一轮的城市发展中,广州市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因素支撑?

冯俊:第一个问题,近年来,广州市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孕育成长,在部分领域已经成为重要的带动力量。

广州市新动能产业表现突出:一是新产业发展势头加快。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5%和10.0%。其中,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0.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7.7%,同比分别提高2.2个和3.8个百分点。二是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新能源汽车、光电子器件、液晶显示屏、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全年产量增长比较快。三是新商业模式引领发展。随着“互联网+”不断推进,限额以上网上商店零售额增长远远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而且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比如住宿餐饮业的餐费、快递业务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全年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37.3%,而且整个广州市快递业务在全球保持领先的水平。

从新经济来看,无论是共享经济、共享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都是在迅猛成长,当然成长也有一个过程,现在反映出来可能不能很好反映,但作为新经济发展的动能,正在孕育中。

第二个问题,当前,广州市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双轮驱动”,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下有利因素将支撑广州市经济发展:

一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广州市通过实施财政科技经费倍增计划、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和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等,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广州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全市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同比分别增长33.3%、29.5%。2017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69万平方米、众创空间49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增幅超过20%。

二是新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基金、产业集聚集群方面,广州市重点培育6个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而建设10个价值创新园区,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初具规模,高新技术产品的增加也接近两位数。近年来,广州市引进富士康、思科、GE等一大批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大多数还处在建设初期,再过1-2年,广州产业发展将会陆续形成新的增量,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挥重大支撑引领作用。

三是实体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新市场主体不断涌现,2017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33.9%;注册资本金增长1.2倍;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8家、新三板企业116家。

四是人口红利优势明显。广州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引进人才政策,2017海交会吸引300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穗创新创业,连续两年全市新增常住人口超40万人,为广州市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中央电视台:广州市提出实施IAB计划,目前IAB产业发展如何?下一步,广州有何具体措施推进IAB产业加快发展?

张晓波:为什么要提出发展IAB产业?广州是一个老工业的城市,有一部分的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甚至有一部分要淘汰、转移,如果没有新产业进来就没有新的增量。另一方面广州市历年来的工业投资并不大,要保持经济稳定发展,没有一定的投资是难以维持的。从这两方面讨论,我们提出要大力发展IAB产业,因为IAB产业是代表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在是一个机遇期,一个窗口期,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出台了IAB五年行动计划。我们希望IAB行动计划谋划四方面的任务:

一是创新驱动。(1)建设新平台,包括国家级的平台,省的创新平台。(2)要谋划金融创新。(3)搞好成果转化。

二是企业主体。(1)引进新的,包括去年引进了一系列大项目进来,世界五百强都签订了11个重大项目的落地。(2)对老的,现有的大型企业扶持,通过重组等等方式,促进本地的企业迅速作大,做强。(3)抓小的,“两高四新”、成长快的、“独角兽”这一类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三是产业集聚。(1)十大价值创新园区的建设。(2)对现有的一些周边低效园区改造,把一些低端或者落后的产业清退,通过改造提凝聚力等等方式引入新的IAB产业实现增效的目的。下一步在每个区搞两个试点,先整合低效园区,提高效果。

四是融合发展。主要利用信息化跟智能化的手段赋予制造业,服务业还有城市的管理,提高能效。

产业的重点,目前围绕广州市的现状,重点发展我们有优势的产业,包括未来的产业,主要包括新型显示、工业互联网、再生医学、新能源汽车、芯片、集成电路、机器人、以及未来的产业(量子、区块链、石墨烯、人工智能等等)。

措施主要是集中各种要素谋划上面一系列的任务还有重点的工作,包括工信委整合20亿的资金支持IAB产业的发展,科创委、发改委每年也不少于10个亿用于创新、生物产业的发展,IAB产业是集各个部门的资源,形成合力,促进整个IAB产业的实施。针对上面所说的四个主要内容,创新驱动、企业主体、产业集聚、融合发展都有配套措施。

信息时报:从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我们应该如何评价2017年广州市经济总体发展情况?

冯俊:从全年发布的主要数据来看:2017年广州市经济运行体现了总体保持平稳、质量效益提升的特点。

总体保持平稳体现在“四个稳”:

第一个“稳”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据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0%,商品进出口总值增长13.7%。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国内外复杂的环境下,在我市调结构、去产能、治污染等情况下取得的成绩。而且从整体的增长来讲,我们和特大型城市北京、上海比,我们也是高于他们。第二个“稳”是收入稳。2017年,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0.9%;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8%、9.5%。第三个“稳”是就业稳。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第四个“稳”是物价稳。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合理区间运行,全年温和上涨2.3%。

质量效益提升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企业效益提升。无论是工业企业还是服务业企业,他们实现的利润都保持较快的增长,工业利润增长达到11.8%,规模以上服务业利润的增长超过30%。

二是经济结构优化。2017年广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七成,达70.94%,比上年提升2.00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为66.0%,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7.0%,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三是环境质量改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完成年度任务;PM2.5年平均浓度在人口规模超千万、经济总量超万亿的国家中心城市中率先达到国家标准。

四是城市功能增强。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三位;广州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5.8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035.61万标箱,位居全球前列。

2018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高质量的发展,可以预计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是在不断集聚,全年经济也将延续稳中求进的态势。

主持人: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