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专区 > 数据解读

【媒体解读】从3亿到25000亿!数看广州百年经济大发展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21-06-28 字体: [大] [中] [小]

  风雨百年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州人民不断创造辉煌。

  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广州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口不足250万人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870多万常住人口的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经济总量从不足3亿元提高到超2.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1872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21元提高到13.5万元,比1949年增长270倍;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200元分别提升至城市居民的6.8万元和农村居民的3.1万元。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州先行先试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实现从一穷二白到经济强市、从百废待兴到活力充沛、从温饱不足到人民幸福的历史性转变。

  一、1921—1949年:风雨飘摇的旧广州

  随着两广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广州社会秩序渐趋稳定,近代工业体系初步建成:1936年全市共有3218家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力、金属加工、化学加工、建筑材料、橡胶、纺织、肥皂等领域,实现工业总产值3.43亿元(1952年不变价计算)。粤汉铁路1936年建成,公路连接省内和赣湘桂闽等邻省,创办民航事业,商业随之发展,市场活跃,兴建和扩建一批旅馆、酒楼、茶楼、商店、戏院等,形成惠爱路、上下九路和西壕口3个商业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连年战乱导致广州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广州金融紊乱、物价暴涨,民族工业备受摧残,生产无法维持,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比1936年下降25%,44.7%的工厂歇业停工、32.4%的工厂半停工,失业者达25万余人,几乎占全市人口的1/5。

旧时的爱群大厦一带商业活跃(资料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广州经济基础依然较为薄弱。194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98亿元,人均GDP为121元。产业结构基本“三分天下”,GDP中第一、二、三产业占比为27.37∶33.02∶39.61。产业发展弱小,农业增加值0.82亿元;工业增加值仅0.96亿元,工业化程度低;商品短缺、种类单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1.77亿元。城市基础设施落后,近半的村未通汽车。科教文卫衰败,普通小学、中学在校生不足19万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仅0.5万人,医院床位不足3500张。人民就业困难、生活贫困,1949年末社会从业人员仅99.2万人,1949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不超过200元。

  二、1950-1978年:探索前行的新广州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州开始了城市发展的全新阶段。1957年,全市GDP突破10亿元,达到11.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3.4倍,1950-1957年年均增长16.6%;人均GDP增加到 340元;农业增加值1.50亿元,工业增加值4.61亿元,比1949年分别增长1.9倍和5.2倍。

  “一五”计划顺利完成,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但此后并没有一帆风顺。1958-1962年,经济发展再次停滞,1962年广州GDP仅比1957年增加1.3亿元。随后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广州全面贯彻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济重新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1962-1966年全市GDP年均增长12.6%,人均GDP增至526元。

  随后“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发展,全市GDP年均仅增长7.2%,其中1967、1968、1976年3年出现经济倒退。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社会秩序恢复,广州人民以最大的热情投身经济建设。1978年,全市GDP为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与1949年相比增长13倍,年均增长9.2%,人均GDP为907元,年均增长6.8%。

  三、1978-2012年:改革前沿的活力广州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的战略决策。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州作为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闯出了一条新路。

  制药厂繁忙的生产线(资料图片)

  上世纪80年代广州教育路一带装修豪华专售高档服装的时装屋(资料图片)

  1979年—1991年是广州改革开放起航阶段。这一阶段,广州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试验区,在各个领域进行改革开放探索。1979年开始广州即着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广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3年,建立各种承包制的生产队占总数的98.3%。农民生产积极性充分调动,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1982—1984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

  从流通领域打开传统体制的缺口,在生活品领域,1978年底就率先开放水产品市场,打破长期以来所有商品由政府指令性定价的格局,逐渐带动蔬菜、生猪等其他农副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在工业品领域从1980年起逐步放开小百货、小五金等小商铺价格,至1984年日用工业品价格全部放开,198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4亿元,比1979年增长1.6倍。

  同时,广州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制定相应的劳动就业政策,民营经济快速成长,全市个体工商户从1979年的5022户,发展到1990年底的9.53万户,增加近18倍,从业人员达15.12万人;私营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至1990年已有2905户。这一时期广州经济突飞猛进,改革开放初期广州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居第八位,低于京、津、沪,也低于沈阳和武汉等市。

  1989年,广州跃居全国第三大城市经济体,仅次于上海和北京。1991年全市GDP为386.67亿元,1979-1991年GDP年均增长12.5%,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当时全国经济最活跃和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人均GDP增至5956元,1979-1991年年均增长12.5%。GDP中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29:46.53:46.18,呈现二、三产业并驾齐驱之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至3124和1736元,居全国前列,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广州很快成为全国“先富起来”的地区之一。

  1992-2012年是广州改革开放加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广州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文件,包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多元化的所有制经济、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简政放权等。1995年,广州GDP突破千亿元,达1260.31亿元,1999年突破2000亿元,2002年突破3000亿元,2004年突破4000亿元,从2005年开始每年上升一个千亿级台阶,至2010年,广州GDP突破1万亿元,随后每年增加超千亿元,至2012年达1.37亿元,在全国主要城市中继续稳居第3位。

  1991-2012年广州GDP年均增长达14.7%,比前一阶段高2.0个百分点。其中“八五”期间(1991-1995)GDP年均增速高达20.2%。1993年人均GDP突破1万元,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2012年突破10万元,达107055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至38054和16789元,比1991年分别增长11.2倍和8.7倍。

  与此同时,广州在对外开放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1991年,对外开放规模很小,进出口、出口额分别仅为53.82和29.42亿美元。2012年,广州进出口总额增至1171.67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589.15亿美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20.8倍和19.0倍。全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由1991年的2.59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45.75亿美元。

  借助广交会等平台,广州在对外开放方面不断突破(资料图片)

  四:2012年至今:高质量发展的实力广州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时期,广州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2013-2020年,广州 GDP年均增长7.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6%和10.3%。

  广州综合性门户城市能级提升。目前广州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通信枢纽、交通枢纽及互联网交换中心和互联网国际出入口,海港、空港、铁路港、信息港能级越来越强。广州南站旅客到发量居全国铁路枢纽站第1位。广州港航线通达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4、第5位。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2020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跃居全球第1位。地铁运营里程达531公里,稳居全国第三位、世界前五。

  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

  广州南站及周边发达的高速路网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资料图)

  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首超2900家,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三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十三五”年均增速超过13%。

  广州现代服务业焕发活力。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市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仍守住65%以上的关口,“十三五”年均增长7.7%。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网络直播等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超1500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19.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78万亿元、贷款余额5.44万亿元,在国内大城市中均居第4位;全市保费收入1495.62亿元,居全国城市第三位。重要的国家级金融战略平台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

转存图片

  广州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创业活力被不断激发,市场主体蓬勃发展。2020年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269.67万户、企业158.43万户,“四上”企业32058万户,创历史新高。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增加26家、总数达309家;“十三五”实际利用外资累计328.3亿美元,比“十二五”增长35.8%。

  汽车智能化生产线(资料图片)

  发达的物流业

  建党百年,是中国奋斗历程的新起点,是中国梦的扬帆再起航。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州将勇挑重担、勇开新局、勇往直前,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开辟新发展格局,用奋斗之姿书写更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