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24)》。该报告作为“广州蓝皮书”系列的重要成果,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持编写,汇聚了科研团体、高等院校及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智慧,全面展现了广州经济分析预测及相关专题研究的最新进展。
报告指出,2023年广州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达到30355.73亿元,增长4.6%,增速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2.6%和5.3%。2023年全市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9333.54亿元,增长2.9%,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7%。新产品产量实现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风力发动机组产量分别增长1.1倍、80.0%和38.2%;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显示器、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7.1%、43.8%、29.3%和21.6%,智能电视、影像投影仪等视听设备产量分别增长29.5%和15.1%。但部分产业面临挑战,尽管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产品制造业产值有所增长,增速仍低于预期,石油化工制造业产值连续三年下滑。
提升交通枢纽能级 打造东部中心和北部增长极
针对未来发展,报告建议进一步提升广州城市交通枢纽能级,保持商贸物流的良好增长态势。具体措施包括增强国际航空枢纽和航运枢纽功能,优化铁路枢纽布局,建设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网络,并推进综合货运枢纽的补链强链工作,以强化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
为培育新的发展平台和增长动力,报告建议广州加快东部中心和北部增长极的建设。加快东部中心产业集聚与升级,打造广州东部中心的产业和技术高地。依托黄埔、增城两大国家级开发区,构建“3+2+X”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先进制造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消费工业。打造东部中心技术创新策源基地,推进新型实验室体系和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建设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优化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推动海丝城、东江城两大核心城区高质量发展,促进科学城、南香山、荔湖新城三大新兴产业片区的要素集聚,构建“一带四轴,双城三片”的空间发展格局。
同时,在北部地区发展空铁核心产业和先进智造业,升级现代服务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大力构建“3+5+4”重点产业体系,巩固提升枢纽运输与现代物流、航空运营与服务保障、先进交通装备制造三大空铁核心产业,做大做强汽车智造、时尚智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与储能五大先进智造业,升级发展现代会展、跨境电商与数字贸易、特色金融、现代都市消费四大现代服务业。以“白云机场-广州北站-广州国际港”为支点,努力打造空铁融合经济示范区。
保持工业投资势头 以项目为牵引培育新质生产力
报告还建议,2024年广州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坚持新兴产业布局、产业项目建设、专业化招商引资一体推进。新兴产业布局方面,做强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加快发展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轨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数字创意产业五大新兴优势产业,前瞻布局商业航空、新型储能、量子科技、区块链、太赫兹、天然气水合物、纳米科技等一批面向未来的前沿产业。产业项目建设方面,要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实施工业投资跃升计划,推动9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积极谋划重大产业项目,密切跟踪国家重大产业战略布局和近期产业政策导向,谋划一批引领广州中长期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前瞻性项目;做好项目建设服务,按照“资源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强化用地指标、财政资金安排、项目审批、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协同;充分调动民间产业投资积极性,聚焦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帮助民营企业更好投资决策。专业化招商引资方面,按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全产业链发展思维,绘制产业链图谱,建立目标企业库,聚焦“3+5+X”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精准开展靶向招商,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全面构建龙头引领、链条延伸、产业聚集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州蓝皮书: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24)》的发布,为广州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宝贵参考,有助于推动广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