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重点专题 > 广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行业资讯

广州制造:看过潮汐退涨 定力尤为可贵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22-03-04 字体: [大] [中] [小]

  看过潮汐退涨,历经世间风霜。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最可贵的并非随风起舞,而是保持定力。今年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正是定力的体现。根基稳而枝叶茂,制造业奠定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厚根基。

  

  “广州制造”,不仅关乎“制造”

  未来,我国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教授董小麟认为,广州把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全市经济工作重心,是呼应国家发展战略的使命担当。

  “制造业立市”,是用好广州产业基础、发挥产业优势的需要。广州制造业深耕厚植: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工业总体规模、综合实力、质量效益等指标领跑全国。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谢宝剑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是“广州制造”的关键一环。广州市工信局的思路与专家已有“默契”:该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将把高端装备产业链的打造作为重要工作来部署。

  汽车产业是广州高端制造业的代表之一。谢宝剑认为,广州的一个汽车制造产业带动了整个产业链,包括汽车零部件、新能源、装备制造、物流、科创研发等元素,都在汽车产业链中聚集,并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汽车业者们还清晰地看到,汽车在制造端和消费端都变得越来越“聪明”,制造业的智能转型,让广州制造的汽车质量更有保证;在消费端,用户也更多地享受到智慧功能带来的便利。从汽车产业这一端可见,广州重视制造业发展的成果,正为产业和市民共享。

  “制造业立市”,是让广州产业结构更健康的路径。既为“立市”,意味着制造业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制造业本身,而且要“出圈”。董小麟认为,保障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是广州提出“制造业立市”的原因之一。“重视制造业,这并不仅代表简单提升第二产业比重,重点是要提升制造业的发展质量,既补齐广州在一部分高端制造业方面的相对短板、又带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这跟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并不矛盾。”

  “在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在推进广州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这部分服务业恰恰是跟第一第二产业紧密结合的。”

  “产业第一”是广州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区域协同,优势互补的契机。谢宝剑认为,坚持制造业立市可以更好地发挥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广州从其他地区虹吸的高端产业和人才资源,也可以为佛山、东莞、中山等城市所用。”董小麟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谈及广州制造给大湾区带来的潜力:“从产业发展看,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业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广州拥有华南地区科研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优势,不仅可以更好拓展自身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其辐射带动作用也仍有巨大发挥空间”,董小麟说,“从市场需求来看,国内国际市场对‘广东制造’的需求仍然很大,整个大湾区的制造业扩容仍有巨大潜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州制造业再出发,有利于大湾区抢抓时机,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重整行装再出发

  重整行装再出发,广州已经迅速行动起来。2月8日,广州开发区48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动工及签约项目共109个,计划总投资约1203亿元。动工项目中,先进制造业项目39个,投资总额38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业收入约1074亿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广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推动产业集聚、做强产业链条、抓好企业培育、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设、加强金融要素支持、实施人才引培工程、支持行业组织发展。另外,还将以推动国家级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建设为牵引,从龙头企业、核心技术、生态伙伴、新型金融、创新交流等方面推动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风高浪急时立得定,方见根稳;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为洞见。制造业引领下,产业链全面延伸、协同驱动的前景已经打开。

  数字看“广州制造”

  2021年,广州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722.67亿元,同比增长8.5%,两年平均增长5.9%,高于广州地区生产总值8.1%、两年平均5.4%的增速。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调头向上,从2020年的26.34%回升至27.35%。(数据来源:广州市统计局)

  根据《广州市促进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到2025年,全市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年产能占全市产能30%以上;L3(含)以下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新车装配率超过80%,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