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02041号建议的答复

信息来源:数字产业处 时间:2020-09-22 字体: [大] [中] [小]

穗工信函〔2020〕153号

李鹰代表:

  您提出的《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提升我市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建议》(第20202041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会同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公安局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微信上进行了沟通交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智慧城市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动“智慧广州”建设,在政府公共服务、教育、医疗、交通等多个领域成效显著,获评“2019亚太区领军智慧城市”和“2019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广州特色信息共享模式获评国家2018-2019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典型优秀案例。

  (一)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网络支撑进一步增强。

  一是加快5G网络建设。全面落实《广州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广州市加快5G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有序推进5G基站建设及5G应用。印发《广州市2020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免费开放目录》(第一批),首批开放公共场所4363个。

  二是加快5G产业的培育与应用。6月,我市出台《广州市进一步加快5G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加大财政资金对5G产业的扶持力度,龙头企业最高可补千万元。印发《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北京路步行街智慧商圈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推动广百5G+零售新体验项目、5G+云智能书店项目、“青年之家”5G+服务项目等5G应用项目落地,支撑北京路5G商圈示范打造,同步加快推进广州石化5G智慧工厂、广州港5G智慧港口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加快光网城市全面提速工程。积极协调各运营商加快骨干网完善,建成光缆2109万纤芯公里,提供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超1291万个。

  (二)加快推进智能政务系统建设,政府服务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

  一是打造“穗好办”APP。我市围绕市民生活、企业经营的服务需求,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从“现场办”向“网上办、掌上办、刷脸办、随时办、随地办”拓展,联合相关业务职能部门,打造了我市“穗好办”APP移动政务总门户,全市11个区的31类服务事项、近600项个人和企业高频服务事项已上线“穗好办”,涵盖社保医疗、公积金、不动产登记、户政车管、交通出行、司法公正、企业开办融资经营等领域,同时融合接入了紧贴民生的社会第三方服务,比如公厕查询、便民停车场查询、文体娱乐、中小学图书阅读推荐等服务资源,推进全市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在一个平台实现“系统全集成、数据全互通,服务全聚合”。多个政府部门也开发了相应的政务APP,如公安“广州微警务”汇聚了110网上报警和监管、治安、交警、出入境、户政等多项政务服务事项,涉及交警、出入境、户政等高频服务事项进驻“粤省事”小程序,并与市政府“穗好办”APP对接。

  二是依托区块链技术开展政务服务应用。我市依托区块链技术研发企业复工报备系统,1106家企业在疫情期间完成复工“云报备”;广州互联网法院依托区块链技术建成可信电子证据平台,为权利人提供24小时云端取证存证通道,在全国首次实现仅20分钟完成官司审理。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打造“易链通”智慧交易平台,通过嵌入“标信通”App,使用“易链签”“易链保”等应用工具,实现业务指尖办理。“广州市第五资源热力电厂外立面变更设计服务项目”顺利完成电子评标,是国内首个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招标的项目。白云区发出全国首批可信教育数字身份(教育卡),融合采用国产密码、区块链等核心技术,构建“可信教育身份链”。

  (三)构建智慧生态,推动环境监测监控智能化。

  一是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面。持续开展空气质量实时数据发布工作。目前在全市国控点共有11个,实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的监测点位达到51个。环境空气质量实时数据直接在市生态环境局网站和通过手机平台向公众发布,为全国首个按新标准发布空气质量的城市。

  二是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监测站建设了广州市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与预警系统,实现全市24个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自动监测数据统一管理,为监控城市地表水和饮用水源的水环境质量,预警水环境安全,同时为城市水环境管理提供考核技术支撑。

  三是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监测站建设了生态遥感监测平台,利用无人机拍摄正射影像,辅助遥感解译和生态遥感野外核查,大大提高生态遥感监测工作效率。每年根据国家要求开展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评价广州市及各区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并编制形成年度生态环境质量报告。

  四是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监测站建设了五个辐射自动监测站,其中一个标准站,四个基础站。基础站主要是对环境γ辐射剂量率进行监测,标准站配备有超大流量器、碘采样器、干湿沉降采样器等采样设备,既可以对环境y辐射剂量率进行监测,也可以对空气中气溶胶、降水降尘进行采样。

  五是综合信息系统方面。监测站建设了集LIMS、数据中心、综合分析、门户一体的环境监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人员信息库、仪器设备各库、分析标准库、监测点位库,形成数据交换和共享体系,对监测任务从计划到结果的全流程监控、监测活动全要素溯源传递和全过程质量控制,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分析、辅助决策依据。

  (四)构建智能交通,积极推进交管应用标准化。

  一是构建稳定的智慧交通体系。我市从2001年开始起步建设智能交通系统,通过近20年的发展,构建了以“一个中心(指挥中心)、八大系统”为核心的较稳定的智慧交通体系,高度集成了视频监控、单兵定位、接处警、GPS警车定位、信号控制、集群通信等近百个应用子模块。

  二是推进全国交管应用系统标准化。近几年,广州交警积极推进落全国交管应用系统标准化地应用,2015年推广应用了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2017年全面应用了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同时,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智慧交通创新应用方面也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2014年上线了全国第一个“网上车管所”,2016年在全国首创“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平台,2017年自主研发“鹰眼系统”并在全省推广使用,2018年探索出“DG(数据治理)警务”理念,2019年建立“125”警务机制。形成“情报+指挥+勤务+督查”的有效串联,真正将大数据研判成果“赋能一线”,实现勤务由传统型、粗放型的“事后应对、延时派警”,向精准型、预警型的“事前感知、前置布警”的转变。

  二、下阶段工作思路

  今年,我市陆续出台了与智慧城市建设、产业推进相关的政策,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以政策为指引,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技术支撑,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行业的深度融合,丰富智慧城市的各种应用,逐步实现城市生活智慧化,提升城市精细治理水平。

  (一)进一步优化电子政务应用,提升市民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

  7月,广州印发了《广州市政务区块链+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瞄准企业办理政务事项的一系列痛点堵点,建设政务区块链基础平台,充分发挥区块链在数据共享、降低成本、增加互信等方面技术优势,不断探索区块链在营商环境方面的创新应用,实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应用场景落地,让政务服务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算法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推动广州政务区块链+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进一步办好广州市“穗好办”移动政务服务品牌,包括APP、小程序等多渠道移动政务服务入口,实现全市高频便民服务事项“一端办理”。对尚未建设移动服务功能的依申请类事项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和业务系统改造,加快拓展服务能力向移动端延伸,通过“穗好办”向企业群众提供查询、预约、办理服务。

  (二)加强智慧生态建设,推进“空天地”信息化建设。

  根据《广州市拉进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征求2020年5G基站建设计划(第一批)意见的函》的要求,以服务“三大战役”需求为目标导向,逐步构建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生态等环境要素及重点污染源的市级、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形成“天空地一体、布局科学、覆盖全面、功能齐全、指标完整、运转高效”的整体格局。到2030年,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噪声、生态遥感、污染源监测能力显著提升。一是完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功能。提升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精细化信息服务水平,提高区域和城市的空气质量趋势性预报时长至未来5-10天;建立空气质量健康指数的技术方法,提供多种与日常生活和人体健康相关的预报指数,力争到2025年能为公众发布内容更详细、题材更丰富、更具时效性的空气质量健康指数信息。二是打造区域站与立体化建设。将广州塔梯度监测站纳入全省空气质量立体监测网,建成区域大气气溶胶和臭氧雷达监测网络,实时监控气溶胶和臭氧空间分布,掌握区域间空气污染传输过程。三是引入“天空”水质预警新技术。利用无人船开展流域水系“线监测”,利用卫星遥感与高精度无人机监侦技术开展大尺度水域水质“面预警”。四是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互联网+应用。积极推进监测业务与互联网的结合应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互联网+应用技术研究,2025年底前建成生态环境监测移动门户,提供面向移动终端的应用支撑。

  (三)贯彻落实数字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发展。

  7月30日,我市出台了《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将立足发挥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核心引擎功能,对标国内外一流城市,发力产业科技赋能和数字化转型。我市将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加快开展“5G发展头雁行动”、“人工智能场景构建行动”、“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行动”、“智慧充电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技术,推动交通、教育、公共安全、医疗、环保、司法、社会管理、社区、垃圾分类等重点领域优化升级,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示范效应。

  (四)加大力度推进广州市智慧灯杆建设,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7月,我市出台了《广州市智慧灯杆建设管理工作方案》,下一步,我市将加快制定智慧灯杆建设规划、地方标准,加强智慧灯杆在全市主要干道、重要场所的试点推广,力争到2025 年,全市建成智慧灯杆约8万根,其中市中心区约4.2万根,提供5G 微站站址约3.2 万个。建成智慧灯杆统一管理平台,形成“设施整合、信息共享、管理协同”的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管格局,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智慧照明、智慧交通、智慧警务等一批智慧城市应用上杆,实现城市管理、交通出行、环境保护等领域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认知认同感。

  及时总结部门智慧城市工作成果,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及传统媒介,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务信息,全方位展示创建智慧城市工作动态、成效和亮点,加强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了解,提升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获得感。

  感谢您对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复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9月9日

  (联系人:梁海珍,联系电话:8312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