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工信函〔2021〕102号
任萍(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本地优质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企业“中流砥柱”作用的建议》(第20212472号)建议收悉。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从化区政府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并与您在4月7日进行了交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支持本地优质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推动本地优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稳定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积极应对疫情帮助本地企业渡过难关。把保市场主体特别是保本地优质企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及时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果断制定实施“稳增长48条”“暖企15条”“中小微企业20条”等政策措施,11个区分别制定了实施细则,大力扶持本地优质企业渡过难关,全年累计为企业减负让利1000亿元。其中,全市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532亿元,免征困难企业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20亿元,减免市区两级国有和集体物业租金26亿元,为企业办理社保退费18亿元,向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3亿元,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用水、用气、物流成本23亿元。用好用足人民银行专项信贷支持,141家重点保障企业获得优惠利率贷款122 亿元,贷款总金额居全省第一。建立复工复产指挥信息平台,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共1867个。
(二)保障本地优质企业产业用地。我市开展“先规后建、边试边治”城市产业空间革新计划,统筹推进园区载体高质量发展。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及各区,划定全市总规模为621平方公里的工业产业区块,配套出台《广州市工业产业区块管理办法》。2020年,全市批准区块内75块工业用地提高利用效率,净容积率平均提升1.4,新增产业载体建筑面积约743万平方米,用于生物医药、轨道交通、高清视频等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服装、化妆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台《广州市工业用地产业监管工作指引》,落细落实资源保障、产业导入、产业监管等工作。开展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新增24个提质增效试点产业园区,整治提升村级工业园超过12平方公里,推动价值创新园区建设。推进实施M0新型产业用地新模式,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2020年批准3批次23宗新型产业用地(M0),累计可提供创新产业空间约430万平方米。通过先租赁后出让和弹性年期出让工业用地,有效降低工业企业初始用地成本。2020年采取弹性出让方式供应工业用地19宗,用地面积61.64公顷,成交价款3.25亿元,为企业节约初始用地成本4.87亿元。
(三)持续改善本地优质企业发展环境。制定出台《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入实施营商环境3.0改革,全力以赴推动“三减一优”(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优服务),推动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革命性流程再造。国家营商环境评估所有18项指标我市均获评标杆,在国研中心摸底评估中走在前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知识产权违法行为,2020年共查办商标案件795宗、专利案件696宗。印发实施《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民营经济20条3.0版),全部11个区建立了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协调力度,在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的排名较上年提升1位。
(四)创新优化本地优质企业融资支持。出台实施《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广州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修订)》,新推出21 条政策举措。建立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2.3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信贷166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95%以上。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应急转贷机制,已完成8 笔共计2054万元转贷业务,融资成本仅为市场平均价格的15%。国有控股融资担保公司已达8 家,市、区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初步建立,带动全市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余额同比增长超2倍。推动广州“信易贷”平台落地,已进驻金融机构251家,促成放款184亿元。充分发挥政策性基金引导作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基金总规模达88亿元,已支持项目184个,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子基金规模超过 34亿元。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已累计为超过3100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授信370亿元,累计放款超300亿元。加快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行动,加强对民营企业上市挂牌的指导服务,2020年新增民营上市企业21家。
(五)助强育新支持本地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本地优质企业提升创新实力,2020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24万家,同比增长33.9%,连续三年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加强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2020年度重大科技专项中,民营科技企业牵头承担项目占企业牵头承担项目总数的 90%。出台推进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建设行动方案,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企业研究院。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已有22家企业入围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7家企业被评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小升规”培育工程,在疫情冲击下2020年“小升规”企业仍超900家。大力促进总部经济发展,为总部企业提供租用办公用房补贴,购置办公用房补贴及中高级管理人员奖励、人才租房补贴等人才奖励,同时整合全市的资源为总部企业提供用地、人才户籍、子女入园入学、汽车牌照等一系列配套优惠措施。
(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市、区、集聚区(商协会)三级服务体系,建设159家中小企业服务站,其中设有中小企业服务站的园区载体拓展至113家,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发展,目前有省级以上平台(基地)41个。在全国首创“直播带服务”模式,促成2000多家企业与服务机构达成服务购买意向总金额4000多万元。实施中小民营企业人才培育计划,今年结合疫情防控形势,通过线上+线上的方式举办中小企业巡回课堂45期,免费培训民营中小企业人员9.3万人次。成功举办首届 “民营企业服务周”活动,20多个政府部门和各区举办了一系列政策宣传、资源对接和现场办公活动。加强人才的服务保障,共认定非公单位高层次人才369人。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做好本地优质企业的培育发展工作,充分发挥企业“中流砥柱”作用。
(一)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创建省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精心打造“八个一”工程,推动形成“六个到位”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新局面。落实好十七部门《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六部委《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强部门间联动协调,加快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推进广州科学城打造“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区,努力将广州民营科技园打造成为全国民营经济改革创新示范区,争取成为国家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完善政策宣讲联动机制,推进政策兑现“一站式”服务平台和政策兑现类事项标准化建设,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
(二)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4.0改革,在12345政府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穗好办”APP等渠道设置营商环境建议意见反馈专区,推进企业诉求“接诉即办”。推动跨域通办事项标准化建设,不断扩大跨域通办事项范围。率先实施全领域工程“四证”并联,“一站式”完成规划、消防、人防、施工许可的行政审批。深化细化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为核心,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的智慧型监管新机制,不断完善对“四新”经济的包容审慎监管。抓好《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贯彻落实,持续跟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拖欠账款清偿工作。开展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建立完善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指标体系。
(三)进一步畅通政商关系。完善市领导与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建立市管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推动政商沟通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办好“广州营商环境日”“民营企业服务周”,开展系列政策宣讲和服务对接活动。做好工商联换届工作,深化“红联共建”工作机制,加强非公党建“双同步”,建设一支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和社会信誉好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探索建设政企沟通服务中心,打造“政企面对面”活动阵地,形成政企沟通“广州做法”。实施新时代穗商培养工程和中小民营企业人才培育计划,举办“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研修班,探索建立社会化虚拟运作的广州民营经济学院。充分发挥非公党建展览馆(教育基地)作用,争取广州民营科技创展中心早日投入使用,形成广州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品牌。
(四)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广州市疫情防控指挥平台(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定位,拓展服务范围、整合服务资源、丰富服务内容,建设全市统一的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好“穗企通”民营企业网络服务平台,推动一批产业园区升级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开展中小企业服务站评星工作,不断提升服务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能力。加快推进“1+1+4+4+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引导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提质增效。大力拓展“广州名品全国行”,打造RCEP签署后东盟十国与大湾区合作平台,鼓励企业通过重点展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全力推动中国民营企业重大科技成果展示中心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落地民科园。办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十七届中博会、第十届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大会,努力打造成中小企业的国际盛会。
(五)进一步加强企业培育。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力争新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向单项冠军、领航企业发展。大力支持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力争新增600家企业“小升规”。出台民营领军企业培育管理办法,集中政策资源支持一批领军型民营企业跨越式发展。持续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推动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备案。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建设高水平企业研究院,计划在三年内培育30家左右在行业内具有相当影响力和话语权的研究院。继续扩大“强企增效”试点范围,持续推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赋能三年行动。支持广州高新区建设国家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进一步完善总部经济政策,实施支持重点高科技龙头企业工作方案,鼓励企业做大增量。
(六)进一步缓解融资困难。落实好人民银行1万亿政策,协调在穗金融机构落细各项配套支持措施。充分发挥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作用,督导合作银行机构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推动转贷服务中心加快开展业务和发挥成效。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区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持续降低担保费率。充分发挥政府性基金引导作用,加强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丰富“信易贷+”应用场景,扩大平台影响力,提高融资对接效率。持续完善“创、投、贷、融”科技金融生态圈,以创业赛事为平台,联动天使投资“组合拳”、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等,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企业配置。
感谢您对我市本地优质企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4月12日
(联系人:刘城文,联系电话:831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