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黄成委员:
您在广州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深化投融资改革,增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的提案》(第2012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税务局、市科技局和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在7月6日与您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各会办单位的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目前开展的工作情况
(一)强化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民营企业融资寻求支撑和突破
1.有序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开放。一是深入推进政务数据共享。2019年修订印发《广州市政务信息共享管理规定》,全面规范各区、各部门之间的政务信息共享工作,推动全市建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数据共享模式。以“数据流”再造“业务流”,通过数据共享,进一步促进政务数据有效利用,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前我市已建立近40个数据共享专项,其中:综合治税数据专项应用,助力税务部门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对企业偷税、漏税行为精准打击;“信用+”数据专项应用,切实解决广州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充分发挥政务大数据中心的枢纽和底座功能,支撑人才服务、就业监测、人口和经济普查、健康广州、不动产登记、养老服务、“三非”外国人管理等多个全市性专项工作。二是有序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广州市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持续面向公众释放政府数据红利,提供开放数据浏览、查询、下载等服务,发布基于政府数据资源研究开发的应用成果。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道路交通、教育科技、民生服务、企业服务、健康卫生、资源环境等重点领域数据开放提供平台支撑。截至目前,开放平台共开放数据集1244个,数据量1.60亿余条,下载量28万余次。
2.加快构建多渠道共享信用体系,推动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持续推进“粤信融”“中小融”“信易贷”等信用信息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以企业信用撬动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平台帮助企业有效对接融资信息需求,缩小银企信息差,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更精准地流向民营经济,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22年5月末,“粤信融”平台广州地区注册中小微企业约23.4万家,上线262款信贷产品,累计撮合融资17.67万笔,放款金额556.56亿元。“中小融”平台广州地区共39家银行机构上线77款产品,累计为19家中小微企业放款1.7亿元。“信易贷”平台上线金融产品407个,累计放款金额3398.26亿元。
3.创新开展“银税互动”工作。为发挥“银税互动”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缺口、渡过疫情难关的积极作用,我市不断丰富“银税互动”服务内容。一是信贷利率“降”下来。银行机构通过“银税互动”平台获得真实准确的纳税信用情况及涉税数据,产品风险低,“银税互动”产品利率普遍低于市场同期其他类商业信用贷款利率,普惠性强。二是贷款审批“快”起来。“银税互动”平台申请流程简单,审批贷款速度快,纳税人只需登陆广东省电子税务局—进入“银税互动”平台—选择相应银行金融产品共三个步骤即可完成税务端线上授权,银行落实网上审批,全流程轻点鼠标即可完成贷款审批发放。三是信贷产品“多”起来。税银双方创新信贷产品,结合中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急、贷款金额小、资金周转快的特点,推进25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创新开发“云税贷”“税银e贷”等“银税互动”产品27个。2021年,广州市“银税互动”项目已为1.4万多户次纳税人累计投放贷款金额232亿元。
(二)加强扶持政策落实,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1.落实纾困助企政策,持续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一是2022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支持疫情防控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纾困19条”),引导金融机构对确有还款意愿和吸纳就业能力、存在临时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采取合适措施给予支持,保障其合理流动性。二是推动银行资金向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倾斜。截至2022年4月末,广州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59万亿元,同比增长8.6%;各项贷款余额6.44万亿元,同比增长12.0%,增速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第一位。其中微型企业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7.1%、19.2%,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三是举办“金桥工程”产融对接系列活动,指导广州金融业协会、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共同举办广州市民营(中小微)企业产融对接会,深入了解各行业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发展情况,引导金融机构在中小微金融服务领域创新产品、完善服务,推动实现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提质”的工作目标,帮助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渡过难关。
2.提高传统金融机构风险容忍度,引导金融资源精准助力民营经济。一是2021年11月,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荣获“2021广州市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优秀案例”。补偿机制通过每年在广州市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不超过2亿元专项经费,对合作银行机构上一年度不良贷款本金损失给予一定补偿,督导合作银行最大限度增加对普惠型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截至2022年4月30日,机制带动实际投放贷款累计739.7亿元,实际投放超过31万笔,共惠及企业10.8万余户,户均54.5万元,加权平均利率为5.17%。二是通过市场化运作的转贷服务机制,支持银行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续贷,积极化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截至2022年4月30日,广州市转贷服务中心合计完成转续贷业务3391笔,转续贷金额82.68亿元。
3.着力构建政银担合作机制,提高民营经济金融资源获得感。一是完善市区两级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助力小微主体缓解融资困境。截至目前,全市由政府出资设立的融资担保公司已达6家,包括市级1家、区级5家。《关于印发广州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尽职免责工作指引的通知》正式印发,激励融资担保企业主动担当作为,立足服务小微主体。2022年1季度,全市小微、“三农”企业融资担保在保余额约33.65亿元,有效纾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为广州市“支小支农”普惠贷款担保开辟新路径。广州市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再担保”)积极对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探索开展银担批量融资担保业务。2021年7月,广州市首笔银担批量融资担保业务率先在广州再担保突破落地。目前,广州再担保与工商银行等8家银行签署了银担批量业务授信合作协议,授信额度64亿元。截至2022年5月19日,银担批量融资担保业务累计担保金额15.55亿元,累计担保笔数605笔。
(三)健全融资服务体系,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民营经济创业创新。一是制定印发并组织实施《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管理办法》(穗科规字〔2021〕3号),将“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调整为“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关注我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有效提高投资机构对民营企业的风险容忍度。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已累计落地运营16只子基金,子基金实缴规模48.99亿元;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61个,投资金额11.56亿元。二是工业和信息化引导基金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6月底,广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基金累计设立子基金26支,累计实缴总规模89.55亿元,其中发展基金累计实缴总规模17.99亿元,子基金已投项目119个,合计投资69.37亿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子基金认缴总规模达28.80亿元元,实缴总规模27.50亿元。以“子基金+直投”模式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项目149个,总投资额超23.90亿元。
2.用好中央省市财政扶持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一是用好中央财政资金。利用中央财政资金继续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建设项目。督促黄埔区安排好最后一批10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按照申报方案推进特色载体项目建设,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二是积极争取省级资金支持。2022年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民营及中小微企业发展)对贷款贴息、创客广东两个子专项进行奖补,补助企业83家,安排奖补资金2146万元。2023年相关专项的入库已完成征集,目前正在评审。三是积极配套市级财政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21年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专项资金从担保费补助、首次融资贷款贴息、高成长贷款贴息和融资租赁补助四个方向给予企业补助,共1105家企业获得1.27亿元补助或贴息。2022年我局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专项资金从上市挂牌融资奖补、担保费补助、首次融资贷款贴息、高成长贷款贴息、担保机构补助五个方向给予企业奖补,共有858家企业完成申报,拟于近期开展专项评审。
(四)统筹两个市场资源,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市场
1.积极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组织大中小企业供需合作对接活动,将中小企业纳入“链主”企业、大型企业的产业供应链体系。鼓励一批中小外贸企业与广州港集团等国际货运企业签订长约合同,稳定出口航线的运力供给。安排1亿元政府消费券,开展“羊城欢乐购”促销活动,促进文旅、餐饮、住宿市场回暖。
2.助力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一是2021年10月《广东省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资试点工作暂行办法》印发实施,根据省QDLP试点办法,我市研究制定了广州开展QDLP试点工作细则,全面发动银行、证券、基金等机构申报QDLP试点。二是继续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业务,吸引更多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在穗集聚发展。2022年4月12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试点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印发。截至2022年3月,累计14家外商股权投资类企业落户广州。在穗开展QDLP、QFLP试点将进一步推动广州企业“走出去”和产业“引进来”,推动金融市场有序开放与创新发展,助力民营经济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
3.推进供应链金融创新试点,搭建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广州市作为广东省供应链金融创新7个试点城市之一,在广东省首批9家“监管沙盒”供应链金融创新试点企业中,广州地区企业入选2家,截至目前,2家企业均已上线数字化融资服务系统平台,累计服务约60家中小微企业,融资金额累计超过4亿元。二是广州市被评为全球第八大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数字金融标杆城市被列入广州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设“三中心、一标杆、一高地”目标。2020年以来,广州市先后获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批准纳入国家级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城市,以数字科技赋能金融创新发展,更深入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便利。三是2022年1月27日,广州获批纳入国家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数字人民币作为数字金融时代重要基础设施,对稳企纾困、降本增效等方面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完善信用融资服务机制,不断促进大数据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一是持续推广“中小融”、“粤信融”、“信易贷”信用信息平台应用,推动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引导民营企业积累信用资本。二是进一步实现平台与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的对接,激励银行业机构敢放贷、能放贷。三是持续深入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深化细化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为核心,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的智慧型监管新机制,实现科学、精准、高效监管。
(二)落实现有惠企政策,持续提升民营企业政策获得感
(三)创新完善投融资机制,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一是发挥好政府引导基金作用。进一步深化与社会化优质基金管理机构合作交流,安排不少于1亿元用于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基金子基金设立。通过基金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发展,以“基金+产业”为支点,加快推进“产业链”与“资本链”融合发展,让政府引导基金更有针对性地参与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增强我市民营经济的活力。二是积极争取中央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对我市政策引导性较强、效果较好的担保机构实行降费奖补,特别是对直接服务小微企业且收费较低的担保机构加大奖补力度,充分发挥奖励资金的激励作用。三是继续用好中央、省、市级降成本专项资金。对国家省市专精特新企业贷款进行贴息,继续推进中小企业降成本工作,每年不低于1亿元对中小微企业予以补助,推进中小企业项目建设,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
(四)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优化我市民营企业发展营商环境
一是进一步优化多层次、机制化的政企沟通渠道,让政府政策下得去、民营企业意见上得来。持续落实好市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机制,帮助协调解决企业重大困难,分行业解决共性问题。二是强化企业反映问题跟踪问效。建立健全民企诉求登记、受理、办结的闭环机制,探索民企各渠道反映意见诉求的解决办理情况督查机制。加强系统培训,提高政务服务一线工作人员对惠企政策的掌握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三是持续支持行业商协会发挥作用。发挥好行业商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和激励行业商协会联合行业龙头企业聚焦反映行业共性问题、拓展行业发展空间、增强行业局角度和产业链韧性等开展联合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7月18日
(联系人:陈雪薇,联系电话:8312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