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第十六届 人大三次会议第20232120号 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民营经济处 时间:2023-04-13 字体: [大] [中] [小]

刘映红(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企业扶持力度,激发市场经济活力的建议》(第20232120号)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商务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3月31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政策环境更加优化

  一是出台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十条措施,在全省率先设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会,搭建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科技园区、服务机构等参与的服务平台。出台《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帮扶市场主体八条措施的通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全面提升开办企业一体化便利服务的意见》,从便利市场主体准入、优化行政许可服务、加大知识产权自主力度等多个维度加大对市场主体帮扶力度,推动我市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二是持续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优化开办企业“一网通办、一窗通取”服务模式,建立“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电子发票”无介质联发机制,实现开办企业“办”“取”同步网上完成,一次性免费领取纸质营业执照、印章等“大礼包”,全程零跑动,最快0.5天办结。截至2022年12月,全市通过一网通平台办理开办企业率达98.77%,共办理业务170.08万多宗。三是持续优化纳税服务。拓展非接触式办税措施,简化优惠事项办理流程,大力推进税费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符合政策条件的严格落实“申报即享受”制度,提升出口退税办理质效,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2022年,包括中小企业在内,广州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近1000亿元。四是实施养老保险缓缴和费基费率暂缓调整政策。2022年,以市政府名义专题向省政府报送请示,提请国家和省冻结养老保险费基下限,经过积极争取,国家批复同意我省单位费率由15%调回14%,费基下限暂按2021年标准,共减负100.46亿元,其中企业减负78.96亿元,个人减负21.5亿元;实施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政策共缓缴18.76亿元,惠及单位1.96万家、人数52.21万人。五是连续两年开展“减材料”专项工作。印发《关于开展“减材料、做实事、省心办”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梳理优化“四类清单”,在市综合受理系统上线复用电子材料功能,对线上已收取电子材料仍需线下重复递交纸质材料的情况进行整改,实现全市材料免提交比例超过30%,平均材料数减少至5.03份。六是打造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服务。印发《广州市“免申即享”改革工作方案》,全流程企业无需主动提出申请,无需提供任何申请材料,实现“无感办”。充分利用数据共享、电子证照等建设成果,将发放准则与企业信息进行精准比对,筛选出符合政策和津贴发放条件的企业名单,并自动推送短信至目标对象,企业一键确认,即可“坐等”资金到账,真正实现了“一键享”。上线“政策推送”模块,实现各部门惠企政策自动推送,畅通了惠企政策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做到惠企政策“快速达”。

  (二)法治环境更加公正

  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于2019年出台,就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优化、政务服务发展、监督执法落实等内容作出详实规定。随后,《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大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决定》发布。2022年,《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的通知》(粤府办〔2022〕33号)等规定陆续出台。2020年《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该条例从市场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等方面细化优化营商环境要求,为优化广州市营商环境提供了法治保障。一是启动《广州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立法起草工作,从地方性法规高度推进民营经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并纳入诸多全国首次创新点,争取年内通过人大审议并出台。二是《广州市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合规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在全国主要城市中率先探索民营企业全面合规建设,着力推进事前合规、事中合规、事后合规全链条覆盖和刑事合规、行政合规、行业合规全方面融合,构建“大合规”工作格局。      

  (三)市场环境更加有序

  一是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将中央层面设定52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以及广东省设定的2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改革范围。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切实破解“准入不准营”等问题。二是支持小微经济发展。结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出台系列帮扶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向国家小微企业名录信息库推送企业信息超过100万条,可联通全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平台并提供相关数据,助力我市小微企业解决经营难题。三是深化商事主体退出制度改革。通过推进优化清税注销登记程序,推行企业普通注销一网服务,全面推广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加强涉企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建立完善企业退出预警和公示机制,加快失联企业等吊销出清等多种措施,完善市场快速退出机制。四是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开拓市场。组织700多家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线上展会、16家企业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三批次外贸企业以包机形式赴境外参展,支持鼓励企业抓机遇抢订单拓市场。制定重点产业链供需合作对接系列活动工作方案,组织技术过硬、产品过硬的中小企业与“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对接,实现产业横向联合、垂直整合、跨界融合。举办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供需合作对接活动,广汽埃安等整车企业对接供应链企业133家次,与广州帕卡汽车零部件、瑞松北斗等一批供应链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16家供应链企业达成明确合作意向。会同市教育局组织教育信息化对接活动,组织55家信息化企业与120多家智慧教育示范试点学校对接。

  (四)融资环境更加充沛

  截至2022年12月末,我市再贷款和再贴现资金投放总量突破721亿元,位列全省(含深圳)第1名,受惠范围之广为历年之最。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为全市超1万家企业提供贷款授信达1100亿元,累积发放贷款金额超750亿元,安排省、市专项资金2亿元,为843家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一是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先后制定《关于印发广州市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分工方案的通知》《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广州市优化金融信贷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关于印发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管理办法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不断完善广州市普惠金融政策体系,发挥政策协同效应,加强普惠金融政策激励效果。二是构建“增信+分险”政策性融资担保。截至目前,广州市专门成立了广州市融资再担保公司,并指导成立白云融担、南沙融担、番禺融担和南粤国投融担等5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此外还有11家国有控股融资担保公司,合计注册资本超过45亿元。市融资再担保公司还与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广州银行等签订批量融资服务协议,对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批量融资服务。三是构建“政府+银行”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印发《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管理办法》,市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对合作机构发放符合条件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本金损失给予最高50%的风险补偿。截至目前,已遴选22家合作银行机构,截至2022年末,普惠机制下合作银行已备案实际放款金额超过1122亿元,惠及小微企业主体14万余户,户均贷款金额约60.2万元,加权平均利率5.11%。四是构建“中心+机构”市场化转贷机制。2020年6月,我市成立广州市企业转贷服务中心。截至2022年12月末,已有合作银行及合作机构近30家,累计撮合转贷资金规模163.21亿元,平均周转天数2.6天,企业转贷融资成本比市场平均水平降低了近3/4。五是推进粤信融、中小融、信易贷等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及推广应用。截至2022年12月末,“粤信融”平台广州地区注册中小微企业约23.44万家,上线251款信贷产品,累计撮合融资23.8万笔,放款金额840.63亿元;“信易贷”平台广州站上线金融产品436个,累计放款金额3392.72亿元;“中小融”平台广州地区共55家银行机构上线85款产品,累计为392家中小微企业放款16.36亿元。

  (五)创优环境更加活力

  一是加强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制定出台了《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广州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方案》,三年安排约9亿元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新增5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23家;3223家企业进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的公示名单,5597家企业获得认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强。印发了《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6年)》,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2022年广州市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16701家,同比33.49%,入库企业数增量和增长率均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二是加速自主创新资源集聚。将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题与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深度融合,优选出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予以奖励性后补助,每年从科技创新专项经费中拿出1亿元用于奖励大赛优胜企业。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市共7家企业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数量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二,云舟生物、固纳科技分别获得获2022年全国总决赛成长组一等奖、初创组三等奖,本届赛事广州市共斩获省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6项,分别占各奖项总数的40%、53%、43%,均居全省第一。三是支持创业带动就业。连续12年组织“赢在广州”创业大赛,2022年参赛项目近万个,50个港澳项目参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9笔共8.87亿元,帮助贷款单位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2237人。持续推进《广州市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落地实施,建立广州市人力资源领军人才库;围绕国家、省级、市级地方性特色科研基地及重大项目,组建人力资源服务团队,提供专业化、职业化的高质量人才服务。四是激发消费核心引擎功能。开展“羊城欢乐购”政府消费券、“家电以旧换新”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形成“千家企业、万场活动、亿元优惠”消费浪潮,促进家电、汽车等大额消费,提振商贸领域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和社会消费热情。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广州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立法工作,争取在年内提交市人大审议。继续以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为抓手,协调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研究部署整改工作,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积极争取国家民营经济联系点城市,并以此为契机制定出台创建工作方案,推进困扰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难点痛点解决。围绕重点产业链继续组织供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擦亮“广州市法规政策说明会”品牌。继续擦亮“广州市法规政策说明会”品牌(已连续举办130届),链接各类普法资源高效服务市内中小企业。开展政策兑现专栏,集中放置惠企政策及申报通知,扩大政策宣传的透明度,提升企业享受政策的便捷度。

  二是进一步抓好培优育强。发动民营企业申报省大型骨干企业和民营企业500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和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方案,发挥好广州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促进会等第三方机构的作用,打造“六个一”工作体系,力争2023年新增培育100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00 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0 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组织两批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赴德国学习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经验,支持广州企业“走出去”。继续抓好小升规工作,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推动企业上规模发展。

  三是进一步强化企业服务。落实市领导与企业家恳谈会计划,抓好企业诉求的跟踪督办,确保每个专题取得实效。落实好市领导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坚持“沉下去”做好企业服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困难。深入落实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水务、住建、国资等重点领域源头治理,做好违约信息披露工作,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围绕局中心工作,专门设立中小企业“四化”转型研修班,支持试点企业开展“四化”转型。推进《广州市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合规建设工作方案》落地落实,会同金融局、工商联推动一批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开展事前合规试点。优化提升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培育一批供应链服务重点企业,以顺畅的流通穿透内外循环堵点。做好新一轮自贸区创新经验复制工作,争取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尽早落地南沙。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港澳全面对接,打造大湾区物流走廊。发挥广交会展馆四期综合体平台作用,推动展会国际化、品牌化、数字化。

  四是进一步用好活动平台。重点推进“2+5”服务,即,优化提升广交会、境外展会2个促进平台,鼓励企业组团参展、开拓市场;抓好通关、物流、退税、信保、金融等5项重点领域服务,加强外贸一体化综合服务。继续办好直播电商节、广州国际购物节、广州国际美食节、“Young城Yeah市”等消费品牌活动。继续围绕我市主要应用领域开展企业供需对接合作活动,帮助企业优先市内循环。围绕中小企业促进法20周年加强宣传,配合办好“创客中国”大赛和中小企业博览会,举办“中小微企业日”“民营企业服务周”等重大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是进一步健全投融资体系。加强产融对接,指导现代金融业产业链链主企业,联合市链长办,推动链金合作,服务“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战略,加快壮大实体经济。构建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加大金融对中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与超高清视频产业投资基金搭建工作,壮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发展规模。健全市区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对各区新设立或新增资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按注册资本的 40%追加注资。开展专精特新批量融资服务,对国家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贷款进行贴息,切实降低中小企业降融资成本。

  感谢您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复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4月13日

  (联系人:黄剑辉,联系电话:8312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