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32263号建议的答复

信息来源:综合与政策法规处 时间:2023-04-26 字体: [大] [中] [小]

钟志强(等)代表:

  您提出的《推动“链长+链主制”进一步完善》(第20232263号)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商务局、文化广电旅游局、卫生健康委、住房城乡建设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园林局、体育局、市场监管局、贸促会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并与您在4月14日进行了交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情况

  近年来,广州市实施推进“链长+链主”的双链式“链长制”,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 “一链一策” 推动21条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软件和信创、时尚产业等8个万亿级、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等13个千亿级和一大批百亿级产业链群。2022年,我市获评国家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一)强化统筹联动、压实责任。14位“链长”高位推动,深入调研、分析短板、研究对策,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15个产业链牵头部门围绕《广州市构建“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协同构建“1+X”重点产业链政策体系,制定21条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建立“九个一”工作体系[1],出台系列专项配套政策,精准施策扶持产业发展;11个区相继印发“链长制”工作方案,结合本区优势谋划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协同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群发展矩阵;118个“链主”企业协同带动,对接“链长”和重点产业链牵头部门,在降本增效、集聚提能、建圈强链、产融对接等方面积极落实“链长制”工作。

  (二)强化供需对接、近地配套。打造“广聚群链湾区启航”品牌,先后在苏州、梅州、香港、澳门、龙岩等地举办产业链供需对接深度行系列活动,并围绕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智能装备、轨道交通、人工智能、软件和信创、新型显示材料等领域开展专场供需对接或展会活动,推动“链主”企业与“链上企业”开展供需对接、适配采购、场景应用,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实现“穗商穗用、互为配套、近地布局”,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助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目前累计推动超1000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及机构参会,促成近100家企业、行业协会现场签订36项合作协议,一批企业项目达成实质性合作。

  (三)强化精准滴灌、精心扶持。出台“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18条”等政策,启动《广州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立法工作,从地方性立法高度维护民营企业权益、提振民间资本投资信心。印发实施《广州市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十条措施》,以减税降本节流、开拓市场、加强要素保障等方式为企业减负。聚焦企业“缺人才、招工难”问题,组织660余家(次)企业先后赴武汉、西安、哈尔滨、香港、澳门、湖南等地举办产业人才校园专场招聘活动,实现跨地域校企合作引才暖企。推进“链金合作”,发布广州市21条重点产业链首批23家“链金合作”金融机构清单,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加量、提质、增效。

  (四)强化创新导向、产业攀升。广州着眼“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9大重点专项,积极参与国家、省重大创新任务,通过创新链的指向准确和硬核高效,车规和通信半导体、燃料电池膜电极等领域已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和规模化应用。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实施“揭榜挂帅”等机制畅通创新链产业链对接,推动产品产业化,打造一批研发投入高、产品服务定位全球、品高价优的创新型龙头企业。“高企六条”“科技型中小企业十条”等惠企政策相继出台,2022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568家,较上年增长26.2%,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突破1.23万家、1.67万家,双双创历史新高。

  (五)强化梯度培育、强企增效。制定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方案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整合政府财政资金、产业基金等手段兑现奖补政策,2022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41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597家,数量均居全省(除深圳外)第一。实施“四化”平台赋能企业提升专项行动,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评估诊断等服务,支持和带动其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遴选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第三期强企增效工作,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业等行业,为70家中小企业企业开展“找短板、促提升、见成效”的诊断改进工作,促进企业在经济效益,质量管理,创新发展,市场品牌等方面有明显提升,参与企业新增经济效益近1.5亿元。

  (六)强化产融对接、金融助力。围绕“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战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一是加强产融深度对接,落实《2022年度产融对接“金桥工程”实施方案》,积极举办各类专场产融对接活动,扎实推进链金合作,大力开展送金融服务进各区、进企业系列活动,精准对接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支持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根据企业规模、行业、融资需求及金融机构的相关金融产品实现精准对接。二是优化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营商环境,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动能。印发《关于提高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年度资金补偿总额的通知》将普惠机制年度资金补偿总额不超过2亿元提高至10亿元。支持银行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续贷,积极化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2022年广州市企业转贷服务中心升级为广州市信贷综合服务中心,探索推进首贷、续贷、转贷一体的综合信贷服务。

  (七)强化数字建链、业务协同。依托市工信产业数据管理平台搭建数字建“链”工作底座,建立广州市注册在营企业约189万家企业的画像。印发《数字建“链”工作指引(试行)》,为各产业链在划定产业链管理口径、构建产业链地理图层、开展产业研究分析等工作提供实施路径参考。聚焦时尚产业集群等重点产业链建立数字化模型,以供各部门摸清产业底数,掌握产业规模、结构、布局等内容。上线“链长制”政企协同管理平台,每月跟踪督办各产业链、各区工作进展。依托“链长制”战略咨询支撑机构,建立重点产业链评估指标体系,试点开展评估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入落实现有政策基础,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重点围绕广州已有产业优势,不断夯实、健全产业链供应链,深入落实《广州市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年)》。研究支持龙头企业搭建大中小企业供需对接平台的有效举措,支持国有企业、龙头企业近地整零协作、国产化替代、订单采购等方式促进项目招引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二)建强产业链工作专班力量。以汽车、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生物产业等产业工作专班为抓手,强化预判、分析、调度、服务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帮助企业化解可能存在的供应链安全稳定问题,全面提高我市重点产业链整体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完善市“链长办”工作专班组织结构,强化人员梯队,保障工作高效推进。

  (三)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链协同机制。梳理“链主”企业困难诉求,按程序提交市“链长制”办公室会议、市级链长专题会议、市“链长制”全体会议逐级解决,切实运用“链长制”清单式跟踪解决企业问题,推动常态化、机制化服务“链主”、“链”上企业。“链主”是产业链中的核心节点,能够协调产业链上各个节点的活动,对于推动形成健全的产业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产业协调活动本身也可能面临投入大、回报少的问题,为此,应在法律、政策和资金等方面,为“链主”企业(单位)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

  (四)持续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及招商活动。坚持项目为王。进一步擦亮“广聚群链湾区启航”平台品牌,围绕21条重点产业链有序开展境内外精准招商,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常态化对接机制,协同构建更加安全稳定、开放融合、创新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探索开展“链主”企业专项扶持,支持“链主”企业以商引商、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搭建“四化平台”赋能产业服务企业等,强化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精准对接,推动一批产业链合作项目落地和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五)优化“创、投、贷、融”科技金融生态圈。聚焦“投早”“投小”,建立完善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产业创新支持体系,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指导针对各区产业特色和企业需求,深入开展金融政策宣导和政银企对接活动。支持配合各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形式多样的政银企对接活动,实现专项精准对接。推动链金合作,支持现代金融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开展送金融服务进各产业链活动,提升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

  (六)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强建实“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支持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心等“国之重器”承担重大科研攻关任务,牵引带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优化提升。聚焦可能“断供”的产业链重点环节部署创新链,建立“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围绕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装备、工业软件等“卡脖子”环节,有的放矢组织实施技术攻关,积极参与国家、省重大科技任务,建立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递补支持和接续支持机制。

  感谢您对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复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4月26日

  (联系人:严志远,联系电话:83123820)



  [1]一份产业链图谱和清单,一张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表,一套产业链创新体系,一张产业区块或重点园区地图,一张产业链招商清单和工作计划,一个产业链战略咨询支撑机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一个信息数据共享机制,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一个政策支撑体系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