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32195号建议的答复

信息来源:综合与政策法规处 时间:2023-05-06 字体: [大] [中] [小]

徐嵩(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落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以产业数字化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建议》(第20232195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并与您在4月7日进行了交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广州市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推进实施“链长制”,坚定不移做强以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现代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都市消费工业等为支柱的先进制造业,先后获得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业中外合作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城市、首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全球“定制之都”案例城市、全国首批“千兆城市”“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全国首个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以及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等一批国家级试点示范。出台国内首部城市数字经济地方性法规《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工业综合实力、配套能力位居全国前列。智能网联汽车、数产融合、绿色发展等多项工作领跑全国。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2022年,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3468亿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6947亿,同比增长1%,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4.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企稳回升;工业投资1240亿元,同比增长12.6%,总量创历史新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700亿元左右,占GDP比重12.6%;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6400亿元左右(工信部口径),同比增长10%;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超过6800家;工业税收(含海关代征)占全市比重达48%。主要做法成效如下:

  (一)聚焦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统筹推进汽车产业发展,编制汽车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等政策文件,全力保障小鹏汽车项目、广汽项目顺利推进,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管理工作。二是加快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印发《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在创新平台载体等22个方面支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新引进中车长客等产业链强链补链企业35家,全市轨道交通企业突破700家。三是稳步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印发实施《广州市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推动广石化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项目开工建设。深入开展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专题研究,推动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四是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印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分工方案,推动规划任务落实落细。推动粤芯半导体三期项目等重大项目落地、动工和投产,开展生物医药基金国际合作,推动广州实验室、人类细胞谱系等“航母级”战略科研平台加快建设。五是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成立市长担任组长的广州市加快数字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制订海珠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支持方案,支持我市腾讯等数字经济团队发展壮大。

  (二)聚焦稳增长,提升产业链和产业基础现代化水平。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首创“前方+后方”联合作战模式应对沪苏疫情冲击,累计帮助企业解决涉疫情诉求316项,合计挽回产值超200亿元。成立常态化运作的汽车、集成电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6个市层面重点产业工作专班,协调推动政策制定、招商引资等工作。加快项目招引落地,推动广汽埃安第二智造中心、TCL华星t9、粤芯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广石化绿色技改、因湃电池、粤芯三期、增芯等一批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实施“服务企业提升年”行动,每月对口联系服务300家重点企业,协调推进企业诉求1043项,创新开展干部上门驻企服务。加大企业发展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印发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汽车稳链补链强链20条、中小企业纾困10条等30份政策规划。落实落细《南沙方案》,初步构建覆盖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完整生态,推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在南沙落户,以南沙为核心布局商业航天产业,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完工交付。奋力支撑疫情防控,确保防疫物资“供得上”“产得出”“调得到”。强化电力通信保障,全市能源电力保持稳定供应。

  (三)聚焦重点产业,提高链群发展竞争力。签约汽车零部件厂商近地化项目106个,协调服务小鹏汽车智能工厂通过资质审查,在全国率先开展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示范运营。推动芯聚能车规级碳化硅功率模块实现产业化,国产大型超高清视频转播车正式量产下线。新冠检测试剂产销量全国第一,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58.8%。建设都市消费工业“产业大脑”平台,红棉国际时装城入选国家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示范园区(平台)。支持12家企业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组织签署市政府与华为公司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9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百强(数量居全国第三)。深入推进“链长制”,制定全市重点产业链“1+X”政策体系,开展“广聚群链湾区启航”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推动九识集团、智象机器人等一批企业落户,发布首批23家“链金合作”金融机构清单。与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建立12345热线企业专席,推动协调500余家企业共1233项诉求上线解决。

  (四)聚焦数产融合,推进产业数字化。出台培育“四化”赋能平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首批征集84个“四化”平台入库,壮大一批“四化”平台赋能产业、服务企业,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加快建设全省首家国家级和10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广州人工智能融合赋能中心、广州数字技术创新中心同步揭牌。宝洁广州工厂获评全球“灯塔工厂”,小鹏汇天和广汽研究院摘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一金一银。建设国际信息枢纽,5G基站建设持续排名全省第一,5G用户超1400万户,建成智慧灯杆约4300支。

  (五)聚焦产业空间革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统筹加快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试验区内“四上”企业超2200家,阿里巴巴等11个项目投产运营。开展“老城新园”高质量发展标杆园区试点工作,加快珠江科创园、岭南V谷科技园标杆园区建设。遴选首批9个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试点项目,推动引入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支柱产业。加强用地用房供需信息共享对接,推动存量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拓展应用“穗碳计算器”,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2049个,绿色制造国家级示范项目数量居全国前列。出台全省首个市级工业遗产管理办法,认定首批市级工业遗产16处,组织举办全国工业文化发展大会。

  (六)聚焦产业人才需求,提升技能人才素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十项专项行动,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重点对接先进制造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产训(教)融合培训,出台工信、电商等领域技能人才培育重点举措,切实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全面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重点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坚持以赛促训,大力健全广州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体系,2022年,我局积极组织参加广东省第二届“南粤家政”技能大赛并收获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2个优胜奖。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合作高质量育才平台,推行“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技工教育办学模式,先后与3000多家企业深度合作,注重把世界500强和规模以上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标准引进学校,共建校企实训基地、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强化技能要素导向,拓展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渠道,在我市公交集团试点建立多层次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结合实际增设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形成“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将职业技能等级作为技能人才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通过设置单独的技能津贴方式合理确定技能人才工资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部署,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构建“5686”工作推进体系,全力以赴推动工业稳增长,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打造数产融合标杆城市。

  (一)抓新动能培育。做强做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五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型储能、信息安全、空天经济、海洋经济等新动能。以“链长制”和重点产业工作专班为抓手,探索建立各级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招商专班”和市局处室“招商专员”机制,强化“项目为王”工作导向,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加强靶向招商、以链招商、以商引商,争取专项债券、金融工具配套贷款等资金支持,储备一批制造业重大项目。实施带厂、带需、带楼招商,强化招投联动、投引联动,打通产业项目招商落地“最后100米”。赴港澳等地开展“广聚群链湾区启航”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推进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希音湾区供应链总部等33个重点在谈项目签约落地,保障芯粤能、新锐光掩模等项目如期投产达产,加快粤芯二期、TCL华星t9、维信诺模组等项目进一步量产爬坡。夯实“小升规”企业培育库,推动企业上规模发展。

  (二)抓制造业“四化”转型升级。通过专项资金和引导性基金支持“四化”平台技术革新、能力提升,实施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链群优化等十大平台赋能专项行动,力争为超千家工业企业提供诊断、技改等服务,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网络化协同、绿色化提升,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实现跨越式提升。深化广州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加快关键软件应用推广,建设工业软件适配验证中心等平台,争创中国软件名园。支持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推动协同制造、共享制造等新制造模式。谋划打造“三中心+两基地”信息枢纽格局,推动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和工业电商平台,加快推动智慧灯杆试点。

  (三)抓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对标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要求,建设传统中药、工业软件等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奖补力度。大力推广超高清视频应用,重点推进国产超高清转播车示范运营。开展汽车芯片应用验证示范,建立“芯片—整机”联动发展平台,推动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园区规划建设。鼓励链主企业牵头搭建汽车零部件交易平台,研究出台支持近地化采购政策,建设“超充之都”展示站点。举办部属高校对接会,推动先进科技成果来穗转化,赴重点城市举办校地校企专场招聘活动。

  (四)抓产业空间载体优化。加快推进标杆示范产业园区建设试点,引进优质运营商。推动村镇工业集聚区整治提升试点项目实施,鼓励工业产业区块内成片连片“工改工”。推广“大项目供地、中项目供楼(产权分割)、小项目租赁厂房”模式,推动产业项目和园区精准对接,引导企业入园发展。推行“标准地”“带项目”“带方案”供应,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深化完善产业空间信息服务和绩效跟踪平台,强化工业用地项目跟踪监管。持续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弘扬广州工业文化。

  (五)抓产业人才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建引领培养高技能人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两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围绕“制造业立市”战略,深化产教融合夯实技工院校育才基础,持续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十项专项行动,全力做好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备战参赛工作,多措并举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不断健全薪酬激励机制,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复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5月6日

  (联系人:刘城文,联系电话:831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