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台盟: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推动我市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的提案》(第1019号)收悉。提案有关建议对我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发展改革、科技、规划和自然资源、地方金融监管等主管部门认真研究办理,并与你们在7月7日、7月26日进行了沟通。经综合各相关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做强制造业“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高质量供给
积极引导广州市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印发《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提出“八大行动”和“七大措施”,推动广州培育更多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是完善培育体系。建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机制,通过开展梯度培育、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三品提升、数字赋能、融资提速、生态优化、营收倍增等行动,进一步开放技术、市场、标准、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做优做强。二是加大支持力度。完善园区建设、技术改造等七个领域举措,对新认定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20万元,通过“按比例补助”企业上市、技术改造以及数字化转型费用,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三是落实惠企政策。在每年投入不少于20亿元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包括专精特新企业等的发展之外,每年安排3亿元左右的资金,三年约9亿元,积极推动奖励、补助、用地保障、优化措施“四到位”,实行一次性奖励资金“免申即享”,优先保障用地、出行需求,购买专业服务为企业“把脉问诊”。
二、关于利用“链长制”引导链主培育,增强制造业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的21条重点产业链,全面实施以市领导为“链长”和以龙头企业为“链主”的双链式“链长制”,着力打造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软件和信创、时尚产业等8个万亿级以及13个千亿级和一大批百亿级产业链群。一是以“链长+部门+各区+链主”模式协同打好产业攻坚战。“链长制”明确举全市之力抓产业,“管行业也要管产业”,打破既往仅产业部门管产业的惯性思维,全市“一盘棋”,集中各区各部门力量围绕产业链一抓到底。14位“链长”高位推动,分别主持召开产业链工作会议,分析短板、研究对策,推动各部门“管行业也要管产业”,加快推动产业发展;15个产业链牵头部门完成印发21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出台若干专项配套政策,精准施策扶持产业发展。二是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力促补链延链。树立“广聚群链湾区启航”品牌,在香港、澳门、深圳、苏州等地举办产业链供需对接深度行系列活动,针对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智能装备等领域开展专场对接或展会活动,广泛集聚近600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及机构围绕项目互动、产品配套、采购订单、供应链金融等领域进行供需匹配。三是建立政企联系机制助力纾难解困。出台《广州市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十条措施》,以减税降本节流、开拓市场、加强要素保障等方式为企业减负。印发实施《广州市企业“纾难解困”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依托广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实现企业诉求受理、解答、转办、督办等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四是政金企精准对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发布广州市21条重点产业链首批23家“链金合作”金融机构清单,形成政府统筹推进、金融机构及企业共同参与的“链金合作”推进机制,未来5年为21条产业链拟提供授信额度合计近3万亿元,发挥银行业及社会资本等金融支撑作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提质增效。举办文旅行业政金企对接推进会,促成7项融资意向协议,金额达17亿元。举办人工智能贷专场融资对接会,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小微企业,推出“立项贷”“研发贷”等多种特色产品,批复金额达2亿元以上。
三、加大制造业金融支持力度,打造本地的供应链金融体系
大力推动金融支持服务制造业发展,企业融资成本在同类城市中处于较低水平。2022年末,广州各项贷款余额6.89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居国内主要城市之首。制造业贷款余额5573.52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占61.41%,同比增长32.66,是同期各项贷款增速的2.36倍;比年初增加1276.48亿元,增量是上年同期的2.18倍。一是完善金融配套政策,加强政策协同作用。研究制定“金融19条”等政策措施,协同有关部门用足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科技创新、交通物流、设备更新等专项再贷款等政策措施。二是构建“增信+分险”政策性融资担保。专门成立了广州市融资再担保公司,并指导成立5家区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此外还有3家市属国企控股融资担保公司,合计注册资本超过30亿元,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增信分险功能,为企业提供政策性担保支持,为专精特新企业实行便捷的批量融资服务,企业可享受银行优惠利率。三是构建“政府+银行”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财政支持的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截至2022年末,普惠机制下各合作银行发放普惠信用贷款1122亿元、45万笔,惠及市场主体14万余户。2022年底普惠机制安排年度预算额度从2亿元提高至10亿元,合作银行30家。四是构建“中心+机构”市场化转贷机制。成立广州市企业转贷服务中心并由该中心负责确定合作金融机构、对接转贷需求、实施转贷业务。2022年转贷中心升级为广州市信贷综合服务中心,探索推进首贷、续贷、转贷一体的综合信贷服务。截至2022年末,有合作银行及合作机构近30家,累计撮合转贷资金规模163.21亿元。五是推进信息化融资平台推广应用,强化产融对接。发挥“粤信融”“中小融”“信易贷”等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作用,促进银企融资对接更高效、便捷。常态化开展“金桥工程”系列政策宣传和银企对接活动,积极协调引导金融机构进园区、进工厂主动对接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
四、关于发挥“政府之手”引导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决策部署,勇挑工业稳增长重担,积极“跑上去、走出去、沉下去”,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一是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去年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全市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专班,首创“前方+后方”联合作战模式,累计帮助企业解决涉沪苏疫情诉求316项,合计挽回产值超200亿元,办理全国通行证3395张。先后成立常态化运作的汽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信息服务业等6个市层面重点产业工作专班,协调推动政策制定、招商引资等工作。二是提升企业发展环境。在全省率先出台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工作细则,扎实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无分歧账款化解率、清偿率均达100%。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加快推动民营企业合规建设。推进强企增效工作,为70家企业找短板、促提升。推动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建立3000多家小微工业企业的数据库,开展政策宣讲和升规纳统辅导。组织召开市领导与企业家恳谈会。在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全国排名第3,较上一年度提升1位。三是大力开展暖企服务。成立20个专责服务组,每月对口联系服务300家重点企业,下沉生产一线“摸实情、问需求、解难题”。创新开展处级干部上门驻企,牵线搭桥助企“业务开拓”,高效协调打通“堵点卡点”。
五、下一步工作
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决策部署,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以落实《南沙方案》为牵引,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并举,坚持增强能级和提升质量并重,统筹推进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3456”工作矩阵,即:推行“沉下去、跑上去、走出去”3项机关服务作风;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的“四化”平台赋能新型工业化专项行动;建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高端装备等5大支柱产业;打造“两城两都两高地”,即智车之城、软件名城、显示之都、定制之都、新材高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等6张广州智造新名片。
近期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加快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印发数字经济核心产业“1+4”系列政策,制定新型储能、都市消费工业等重点产业的支持政策。二是狠抓大项目建设。用好用足《南沙方案》政策优势,发挥好千亿产投和百亿创投基金作用,引进培育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重大项目。加快粤芯、增芯、九识半导体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投产。瞄准新型储能产业“换道超车”,推动广汽自研电池(因湃电池)、TCL中环太阳能电池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加快实施“四化”平台赋能专项行动。力争全年支持不少于350家制造企业“四化”评估诊断项目,推动100家企业“四化”改造升级,打造50个“四化企业标杆”,以点带链、以链带面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启动广州国际数字信息枢纽研究,加快智慧灯杆试点,持续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四是优化提升产业空间载体。加快推进标杆园区建设试点,协同推动村镇工业集聚区整治提升试点项目实施。实施“亩产论英雄”,强化工业用地项目跟踪监管。加速推动企业“工业上楼”,鼓励国有企业建设一批高质量、低成本、定制化的厂房空间。五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构建以“链主”“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等为代表的优质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支持国企与“链上企业”开展“供需对接”“适配采购”“场景应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近地化布局。鼓励汽车、装备、电子、服装、美妆等行业企业参加展览展会。
感谢你们对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8月1日
(联系人:黄锦欢,联系电话:83123872、1358037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