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045号提案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装备工业处 时间:2024-08-20 字体: [大] [中] [小]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 打造广州经济蓝色新引擎的提案》(第1045号)对广州提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助推广州打造世界海洋创新之都具有重要意义,市工信局高度重视,经会各相关会办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在7月30日与贵单位联系人电话沟通交流,听取有关意见并修改后,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如下:

  一、我市造船产业发展情况

  广州是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产业基础雄厚、市场密集,可塑性强,造船年产能超550万载重吨、产值超400亿元,单船造船能力突破40万吨。全市船舶产业主要分布在南沙、黄埔、番禺三个区,聚集了广船国际、黄埔文冲、英辉南方、粤新海洋等20多家船舶制造企业,产品覆盖集装箱船、全系列液散货船、滚装船、半潜船、可燃冰开采船等,并在高端豪华客滚船、PCTC汽车运输船、支线集装箱船等产品市场具有全球引领地位。同时,我市造船业也面临整体规模不大、配套产业弱小、岸线码头等自然资源禀赋矛盾突出等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二、提案办理情况

  (一)关于“提升广州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1.成立产业发展专项小组,统筹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报批成立了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包括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政府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等30余家成员单位的专项小组,统筹协调推动产业规划编制、专项扶持政策制定、重点企业培育招引、重大项目建设协调,全面推进我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补链强链工作。

  2.制定顶层发展规划,引领产业壮大发展。针对我市船舶产业的发展特点、实际痛点和行业发展前景,加快制定《广州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送审稿,具体内容以市政府审定发布为准),瞄准深海、极地、绿色、智能等方向,打造协同发展的三大产业空间、聚力高端绿色的六大战略领域任务,计划到2035年将广州打造成综合实力领先、国际有影响的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目前《规划》已完成第三轮征求意见,正按程序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二)关于“打造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和“将中船龙穴造船基地打造为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核心区”的建议

  1.明确提出我市船舶产业定位及发展目标。上述《规划》(送审稿)明确提出展望2035年广州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生产总值超千亿元,全力将广州打造成为全国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核心聚集区、全球领先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与制造枢纽、引领南海开发的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做出广州贡献。同时南沙区提出要充分发挥作为自贸区、经济开发区和总装建造核心聚集区三区叠加的整体优势,打造南沙成为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制造中心。另一层面,市政府将船舶产业纳入了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和广州临港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托《南沙方案》《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等实施契机,推动中船龙穴岛基地与广州港南沙港区一体化、协同发展。

  2.完善产业政策体系设计,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建设。研究出台市一级船舶产业发展专项政策,聚焦豪华邮轮、新能源船舶、智能船舶、深海养殖装备、海洋勘探等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及其核心部件装备,加大对高端船舶及其主要装备研制企业培育力度,推动高端船舶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市在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优势。南沙区发挥属地优势,已正式发布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政策体系,同时出台了总部政策、制造业10条,专精特新9条等一系列普惠性政策,将广船国际、黄埔文冲作为南沙区现代科技海洋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推动南沙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3.加强产业强链补链和产业载体供给。组织举办广州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配套产业招商推介大会南沙站活动和2023年广州市船舶与海洋装备工程产业招商推介(福州站)等系列活动,加大营商环境推介力度,围绕广船国际、黄埔文冲市区联动招引船舶配套产业,进一步补全产业链。高效推进龙穴岛中船黄埔文冲高端海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和广船国际海洋科技产业园项目落地建设,加快开展中船龙穴岛造船基地扩建地块控规调整和组卷报批工作,进一步扩增量、稳存量。

  (三)关于“加快发展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

  1.不断引导、培育适应船舶、海工装备需要的检验检测能力,目前广州市已获检验检测资质认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共1157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集中了包括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广检集团、省特检院、广州能源院、SGS、赛宝等一批船舶涂料检测、无损检测、电子电气检测、油品(储能产品)、液位测量、北斗导航等检验检测机构,基本覆盖了船舶产业检验检测需求。同时广船国际、黄埔文冲等大型船舶企业专设设计承包公司,结合中船集团设立的专属金融公司业务能力,积极向“制造+服务”转变。

  2.引导金融资源向制造业领域倾斜。一是不断完善金融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拓展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引导金融资源向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重大关键项目、重点产业链群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集聚。截至2024年一季度,全市制造业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283亿元和201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1.6%和17.6%。二是加强链金合作,深化产融对接。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机构用好用足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满足产业链企业融资需求。2024年一季度,全市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市场主体融资成本明显降低,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6%,同比下降了32个基点。

  3.鼓励我市市属国企通过并购方式投资船舶海工产业。广州工控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出资12.54亿元收购江苏润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股份并取得该上市公司控制权,进一步助力完善广州海工装备产业链。润邦股份主要从事海上风电装备港口码头设备、船舶配套装备等产品的研发制造,深耕该领域多年。

  (四)关于“创建国际一流的高端船海装备研发和创新中心”的建议

  1.建设创新平台支撑引领产业发展。推动广州海洋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国家级、省级涉海科研平台建设,有力支撑我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广州海洋实验室聚焦8大海洋科学前沿基础研究方向,发展7大海洋高新技术研发方向,建设6大创新支撑平台,打造5个产业孵化中心,目前已汇聚17位院士团队,开展47个高质量海洋相关领域研究项目;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于2022年7月正式启动建设,是我国深海资源领域获批的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着力研发集资源勘查评价、分析测试、模拟实验、工程开发、环境检测等核心技术于一体的勘查开发装备体系,12套核心装备取得突破并通过海试,初步形成实际生产能力和国产化替代能力。

  2.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陆续支持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或参与3项新能源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围绕海洋新能源开发、清洁生产研究领域开展攻关。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连续两年在区级重点领域科技计划项目中设立海洋科技创新专题,重点支持海洋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等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2023年,《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装备装船关键技术研究》《船舶碳捕集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等4项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领域科技计划项目获得立项。

  3.激发涉海企业创新活力。强化涉海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龙头企业带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积极参与海洋领域重大科技项目。印发《广州市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制度上落实科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认定为市高水平企业研究院。支持广船海科院聚焦船舶研发、装备产业研发及工程实验领域存在的重大科学问题与工程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打造海洋科技领域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

  (五)关于“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议

  1.大力支持引进培育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青年创新人才。目前,在华南理工大学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并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与黄埔文冲、广船国际共建产学研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培养船舶与海工装备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在市属高校广州航海学院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设置有船舶设计原理、船舶结构和强度设计、船舶焊接工艺等核心课程,与广州各大船企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培养船舶与海工装备领域专业人才。同时我市支持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南沙)等3家企事业单位设立涉海产业博士后科研平台,对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博士工作站的市属单位分别给予资助。市属博士后设站单位招收的在站博士后可按相关规定申请科研项目资助、生活补贴;期满出站后1年内到市属企事业单位全职工作或自主创业的博士后人员可按相关规定申请安家费。

  2.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培育产业人才的主阵地作用。推动广州市技工院校积极培育船舶与海工装备相关专业的技能人才。广州市技师学院“船舶建造与维修”2017年获省厅重点建设专业,2020年招生150余人。截至2023年底,广州市有18所技工院校开设了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间接相关的专业,涵盖了工业设计、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和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在校生合计19711人,其中2023年招生合计5620人。同时深入实施“技能强企”行动。以新型学徒制培训赋能“南沙制造”,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学徒制培训工作氛围,为“南沙制造”提供系统性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南沙区共有21家企业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累计备案培训4808人。

  3.持续开展船舶与海工装备职业技能评价工作。2019年以来,我市全面开展企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已备案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480家,其中企业用人单位367家、技工院校35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78家,涉及职业(工种)近600个。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面向企业员工开展金属船体制造工、船舶机械装配工、船舶电气装配工、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等16个职业(工种)的技能等级认定,截至2023年6月底,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85人次,其中获得证书人数约225人次。

  三、下一步工作

  当前,全球造船市场行情已经进入了新一轮上升周期,船企订单饱满,2023年,船价指数创下了过去15年新高。我市具有良好产业发展基础,应牢牢抓住当下机遇,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将加快研究出台推动新能源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体系建设政策,聚焦豪华邮轮/客滚船、游艇、大型气体船、新能源船舶等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进一步打通产业难点堵点,强化科技创新和产研融合,推动我市高端船舶产业成体系建设和更高质量发展。同时依托我市船舶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中船龙穴岛基地与南沙邮轮母港联动发展、支持企业打造邮轮产品、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邮轮制造业有机结合,为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超大特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韧性发展道路贡献广州经验。

  感谢贵单位对广州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8月2日

  (联系人:元俊,联系电话:8312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