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盛繁等委员:
您在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2049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委金融办,市发改委、科技局、人社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贸促会、税务局,相关区政府及广汽集团研究办理,并与您于7月29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将紧抓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机遇,以推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为切入点,从自主创新、金融赋能、专业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培育等方面加快产业集聚,为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一、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措施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印发实施了《广州市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3-2035年)》,提出通过夯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壮大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推动传统汽车零部件转型升级、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巩固提升系统及软件开发能力等多项举措,加强汽车行业整零协同能力,增强产业韧性;出台了《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补链强链的若干措施》,充分发挥整车企业带动作用,着力补齐核心零部件短板,打造自主可控、高质量、高效益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汽车产业链。此外,还出台了《广州市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科技引育、科研强企、人才优企、金融惠企等7个方面,提出了26条具体措施,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决策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成果应用的主体。
(二)狠抓产业链招商,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
一是强化项目挖掘。发挥链主企业的主导和带动作用,梳理智能网联、新能源领域重点招商引资目录,市区联动抓好汽车产业链重点项目招引。推动北醒激光雷达、立昇、采埃孚汽车电子等91个强链补链项目签约落户,项目涵盖电子元器件、精密结构件及精密零组件、底盘、连接器、激光雷达、驾驶辅助系统、毫米波雷达、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2023年,广州汽车零部件产值达1907亿元,我市汽车零整比(零部件与整车产值比)为0.43:1。
二是开展招商对接活动。组织市内外零部件供应商与整车企业对接交流会,推动我市整车厂的产业链需求与本土供应商企业精准对接供给。依托珠三角湾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等行业平台,分别在上海、天津、广州举办三场“提链计划”系列活动,分别围绕车用半导体、芯片、智能座舱、国产化、产业协同等不同主题,邀请行业专家、主机厂、芯片企业等从不同视角进行深入探讨,推介广州市汽车产业发展优势。
(三)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一是打造合作交流平台。会同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汽车电子产业联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等单位,共同举办2023汽车碳中和峰会、2023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广州汽车产业发展大会、广州汽车电子创新周系列活动(含世界汽车电子大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大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大赛)等活动,打造高规格、“展、会、赛”于一体的广州汽车活动品牌,邀请了一批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相关行业专家、企业家共同交流、共研趋势、共谋发展。承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活动,提升“智车之城”影响力。
二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汽车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开展“创新平台与龙头企业精准对接”系列活动,推动中山大学、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十余家创新平台与广汽集团进行对接,广汽已与其中6家单位开展了合作洽谈。开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等各类专场对接活动,支持产学研之间紧密合作,推动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通过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企业实现产品化、产业化。2023年遴选发布了10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其中汽车领域有“大模型赋能汽车智能座舱的应用”等优秀案例,进一步加大推广示范作用。
(四)强化金融服务支撑,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对产业的支撑推动作用。出台《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直接股权投资管理实施细则》,成功落地运营33只子基金。科创母基金紧紧围绕广州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政府产业布局、企业融资需求、投资机构投资方向有机融合,携手深创投、国投创业等合作机构,通过子基金,投资广汽埃安、粤芯半导体、广东芯聚能等16个广州汽车领域的项目,投资金额合计17.9亿元。通过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引导银行资本支持汽车领域企业发展。已通过资金池撬动合作银行为439家汽车领域企业授信77.2亿元,放款金额39.75亿。
二是不断加大风投创投支持力度。吸引一批优质风投创投机构在穗集聚发展。大力培育私募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支持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开展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不断完善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全链条。积极推动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工作,支持境内资本“走出去”投引境外汽车零部件企业,鼓励境外资本“引进来”为境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资本活水。建设广州资本市场融资对接平台,打造汽车零部件企业与风投创投机构的融资对接桥梁,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全链条金融支撑。
(五)强化品牌建设,推动行业标准规范制定
一是打造质量标杆企业。扶持市属车企争创国家和省级质量奖,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获得第五届广东省政府质量奖,广汽集团进入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公示名单。
二是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设立高价值商标培育项目,对赢得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大赛,或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驰名商标的给予财政资金扶持,激励引导广州自主品牌建设。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推荐广汽集团、小鹏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列入首批参加“千企百城”商标 品牌价值提升行动的企业商标品牌名单。
三是促进行业标准化建设。积极支持市相关部门开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领域标准化建设,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参与相关标准制修订,支持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2023年以来新增广东省智能电动汽车关键评价技术服务标准化试点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
(六)强化稳就业保用工,推动形成汽车人才聚集高地
一是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深入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百日千万网聘活动”等公益性线上线下专项招聘活动,稳步推进各项公共就业服务落地落实。2024年1-4月,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640场次(其中线上279场,线下361场),参会企业2.27万家次,累计提供招聘岗位69.71万个,服务求职人数57.27万人次。发挥“广州公共招聘”小程序“摇一摇-邻近职位随心找”服务功能,持续助力企业与求职者便捷对接,截至2024年4月,服务用人单位1.40万家次,归集发布岗位36.03万个。创新打造“广州南站-零距离招聘”服务品牌,发挥广州南站交通枢纽优势,每季度在广州南站举办“招工服务月”暨“赢在广州”高质量发展招工见面会,组织参会企业510家次,提供岗位1.83万个次,求职者入场约2.19万人次,实现出站即求职、下车即就业。
二是常态化跟踪服务重点企业。做实做细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服务专员制度,安排市、区领导班子以及服务专员与企业结对子,持续跟踪企业用工需求,开展“三亮”“四个一”等常态化用工保障服务。切实解决各行业企业用工需求以及经营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保障企业稳岗位促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公共服务机构在线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服务专员共308名(含首席服务官36名)。2024年1-4月,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跟踪服务重点企业累计204家,累计新增解决用工7826人次;全市共举办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会93场次(其中线上40场,线下53场),参会企业0.34万家次,提供招聘岗位10.51万个,服务求职者6.89万人次。
二、下步工作举措
(一)强化产业链招商。会同“链主”企业完善产业图谱,针对本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空白环节,筛选一批重点招商目标企业清单;围绕汽车产业链挖掘上下游招商线索,组织龙头企业和相关区开展“敲门招商”“链主招商”。此外,鼓励“链主”企业开放本地零部件应用场景,与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联合研发。结合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及未来发展方向,支持“链主”企业选取不少于10个核心零部件品类,按“一区一品类一方案”遴选优质企业进行重点引进、孵化与培育。
(二)强化金融服务支撑。发挥300亿元广州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作用,推动广州智能网联新能源领域整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战略布局新兴领域、国际化运营等重大投融资项目落地;继续深入实施产融对接“金桥工程”,组织多样的政银企对接活动,建立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荐对接机制。推进“链金合作”走深走实,持续深入开展送金融服务进产业链、进园区、进企业等系列活动,带动更多金融资源推动培育及零部件产业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
(三)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好工信部电子五所、中国电器院、中汽中心华南基地等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领域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平台机构作用及珠三角湾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广州车路协同产业创新联盟等市级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供应链信息对接、行业发展交流、产学研用协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发展建设,发挥好创新中心在平台汇聚、标准编制审定、设备共享、检验测试等方面的作用。
(四)强化稳就业保用工。加快出台、实施我市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十大民生工程之就业工程、促就业意见等重大政策文件,服务“制造业立市”战略,全力保障重点产业、行业、企业用工。进一步夯实用工保障专员与重点企业“一对一”对口联系机制,加大对重点企业服务力度,主动收集、发布重点企业招聘信息,以专项活动为抓手,广泛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加强跨地区劳务协作,多形式多渠道保障企业用工。
非常感谢你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继续关心和支持广州市汽车产业的发展工作。
此复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8月20日
(联系人:刘婕,联系电话:83123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