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030号提案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 信息技术发展处 时间:2024-08-23 字体: [大] [中] [小]

徐晓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广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提案》(第2030号)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分别在7月23日、7月31日和8月13日进行了电话和线上沟通,经综合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和市政务和数据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制造业数字化的决策部署,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

  一是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完善。高质量基础网络建设应用成效显著。拥有5G基站超9.8万座,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176.3%,获评国家首批规模化部署5G商用试点城市和首批“千兆城市”;建有广东唯一的IPv4域名根(镜像)服务器和华南唯一的国际IPv6根服务器(全球25台),广州超算中心在世界超算500强排行榜中位列前十,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获批建设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二是数字化转型供给侧资源加速聚集壮大。获评6个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成华南唯一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成功打造3个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和15个国家级专业特色平台,形成以希音、赛意信息、树根互联、致景科技、广东亿迅等龙头上市企业和行业独角兽为代表的数字化服务商集群,中望龙腾成为中国最大的CAD平台软件供应商,推动核心软件攻关,国产化设备和软件规模化应用,建成国内首个工业软件开放创新平台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

  三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逐步开展。广大中小企业加速普及低成本、快部署的云化模块工具。截至2023年12月,我市“上云”企业超过10万家,“上云”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梯队,规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率达44%,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数量达3185家,推动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二、落实建议的工作措施

  您的建议充分把握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方向,并体现了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视,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予以充分吸纳。

  (一)加快谋划优化顶层设计,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印发实施《广州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制定了“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开展技术创新行动”、“合力打造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和“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共15条政策措施。二是实施“四化”平台赋能企业提升行动。印发了《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进“四化”平台赋能企业实施方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的创新路径,充分发挥平台的“第三方力量”作用赋能产业、服务企业,助力落实工信领域重点工作。

  (二)加强数据要素管理,强化数据应用。一是出台《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在数据要素流通、数据资源发展、治理数字化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出台《广州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将多项具有广州特色的创新性举措纳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任务,推动制定公共数据管理、公共数据开放、政务数据安全等方面制度。二是积极推动《广州市数据条例》出台,为我市数据资源管理、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和数据资产价值化应用提供法律保障。三是落实《广州市政务信息共享管理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65号),规范我市各政务部门之间的政务信息共享,促进政务信息有效利用,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四是印发《广州市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遵循统筹管理、需求导向、分类分级、便捷高效、安全可控的原则,依法有序开放公共数据。五是建设广州市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现已开放全市59家单位的1300个数据集,包括市直部门、各区数据和社会数据,累计开放数据2.50亿余条,注册用户1.32万人。支持在线开放数据下载53.26万次,累计发布API接口1057个,支持大规模数据接口调用5.6万余次,向“开放广东”上报并发布数据量较大和更新情况较好的数据集526个。六是引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以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箱包皮具、珠宝首饰、食品饮料等五大传统制造业为试验田,探索打造“1+2+N”(即面向每一个集群,形成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跨行业跨领域平台等两方紧密合作的建设主体,五大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服务企业8812家,连接设备4107台,接入生态合作伙伴近162家,提供应用服务达159个。七是鼓励数字化龙头企业搭建数字基础设施。为各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基础支撑,促进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的新突破。如:广州数字科技集团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和大量的数字化场景,并承担建设和运营“广州国资云”和广州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底座,目前“广州国资云”(一期)和广州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一期)已上线运营,可为各企业提供数字基础服务。

  (三)集成转型资源储备,营造良好生态。一是通过做大平台、依托平台、用好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的第三方力量作用赋能产业、服务企业。目前,我市已在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工业绿色化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强企增效(经营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向征集到122家“四化”赋能重点平台,为企业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供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全链条,“评估、规划、实施、优化”全流程的专业供给“资源池”,全面落实工信领域重点工作,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二是成立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建立一支超百人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专家库,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咨询诊断、评估评价和共建共享提供服务。三是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专题沙龙和培训等活动,促进各企业加强交流学习,提升市属国企数字化转型能力的整体提升,加快推动广州市属国企数字化转型工作进程。

  (四)加快信创推广应用,开展创新成果转化。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信创推广应用工作要求。一是推动信创从政务到各重要行业领域的应用。政务领域,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在年度政务信息化项目申报指南和立项评审中严格落实建设类项目必须采用信创技术路线和信创产品的要求,推动项目单位加快政务信息系统信创改造工作。制造领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开展30家重点制造业企业工业软件应用需求专项调研工作,加快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在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家电等产业集群的试点应用。二是健全信创生态服务体系,加快推动信创产品应用推广。2020年挂牌成立通用软硬件(广州)适配测试中心和广州“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以统信、麒麟、广电鲲鹏为主,集中为用户提供适配验证环境,至2022年底已适配项目超过25000个。为打造“通用+行业”适配体系,2022年在金融、能源、交通、教育、通信行业入库6家市级行业适配中心。2022年,我市5个适配中心还获评广东省数字政府适配测试中心。三是大力推动市属国企加快数字化重点项目建设,并鼓励创新应用数字化技术或产品。如:广汽集团将视觉检测技术与车辆制造相融合、广药集团基于大模型和RPA技术开发出“数字员工”用于自动处理合同订单等业务,真正做到降本提质增效。四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开展广州市龙头企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精准化对接系列活动,组织30余家创新平台与广汽集团、广州工控集团、金发科技、视源电子、东风日产等开展了多场精准化对接活动,完成了150余项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需求对接,40 余项技术已达成合作意向。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州赛区),首次实现四地联合发榜、首邀龙头企业深度参与、首创三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联办、首展数字赋能实现精准匹配模型,征集创新需求75项,联动17所科研院所,征集解决方案36个,签订意向合作协议16项,意向合作金额1300万元。

  (五)强化人工智能产业基础,打造多领域创新应用场景。广州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后出台《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广州市关于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广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形成有力的政策支持举措。目前,广州市拥有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的厚实基础、优越条件和广阔前景。一是产业基础厚实,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已达2112家,共培育了近30个人工智能产业重点载体,形成22个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2023年全市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约3000亿元,核心产业规模超400亿元。二是创新能力强劲。9个大模型获得国家网信办备案,数量位列全国第四。累计获得国家级奖励9项,省部级奖励21项,形成各类标准290项,申请专利11982项。全球独角兽企业22家,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全球第八。三是应用土壤肥沃。累计遴选建设了402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527个优秀案例,包括14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智赋百景”,28个全国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39个2023年度全国智慧教育优秀案例,200个广州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优秀案例,124个广州市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标杆案例,30个广州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创新价值落地案例,63个广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和“新城建”标杆应用场景案例。四是智慧交通应用。建成“交通慧眼”视频智能化应用平台和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停车智能管理系统及相关智慧化设施,开发多个交通运输行业监管特征视频智能识别算法,有效提高了发现道路病害的效率,为道路执法提供了重要的违法线索参考,实现了道路停车泊位信息发布、自动计费、无感支付等智能化管理,有效提升了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和执法效能。五是教育领域应用。目前全市使用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的学校有1500所,平台注册教师总数11295人,学生总数约113.4万人。本年度开始,平台嵌入了“腾讯混元”大模型,所有师生均可通过该模型学习最新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六是医疗领域应用。广州地区已有33家医疗机构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场景应用,共有应用场景139个。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AI智能导诊’和“AI预问诊”日均使用量高达2500次,累计调用超280万次显著提升患者服务效率;广东省人民医院“医、患、技”三位一体预约调度体系将CT/MR检查候检时长缩短至30分钟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结合您提出的宝贵建议,进一步推动广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强化转型供给侧资源。以“强平台、惠企业”为原则,继续开展“四化”赋能重点平台遴选、培育工作,建立平台退出评估机制,进一步为汽车、电子、消费品等行业培育优质的数字化转型平台。同时,在持续加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持续跟进“广州国资云”(二期)建设与上线情况,以广州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和“广州国资云”等数字化基础设施为主体,构建区域级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分级化管理,循序渐进对外开放。

  二是推进制造业“四化”促进中心建设。以“线上+线下”的模式推动促进中心建设,将线上平台打造成我市推进“四化”转型的公共门户,整合、汇聚全市“四化”生态资源,构建供需对接、资源融通、标准推广和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面向企业提供转型咨询、解决方案、供需对接、场景案例、线上培训等服务,面向平台提供生态对接合作、行业应用适配验证、解决方案推广、质量检测与安全保障等服务。

  三是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以国家级和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为抓手,通过“评估”发现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需求、短板和弱项;通过征集“小快轻准”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高效率、轻量化的技术、产品和服务,降低中小企业转型门槛;通过大型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牵引,发挥头雁效应,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协同、产供销协同、大中小融通发展,促进形成“链式整合、集群带动、协同发展”新格局,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四是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场景建设的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结合行业领域特征,制定所属行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数据与安全检测等标准体系,鼓励科研机构、高校、行业协会参与制定跨领域、跨层级关键共性领域的标准。推动标准制定及测试验证工作,支持企业参与人工智能综合标准及基础共性技术标准制定、建立公共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安全测试制度,不断提升我市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水平,树立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标杆企业和典型应用场景。

  感谢您对我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专此函达。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8月22日

  (联系人:王军,联系电话:020-83123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