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市经贸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转方式”的工作部署,积极应对年初日本强震工业生产大幅下滑、内外需不足、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等困难,迅速开展企业大调研、项目大服务、基地大建设、融资大对接、广货大拓市、产业大转型,工商经济稳步提速发展。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经济: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完成总产值和增加值15807亿元和4148亿元,比增12.9%和12.0%,实现年初市政府下达的工业增加值增长11.5%的预期增长目标。
2、商贸经济: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销售总额5243亿元和26936亿元,比增17.1%和27.0%;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市政府年初下达目标(16.0%)1.1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六成。
二、工商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工业生产谷底反弹提速发展
汽车产业攻坚克难产销保持全国领先。受“3.11”日本强震致部分关键进口部件供应受阻等影响,我市汽车产业4月起连续4个月生产同比下降,其中4月跌幅达32.2%的历史之最。我委联动有关部门、区(市)和集团等,抓产业对接、抓融资服务、抓零件通关、抓市场开拓、抓自主品牌等,帮助汽车企业攻坚克难,逐步走出低迷。全年汽车产业总产值3066亿元,扭转4月起连续6个月累计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4%;全市汽车产量150万辆,比增1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0个百分点左右;乘用车产量次于上海居第二位。刚性需求带动消费品工业保持较快发展。积极组织“广货北上西行”、名优产品展销推介等活动,推动消费品行业较快发展。全年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1%的消费品行业产值比增18%,高于全市水平5个百分点左右。石化等产业助推原材料工业平稳发展。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3%的原材料工业年产值比增12.6%。其中,石化(增23.8%)、有色冶炼(增14.6%)等行业增长高于全市;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生产呈负增长(下降1.0%和6.5%)。
(二)工业效益综合指数列珠三角城市榜首
1~11月,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8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0个百分点,列珠三角九市榜首,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29.22万元/人保持首位,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总资产贡献率(14.6%)和成本费用利润率(6.1%)分列第1和第2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税金627亿元,总量在京津沪穗深苏六市中高于北京、深圳、苏州居第3位,每亿元产值创税金高于深圳等城市居第3位;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库存累计增速(5.4%、14.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资金周转总体良好,没有出现长三角地区及周边城市企业倒闭潮现象。
(三)“三个一批”带动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城市第三位,增速从上半年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到1~11月高于0.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速0.9个百分点。一批新商圈崛起。天河商圈以营业面积超150万平方米成为全国最大商圈;白云新城、番禺新城、江南西路等加速成为新兴区域级商业功能区;广州美食园、惠福美食花街等14条美食街区营业额比增30%左右。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年均展览面积约500万平方米,成为全国会展商务活动最活跃区域之一。一批新品牌进驻。广州太古汇云集130多个国际品牌,其中有70个品牌是首次进入。一批新活动促销。“2011广州时尚购物节”、“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宣传推广月”等促销活动继续推动居民消费升级,1~11月累计销售下乡及换新家电106万台,增长13.2%。
(四)新兴营销方式成为消费市场热点
1~9月,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增12.8%,高于全市GDP增速1.8个百分点。连锁经营拓展新市场。预计年末连锁门店超过2.5万个,比增30%左右;连锁企业销售总额占社零总额比重超60%,居主要城市前列。电子商务发掘新商机。全市超过75%的重点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市民网购渗透率超过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网络购物消费额150亿元以上。个人消费发展新方式。信用消费渐成趋势,今年短期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主题餐厅式超市、年轻时尚GBF百货等新兴业态相继落户。
(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商贸业投资领先增长
1~11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商贸业投资增速分别快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8.9个和13.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371亿元,比增16.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1百分点,增速较去年度提高9.4个百分点。一批现代商贸业项目陆续开业,新增高端商贸营业面积超100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各类平价商店和农超对接专区220多个,带动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完成投资131亿元,比增21.1%。
(六)“四个领先”彰显民营经济活力增强
在《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1+10”系列配套文件落实实施下,民营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增长速度领先。1~9月,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436亿元,比增13.6%,预计全年民营经济增速高于全市水平2.5个百分点左右。工业发展领先。全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总产值2538亿元,比增19.8%,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民营工业1~11月实现利润总额比增12.4%,好于全市(-9.5%)水平21.9个百分点。投资增长领先。1~11月,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2亿元,比增31.5%,高于全市水平22.2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达71.6%;入选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120个)民企占三分之一,我市百强战略性主导产业项目民企占4成。“走出去”领先。在全市64个境外投资项目中,民营企业占48个;民营企业前11个月累计外贸进出口比增21.5%,高于全市8.7个百分点。
(七)“四个加快”推动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
1~9月,全市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58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9.1%。加快企业节能降耗。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超八成的154家重点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同比下降9.8%,降幅大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3个百分点。加快推动清洁生产。在省内率先组织和实施“千家企业清洁生产”工作,完成清洁生产验收企业98家,居全省前列。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创建了13家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4家省第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占全省三分之一。加快腾笼换鸟。连续两年获全省双转移考评优秀等次。2008年至今,累计关停、转移、淘汰各类企业6119家,腾出土地1245万平方米;新引进3045家企业。
(八)要素供应“一紧三稳”保障有序
受西电东送减少等影响,今年电力供应总体偏紧。通过全力协调争取省网增加负荷支持,落实企业分类用电管理措施,执行六级错峰用电预案,保证了电网安全,全社会用电比增6%左右。煤炭存量充足稳定。我市主要电厂存煤量保持正常范围。油品供需保持平稳。加油站供应基本正常。主副食品供应稳定。今年成功应对“抢盐风波”、“卖菜难”、猪肉货紧等突发事件。蔬菜日均交易量保持800~1000万公斤,三大市场生猪日均交易量保持9000头左右,冻肉储备量和投放量均保持稳定;粮、油、糖、化肥、农药等供应基本稳定,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