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者易用专区 > 数据专区 > 运行分析

【媒体解读】GDP闯过3万亿大关,解码广州的“势”与“时”

信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4-01-18 字体: [大] [中] [小]

  1月15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3万亿元。

2010年,广州首次跻身万亿俱乐部;随后,广州用了8年时间闯过两万亿大关;而跨进3万亿俱乐部,广州仅仅用了5年时间,相比第二个万亿创造时间再度缩短。速率不断刷新背后,支撑广州发展的动能正不断增强。

  拆解3万亿元背后,投资、消费、外贸“三驾马车”作用清晰可见,彼此正向联动、互为支撑。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进出口总值已连续第3年双双超过1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8600亿元,再创新高。

  2024年,广州计划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低于5%;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达到3%、5.5%、6%。

  “再造新广州”的动能从何而来?一方面,随着新兴产业项目陆续投产,“增量”发展动能将源源释放出来,尤其科创项目的招引对于孵化未来产业集群意义重大;另一方面,技改投资及其背后日益完善的数字化生态将重新激活“存量”产业。

  “我们有理由对广州的未来充满信心。”在受访专家看来,广州有雄厚的发展基础,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大战略引领,有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等城市大谋划布局,有国内外市场大空间支撑,更有一系列投资大项目带动。


  “三万亿”如何炼成

  广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背后,哪些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产业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尤其是对于依靠制造业起家和立市的广州而言,过去一年恰处在产业恢复、经济重建的关键节点,广州的制造业领域也进入政策集中释放期,已先后聚焦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密集落子,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看,广州产业动能转化正在提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30%,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装备2个集群获评全国优秀;代表性行业中,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5万辆、增长1.08倍,“智车之城”日渐成型。

  同时,新兴产业之间并非割裂、孤立的,重点产业链间互为配套,彼此间的延展性、联动性趋势明显。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教授、华南智库会长胡刚便分析,借助汽车产业优势基础,广州正在向飞行汽车延伸,从而搭上低空经济的风口,及早谋划和培育这一未来产业。目前,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一期已建成投产,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也已获颁全球首张适航证。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背后,科技型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广州实有经营主体达到340万户、增长7.7%。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至1.3万家和2.1万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5家、实现翻倍;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22家、增量全国城市第一。这一群体催动全市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31.9%。

  在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看来,广州超大企业不多,但“专精特新”和“独角兽”富集,后者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生力军”;广州政协委员、广州市产业招商投资促进会执行会长龚元表示,“‘隐形冠军’企业能在产业关键环节‘补链’,创新力度也远高于其他科技企业,调研发现,近三年广州第二批‘隐形冠军’系列企业的研发占比高达18.36%,平均专利数为54项。”

  消费对于广州经济的支撑作用也远高于全省其他地市。2023年,广州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仅用11个月便再次突破万亿。截至2023年,广州社零总额已连续第3年保持在万亿以上,且同比增长超过6%。背后,广州为刺激内需采取了多样举措,例如举办国际购物节、直播电商节、国际美妆周等系列活动,发放政府消费券1.3亿元……

  广州消费跑出“加速度”,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也展现着广州经济的勃勃生机、强劲韧性。这一数据背后,是广州成熟的商贸体系、庞大的消费市场、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市民敢于消费的安全感。

  发展内需之余,对“外贸大市”广州来说,外需发挥着更重要的“稳经济”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广州外贸继续向好,广州港净增外贸航线7条,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五、第六位;开行中欧班列1026列、增长56.4%。

  过去几年,受制于疫情和产业链转移,作为优势基础的加工贸易大为受挫,广州外贸一度经历了艰难的波折期。但在2021年后情况逐步好转,当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破万亿元,同比增长13.5%。背后,贸易结构发生明显调整,一般贸易占比达到了55.1%。2023年上半年,全市一般贸易更是猛增25.8%。

  此外,外贸新业态也不断涌现,持续助力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广州跨境电商进口额增长近1.5倍。

  在彭澎看来,撑起广州3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的“三驾马车”并非独立的,三者紧密关联,产业为外贸与消费提供了优结构的基础,而后两者带给产业倒逼转型的动能。广州外贸“新三样”的走红,正得益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同频同向。

  迈向三万亿新台阶,广州其时已至,其势已成。2024年,广州提出更高目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低于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商品进出口总值保持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以上。


  “再造新广州”动力何在

  继“三万亿”之后,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又提出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低于5%”的增长目标,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何在?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主打“时间差”、为未来增长“做铺垫”的工业投资是重中之重。2023年,全市80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2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工业投资增长20%。今年,市年度重点项目进一步增长至844个,随着TCL中环、采埃孚汽车电子厂等项目相继投产,一波新动能将持续释放。

  “过去一年广州产业投资‘向新而行’趋势明显。”龚元表示,新增投资基本集中在高技术制造业领域,基本同广州“3+5+x”的产业体系相重叠,这也意味着,产业政策对投资的引导效应已经开始显现,相关领域未来将逐渐释放成果。

  其中,广州正加速招引初创项目、科学家团队等落地。近年来,广州市产业招商投资促进会以游学招商等新形式,在吸引科创项目落地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我们将这些科研项目引进,推动他们在大湾区完成产业化,后续将带来整个产业链的导入和未来产业集群的形成”。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调研发现,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工作安排中重点提及的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也加强了对类似科创项目的招徕。通过助力来自清华大学等的项目成果转化,大湾区国创中心已将一批异地科创资源集聚广州,并“滚雪球式”孕育出一批未来产业集群。

  除招引“增量”新兴产业,促进“存量”产业释放新动能同样重要。广州提出,加大对技改投资的扶持力度,2024年全市将支持900家以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力争投资超过1800亿元,推动100家企业“四化”改造升级。

  在此背后,更广阔的“数字+实体经济”生态正在构建。目前,广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13%,122家“四化”平台赋能智能工厂转型不断加速,广汽埃安已入选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

  胡刚认为,作为省会和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无法走“独善其身”之路,“再造新广州”势必要将对周边地区的联动和外溢效应考虑进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是最大的机遇,也是广州迈向下一个万亿台阶的发力方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然更为注重对区域格局的规划调整。在内部,广州加强了对区域发展协调性和特色化的安排,在北部打造临空经济示范区,导入航空制造等产业;东部则加强公铁联运,建设保税物流中心……

  在外部,广州对周边城市圈、港澳、海外等不同圈层的联动也将不断增强。一方面,广州计划深化与深圳、东莞、中山、珠海等城市合作,广州都市圈辐射力将继续提升;另一方面,穗港澳科技合作日益密切,香港科技大学内地转移转化总部基地、穗港科技合作园都在稳步推进,跨境金融领域合作也越来越活跃。

  彭澎认为,广州都市圈扩大了广州经济腹地,广州的基础设施要服务和辐射整个都市圈,形成向心力,形成都市圈与产业集群的梯度发展,特别是围绕新兴产业分工协同、打造密切的供应链,面向世界市场提升产业层次和创新水平。

  而对于穗港澳合作,他提出,前景在于“制造业+金融+科技”,“广州要推动产学研融合,对接好深港两大证券交易所及衍生资源,以此辅助自身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