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 > 营商环境

广州市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展环境和布局互动问答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21-05-05 字体: [大] [中] [小]

  1、广州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情况?

  答:广州集成电路产业主要是这两年发展起来的,实现“从无到有”。2018年,针对芯片受制于人的严重局面,按照国家、省的有关部署,广州结合实际,将集成电路产业列为了重点发展产业,并于2018年12月,印发实施了《广州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若干措施》,提出将实施芯片制造提升、芯片设计跃升、封装测试强链、配套产业补链、创新能力突破、产业协同发展、人才引进培育七大工程,对集成电路企业的流片费用、研发、技术改造、人才引进等进行补贴或一次性奖励,力争到2022年,广州集成电路产业纳入国家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建设国内先进的晶圆生产线,引进一批、培育一批、壮大一批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分析以及深耕智能传感器系统方案的企业,争取打造出千亿级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成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人才汇聚地、创新示范区。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广州集成电路产业可以说取得初步成效:

  从总产值上看,广州集成电路制造和电子电路制造产值从2018年的160亿元提高到目前的210亿元,去年,增速为16.6%,高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行业的增速。

  从产业链来看,2019年,我们引进了华南地区首条12英寸晶圆制造项目——粤芯半导体项目,目前,项目一期去年已经产值6亿元,正在加紧谋划二期项目,预计二期项目达产后,产值将达20亿元,粤芯项目填补了广东芯片制造空白,也彻底结束了广州“无芯”状态。在设计和封装测试领域,广州可以说拥有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目前,全市有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约60家,一批企业的设计能力和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如安凯在低照度图像传感器领域国内领先,高云FPGA芯片的EDA开发软件实现100%自主知识产权,慧智微电子在全球第一家量产可重构多频多模射频前端芯片,泰斗微电子是国内卫星定位导航芯片龙头企业。封测及材料领域拥有兴森快捷、安捷利、汉源新材料等一批企业(兴森快捷是国内最大的印制电路样板小批量板快件制造商;汉源自主创新核心涂敷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电动、新能源、半导体封装等领域)。可以说,广州集成电路产业链和生态体系愈发完善。

  从发展潜力看,近年来一大批集成电路相关产业企业落户广州,在黄埔区逐渐形成了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另外,我市去年与加入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借助国家产业资金,逐步引入有重大战略性的产业产业项目。我们在去年和今年也分别引进了海芯中国总部、华星T9项目、光掩模项目,这些项目将为广州集成电路产业不断注入新鲜力量和血液,引领广州集成电路产业不断成长变革。

  2、广州半导体产业政策支持情况?

  答:目前,广州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支持主要是2018年出台的《广州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若干措施》,这个政策主要是对产业支持的具体支持,比如在集成电路企业流片费用、IP(知识产权模块)授权或购置、掩模版制作等项目和IP研发、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创新等项目,最高给予500万元补助,主要是想鼓励企业多测试、多研发,加大前期投入力度。在新引进企业总部、企业上市等方面,我们按照经济贡献等给予不同档次的奖励,最高一次性5000万元,主要是引进一些优质的产业链相关企业,对于特别重大的项目,我们将根据情况给予重点支持。另外,在芯片相关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办公租赁等方面,也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奖励。可以说,广州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还是相当大的。

  另外,我们还会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基金、广州基金等对相关产业企业进行投资,激励社会资本进入集成电路产业。

  3、当前广州发展半导体产业有哪些优势和不足?需要国家层面给予哪些支持?

  答:广州集成电路产业的优势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广东是我国信息产业第一大省,在消费电子、通信、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领域不仅拥有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应用市场,而且随着5G、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超高清视频等产业的发展,对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二是广州不仅市场机制比较成熟,而且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对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完善。三是广州创新资源丰富,2011年正式成立的“广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简称:广州国家IC基地),是全国仅有的10个国家级IC基地之一,也是华南地区深圳以外唯一的IC基地。

  广州集成电路产业虽然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晚、缺少龙头企业,产业体量还是比较小,产业发展水平距国内先进城市还有较大差距。

  不足主要有:一是创新能力不强,创新要素投入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薄弱。二是设计企业普遍规模偏小,高水平设计能力不足。三是制造、封测环节和材料装备领域短板明显,粤新半导体项目虽然已实现规模化量产,但广州在先进制程工艺方面仍是空白;封测仍以中低端为主;关键材料和装备基本还是空白。四是高校人才培养严重短缺,人才引进难度越来越大,人才供求矛盾突出。五是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性亟待提升。在当前国际技术封锁及国内区域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需要国家层面给予的支持主要是希望将广州列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布局发展的地区之一,引导和支持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投资广州的项目。

  4、广州半导体产业未来布局和战略

  广东终端应用市场庞大,市场机制比较成熟。目前,国家和广东省持续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力度,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5G、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超高清视频等产业对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的需求快速增长,这些都为广州发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依托汽车、超高清视频显示等优势产业和丰富的创新资源,以提升集成电路制造能力为工作重心,积极引进建设一批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重大项目,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环境,强化应用牵引,进一步增强我市集成电路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在产业布局方面,我们将按照“主体集中、区域集聚”的原则,重点打造“一核两极”产业特色聚集区,以黄埔区为核心,建设综合性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制造和封测,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以增城区智能传感器领域、南沙区化合物半导体设计、制造和封测基地为两极。

  二是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方面,主要以“链长制”为抓手,通过建立“九个一”的工作体系,即一份产业链图谱和清单,一张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表,一套产业链创新体系,一张产业区块或重点园区地图,一张产业链招商清单和工作计划,一个产业链战略咨询支撑机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一个信息数据共享机制,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一个政策支撑体系,来逐一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规划制定、产业措施优化,以及重点项目和企业面临的问题,实实在在将产业发展要素保障抓在手中、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

  三是在产业创新方面,我们将努力构建跨界耦合的产业创新生态,一是以骨干应用企业和芯片设计企业为主体,面向我市的汽车、超高清视频显示、5G等优势产业领域,开展芯片应用验证示范,建立 “芯片-整机”联动发展平台,建立各应用领域第三方芯片应用验证技术规范,实现集成电路与终端产品同步设计、系统验证,提升集成电路的自主可控水平,加速集成电路产品批量应用和迭代升级。二是建设一批新型产业创新平台,在提升现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共性技术服务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专业领域内产品设计、新工艺开发和新装备研制的协同创新能力。同时,我们还将利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资源,推动校企联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中心,提前布局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把握“后摩尔时代”的新机遇,力争实现“换道超车”。

  四是在产业方向的选择方面,我们将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根据广州本地产业情况和特点,我们将重点提升广州芯片设计水平,重点在CPU、FPGA、人工智能、超高清多媒体等高端数字芯片,电源管理、射频等高端模拟芯片上发力,实现车规级IGBT、MOSFET等功率器件、智能传感器、射频滤波器等核心元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同时,还将支持晶圆制造企业提升定制化工艺开发能力、工艺制程水平,建设特色模拟工艺生产线,布局推进SOI工艺生产线、化合物半导体芯片生产线建设,支持智能传感器、射频滤波器等核心元器件实现产业化。另外,在先进封装测试、高端装备和材料领域,我们将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企业落户发展。

  5、广州汽车产业缺芯情况如何?如何摆脱当前局面?工信局正在从哪些方面帮助企业?

  答:汽车产业芯片短缺产生的原因,从表面上看,主要是因为汽车“三化”(即: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带来的全球车用芯片需求快速增长、新冠疫情造成产能不足、消费类电子挤压产能、比特币挖矿热潮以及福岛地震、德州停电、瑞萨火灾等黑天鹅事件影响。但据业内人士初步分析,不排除是因为自去年9月以来全球半导体进入补库存阶段,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都在加长备货周期所造成的全球恐慌性缺货,代理商囤货的可能性。(备注:此处表述,公开宣传不用,内参可用)目前,我市车企中受影响较大的是广汽集团,其旗下6家企业预计今年最大有4850台产量损失,涉及广州在地产值6.75亿元,现正通过原厂协调、全球调达、现货采购、开发替代等应急方式,有望进一步降低影响。目前,广汽集团在广东省、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与恩智浦建立工作机制,自5月1日起恩智浦中国开始向广汽集团增量供应,部分影响正在挽回。东风日产今年初芯片供应一直处于紧平衡。

  作为汽车产业的行业主管部门,我们一直密切关注汽车芯片短缺对企业的影响,多次召集企业和部门研究应对措施。目前,我们主要是从三方面来帮助企业脱困。一是建立汽车芯片工作专班及联动协调机制。设立由分管市领导担任组长的广州汽车芯片保供应工作专班,建立三级企业诉求协调响应机制,下设信息收集、渠道协调、政策支持等小组,盯紧补产计划,统筹协调车用芯片保供应工作。二是加大上级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国家、省沟通支持,如以市政府名义去函博世中国(上海),协调广汽乘用车安全气囊电控单元ECU 和ESP芯片供应问题;争取省工信厅协调恩智浦高层与东风日产沟通,帮助东风日产建立与恩智浦的沟通渠道。三是加强企业服务。紧盯车企芯片供应短缺情况,建立了周报和月报工作机制,专人跟踪对接,及时将最新情况反馈到国家、省有关部门,同时也支持车企与粤芯、奥松电子、高云半导体等本土企业合作,共同开展车规级芯片研发生产攻关,提高车用芯片自主可控水平。

  从近期对主要车企及国内外芯片调研来看,芯片短缺更多可能是一个短期现象,全球性恐慌的背后,不排除有资本推手、人为的“芯片荒”。广汽集团通过直接对接恩智浦荷兰总部,恩智浦的供应明显增加,并逐步趋于稳定;没有采用国内代理商制度的英飞凌,供应也一直保持稳定。(备注:此处表述,公开宣传不用,内参可用)

  6、前段时间工信部挂牌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先导区,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方面,广州有哪些探索和成效?未来如何布局?

  答: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以2020年1号文印发《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广州正举全市之力推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以试验区为核心引擎,推动创建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琶洲片区获评全省首个四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协调琶洲管委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截至目前,试验区共有各类企业超7万家,累计签约项目108个,注册项目117个,投资总额1360亿元,协议达产值2860亿元。试验区共有三个片区,均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加快完善政策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主要领导专题工作会议制度,构建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各相关区主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出政策“组合拳”。先后出台若干意见、数字经济22条、三年行动计划、产业导则等系列政策文件,编制功能分区土和土地利用规划图,推动区内17个旧村庄和23个旧村项目的更新改造。

  二是打造一流平台载体。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截至今年1季度,琶洲试验区45个项目完成投资42.1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44.2%;唯品会公司总部大厦、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已投入使用;复星南方总部(南地块)、环球电商城项目已竣工;广州国美信息科技中心等一批项目预计年内竣工。基础设施方面,穗莞深城际轨道琶洲支线等一批重大轨道交通项目和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均已动工,金融城起步区PPP项目等项目施工进度不断加快。区内建成5G基站1065个、智慧灯杆147根,基本实现5G信号连续覆盖。

  三是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加速集聚。协同创新体系逐步构建。推动注册成立鹏城国家实验室广州基地。推进纳米院总部园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总部园区(空天院总部园区)、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等项目落地建设。产业集聚效应突显。琶洲片区引入了阿里、腾讯、唯品会、科大讯飞等28家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大学城区域建成创新创业和产业空间超25万m2,建设3个国家级孵化器、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以及1个创新创业示范点、2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金融城片区引进平安银行等11家金融企业总部,汇聚全市70%的持牌金融机构,40%的法人金融机构。鱼珠片获批创建“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国家级通用软硬件适配测试中心,中国软件CBD首期主体已施工完成,一批优质信创企业相继落户。

  四是持续提升产业发展生态。对标最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获批央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在全省率先成立会展与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创新推出容缺审批绿色通道服务。全国首创允许建设单位灵活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取地即开工”。搭建高端展示交流平台。高标准建设广州试验区展厅。首次举办“中国(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融合大会”。加大招商力度。赴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举办招商推介活动。推动京东集团供应链金融总部等赴试验区考察洽谈。推动百度与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布局发展:

  (一)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高地。一是建立广州试验区项目库及动态更新机制,择优推荐纳入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二是建立市领导联系广州试验区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机制,发挥“链长制”优势,通过市领导协调调度,市区联动,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破解试验区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强化重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

  (二)以产业导则为牵引,推动产业精准落地协同发展。一是着力“分区”推进,基于三大片区产业定位、产业基础和优势做好产业优质资源遴选、导入,推动各片区错位发展、协同互补,融通带动周边区产业发展。二是着力“分类”推进,依据试验区产业导则,聚焦信创、超高清视频、集成电路、电子信息制造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施“一业一策”“一链一策”,面向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小分队招商”“网上招商”“展览招商”等多渠道多样化招商。三是着力依托“大平台”搭建 “小平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高峰论坛、行业大会、展览展示、成果发布、投资推介、学术研讨等高端交流活动。

  (三)以场景开放为牵引,打造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标杆示范。一是争取国家和省支持,着力打造一批试点示范,积极创建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级密码应用和创新示范基地,加快建设以工业软件为特色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及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推动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二是加强政策扶持,着力打造一批以市场化为主导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应用“试验场”,在自动驾驶、智能制造、“AI+产业”、“5G+产业”等领域加快融合创新发展。

  (四)以效益评价为牵引,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统计局、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等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数字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效益评价体系,建立完善常态化的评估机制,为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提供指引,为产业链靶向招商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