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 > 营商环境

广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互动问答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21-11-08 字体: [大] [中] [小]

  1、如何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

  坚持高位推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由市长担任组长的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市领导与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市领导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全市11个区均建立区长担任组长的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实现政商沟通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去年出台“稳增长48条”“暖企15条”“中小微企业20条”等政策,共为企业减轻负担1000亿元。今年6月再次出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46条措施、为企业纾困减负9条措施,累计为6.55万户纳税人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1.65亿元,减免租金约4.2亿元,保障中小企业正常运营。加强财税支持力度,2020年市财政投入各类产业专项资金80亿元,通过股权投资、补助、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发展,超过7成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获得。2021年省市工信线口专项资金扶持中小微企业2472家5.36亿元,有力降低中小微企业发展成本。建立市、区、集聚区(商协会)三级服务体系,深入113个园区载体设立中小企业服务站,全市41个省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实施中小民营企业人才培育计划和新时代穗商培养工程,每年免费培训中小民营企业中高层人员3000人次以上。营造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大会、“民营企业服务周”、中小微企业日等活动,组织系列政策宣讲、现场办公和资源对接。组织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服务案例评选活动,树立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品牌标杆。

  2、如何进一步改善市场环境?

  以建设国家级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牵引,深入开展营商环境4.0改革,实施《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广州营商环境日”系列活动,市场主体投资创业便利度显著提升,在2019、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均位居全国前列,连续两年全部18个指标获评全国标杆。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率先开展商事登记确认制试点,实现粤港澳商事登记“跨境通”,成功办理全国首例不动产跨境抵押登记。压缩开办企业时间试点,上线广州市“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取”新模式,将22张表单整合成1张,实现“1表申报、1个环节、最快0.5天办结”。创建“一证准营”电子许可证明体系,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准入”和“准营”同步提速。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成为全国第一批“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试点,实现工程审批“进一个窗办所有事”,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压缩为6个环节28天,实现一站式网上办理,企业办事“零成本”。公共设施接入服务更加优化,实现供电、供水、燃气、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单位“一个窗口”对外,低压用电只需申请签约、施工接电2个环节。智慧政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实现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入口,依申请事项100%可网上办理,政务大厅办理事项100%可预约。打造“穗好办”一体化智慧政务平台,整合打通市场监管、税务、住建等20个部门的109个数据主题信息壁垒,上线557种电子证照,签发超过8000万张。率先推行政策兑现“一门式”办理,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窗口纳入集成服务,形成了“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为核心的惠民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品牌,2020年受理业务4000多宗、兑现金额24亿元。深化“一件事”主题套餐服务、“一窗式”政策兑现、“一站式”公共服务改革举措。

  3、如何进一步提升法治环境?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法治环境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前列,2020年出台了《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专项清理涉及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1735件,司法透明度指数连续五年全国第一。创新市场主体权益保护,成立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2020年共查办商标案件795宗、专利案件696宗。成立了广州互联网法院,案件在线立案率99.89%,在线庭审率99.76%。率先上线广州营商环境公开平台,实现法律法规查询、网上立案、在线阅卷、网上缴费、电子送达等众多诉讼服务“一网通办”。建立全国首家5G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国首推手机“秒办公证”小程序。扎实开展清理拖欠中小民营企业账款工作,2020年以来共排查无分歧欠款61笔合计4944万元,清偿比例达100%。构建中小投资者地方制度体系和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出台《关于复制推广“3+X”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工作方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涉保护中小投资者案件开通诉讼服务“绿色通道”的实施意见(试行)》等15项配套制度文件,建立健全商事调解制度,成立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目前已受理广州市两级法院委派和委托调解案件405件,涉及诉讼标的金额超过62亿元。积极衔接国际营商规则,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2批次72项与港澳规则衔接清单,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营商规则体系。建立全国首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合作工作机制,成立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和“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广州中心,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引进远程庭审机制,成为业界公认“广州模式”。实行包容审慎执法监管,出台了三份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清单,发布245项免处罚免强制事项,涉及市场监管、交通、文化、城管等综合执法领域以及商务、价格、计量、安全生产、消防等执法领域,基本实现了监管纠错容错机制的“立体式”覆盖,截至2021年6月,广州市各级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累计对2653宗市场轻微违法经营案件依法不予处罚或者不实施行政强制,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发展。加快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在社会诚信、商务诚信领域和新经济领域的93个细分行业,全面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4、如何进一步厚植创新环境?

  坚持以技术升级、场景驱动、生态创新、人才服务优化催生改革新动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支持创新载体建设,累计建设39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297家众创空间,共孵化高新技术企业3000多家、新三板企业134家、上市企业51家,国家级孵化器年度考核评价优秀数量连续5年居全国前列。大力保障中小民营企业用地用房需求,共批准5批次27宗新型产业用地(M0),将提供创新产业空间约550万平方米。支持企业创新发展,2020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24万家,同比增长33.9%,连续三年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4173家,增长14.8%。实施民营领军企业培育计划、“专精特新”民营企业扶优计划,加快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方案,目前已培育1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家重点小巨人企业、6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26家市级两高四新(专精特新)企业。以“1+2+N”工业互联网集群建设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针对服装、箱包、化妆品、珠宝、食品等传统特色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多、信息化基础差、企业“不敢转”“不会转”等问题精准施策,率先推动建设5个“1+2+N”行业特色数字化转型公共平台,以解决方案服务商协同国家级双跨平台为建设主体,构建开放共赢平台生态,广泛接入设计、生产、销售、物流、金融等专业数字化生态合作伙伴,发挥各自优势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数据流通环节,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赋能整体解决方案。加快打造新技术应用场景,建成政务区块链基础平台和可信身份电子签章系统,累计培育5G+智慧公交、5G+智慧医疗等200余项5G应用项目,57个重点应用示范项目列入省首批融合应用示范清单。提供优质人才服务,出台实施博士博士后支持政策、羊城工匠计划等近30份“广聚英才计划”配套政策,优化高层次金融人才目录及评定标准,完成人才绿卡行政审核事权下放,全市人才绿卡累计发放超9000张。

  5、如何进一步改进融资环境?

  把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扩大信贷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健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出台实施《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广州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修订)》,落实“金融纾困19条”政策。设立全国最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已累计为超过4000家企业放款超过370亿元。建立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合作银行为5.6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普惠信贷367亿元。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大力推广“粤信融”“中小融”“信易贷”等平台,累计融资超500亿元。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应急转贷机制,融资成本仅为市场平均价格的15%。建立市、区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目前在保余额过百亿,支持企业近2000家。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回归公益性定位,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以内。截至8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460亿元,同比增长20.5%,超过企业贷款平均增速。充分发挥政策性基金引导作用。截至9月底,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基金、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总规模达209亿元,已支持项目247个。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行动,强化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挂牌指导服务,2020年以来新增民营上市企业28家。

  6、如何进一步打造示范园区

  把推动广州民营科技园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全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深化省市区共抓共建模式,致力于将其建设成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助推器、加油站。以塑造品牌为抓手提升园区影响力。持续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民营企业科技成果对接会特色品牌,10月11日全国工商联和广东省政府在广州联合主办2021粤港澳大湾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峰会暨民营企业科技成果对接会,广州民营科技园被授予“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创新平台称号。建设新时代新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的核心活动阵地,相关做法被中央统战部宣传推广。指导园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孵化推出一批特色品牌活动,依托全国重点项目“民科园企业大学堂”打造党课品牌,被央视《新闻联播》宣传报道。以制度保障为支撑提升园区服务力。坚持高位推动,成功争取全国工商联发布支持广州民营科技园改革创新发展十条措施。今年6月省委改革办印发实施《广州民营科技园改革创新行动方案》,市委深改委、市工信局、市工商联等部门和白云区相继出台有关配套政策措施,形成支持园区改革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园区竞争力。推动广州民营科技创展中心建设并正式启用,致力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民营科技产品展示窗口、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民营企业赋能中心。推动智慧园区建设,打造信息化建设及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以数字经济赋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以成果转化为导向提升园区创新力。支持和推动广州民营科技园联合北大科技园、中国技术交易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支持园区开展“百千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培育百家高质地企业、培养千名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集聚盘点万件技术资源,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招商引资为载体提升园区发展力。精准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新引进企业超600家,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40宗,总投资额95亿元,成功引进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哈工大大湾区产业孵化和创新中心、四开花园超高清创新中心等一批优质创新项目。目前,园区进驻企业超40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32家、“四上”企业406家、上市企业5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5所,工业产值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