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 > 重点产业

广州市数字新基建政策解读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21-01-08 字体: [大] [中] [小]

  1、广州5G基站建设是什么情况?

  2019年以来,广州陆续发布了广州市加快5G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广州市加快5G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广州市进一步加快5G发展重点行动计划、广州市5G产业园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政策体系涵盖网络建设、应用培育和产业5G发展全生命周期。按照“规划先行、需求导向、公网优先、专网协同”的建设原则,全市编制了5G站址专项规划,计划到2023年,为5G网络建设提供9万个站址,前期优先在人流密集的城镇中心等居民区域建设5G基站,完善5G公网,确保社会公众可以尽快享受到5G网络。同时基于“5G网络主要面向行业,未来约80%的用户都是来自工厂、医院、学校、商铺等行业企业”这个判断,同步在工厂、园区、港口、电力等重点行业和领域部署5G专网,为行业用户提供稳定的网络支撑。截止2020年底,广州累计建成5G基站4.8万座(含室外站、室内分布系统和共享站点),实现中心城区和重要区域的5G网络覆盖,在5G基站建设数量上全省第一,全国领先。2020年新增5G用户约540万户,累计超640万户。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我市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1320.8万个,FTTH/O端口数达1229.6万个,光纤接入用户数达555.9万户,移动宽带用户数达2767.1万户,均位居全省第一。主要做法如下:一是紧抓网络建设投入。推动市运营商争取上级公司支持,进一步加大广州的5G网络建设投入,加快5G公网建设;加快推动中国广电700MHz-5G网络核心节点(广州)和700MHz-5G基站建设,目前在越秀、黄埔、番禺等区建成700MHz-5G基站约60座,积极打造全国领先的5G网络。二是降低5G基站建设运营成本。发布两批公共资源免费开放目录,累计开放公共场所4998个。会同交通、公安等7部门,印发《广州市通信外线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实施细则(试行)》,压缩审批时间,提升审批效率。会同住建、交通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解决广州市公共物业5G基础设施建设供电问题的通知》,指导供电部门、公共物业管理方做好5G基站用电改造支持工作,对低压供电方案答复不超过5个工作日,高压供电方案答复不超过15个工作日,低压装表接电不超过3个工作日,高压装表接电不超过5个工作日。设立5G基站直供电(直抄表)改造奖励资金,引导运营商加快推进5G基站的用电改造。

  2、广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建设是什么情况?

  2018年11月,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正式开通,我市成为五个建设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城市之一。目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建设稳步推动,我市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商、行业龙头企业、第三方机构等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协调推动广东、福建、广西等地接入广州顶级节点。

  截止2020年底,国家顶级节点(广州)接入二级节点共23个,二级节点接入的企业共1201家,标识注册量32.9亿个,累计解析量有13.7亿次、日均解析量588.9万次,其中二级节点数、标识注册量、累计解析量(占全国的48.6%)、日均解析量为全国五大顶级的首位。其中,广州市建设二级节点共10个,全省地市排名第一,接入全国各地二级节点的广州市内企业数量共211家,接入广州市二级节点的全国企业数量共117家,在顶级节点(广州)占比43.5%,标识注册量23.3亿个,占比71.0%,近30日日均解析量158.1万次,占比26.9%。居全国城市首位,涵盖船舶制造、定制家居、新材料、注塑装备、医药、电路板、机械制造等7个行业,基于标识解析的关键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集成创新应用稳步开展。

  3、广州新基建工作情况发展如何?

  7月底,我们印发实施《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提出了将聚焦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充电基础设施等四大领域开展23项重点任务和17条政策措施。一是开展5G发展头雁行动。加大5G基站、5G专网、智慧灯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一批大数据中心,培育引进5G产业链企业,推动形成5G产业集群,到2022年,累计建成5G基站8万座,总投资超过300亿元,数据中心可使用折合标准机架数约20万个,建成全国一流的5G商用试点城市和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二是开展人工智能场景构建行动。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定,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环境,申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一批场景应用创新示范,建设“智杆”、“智路”、“智车”、“智品”、“智桩”、“智园”、“智区”、“智链”、“智轨”,规划到2022年,推动形成50个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应用场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三是开展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行动。鼓励企业开展内外网改造,推动企业加快“上云上平台”,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强化工业互联网安全。到2022年,推动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建成为国家级网络空间核心基础设施,培育1—2家达到国际水准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300个左右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和工业软件。四是开展智慧充电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车电分离。鼓励现有运营商运用市场化手段兼并重组,形成几家比较集中的头部运营商。到2022年,全市公共充换电站点超过4000个,充换电设施数量超过5万个,充换电服务能力达到250万千瓦。

  广州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激发数字新基建发展热情。一是试点示范,促融合创新。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聚焦工业、交通、教育、医疗、政务等领域,推动政府主动开放和丰富公共应用场景,加快跨界融合发展,培育打造一批引领全国的应用示范标杆。二是强化载体,培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统筹“基建布局、产业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优先扶持各区打造数字新基建领域的园区载体,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基建项目纳入我市M0(新型产业用地)范畴。发挥数字新基建的融合创新和赋能作用,培育一批企业集聚发展,着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三是多轮驱动,激发各方投资活力。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探索国有企业积极吸收非公经济成分参与,通过项目混改、技术入股、知识产权入股等多种灵活方式积极参与,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热情。从场景应用、区域示范、项目用地等多方面,扶持推动数字新基建发展应用与生态健全。鼓励各区加快研究出台配套措施,形成市、区政策联动合力。四是投资拉动,建立数字新基建项目库。以项目拉投资,以科技增投资,以市场换投资。市区两级联动,市直部门协同,合力抓好数字新基建项目落地建设。目前首批征集入库项目254个,总投资额约2600亿元。其中,投资额超100亿元(含)项目5个;各领域项目情况:5G领域(含大数据中心)项目89个,投资额约970亿元;人工智能领域项目66个,投资额约281亿元;工业互联网领域项目50个,投资额约76亿元。智慧充电基础设施项目9个,投资额约36亿元;其他领域项目40个,投资额约1186亿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市公私充电桩超过5.8万个,总功率超246万kW。全年新增充电桩7863台,新增投资约9.7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