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 > 重点产业

广州市加快部署落实“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互动问答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21-09-18 字体: [大] [中] [小]

  1、政策出台以来,广州链长制落实进展如何?取得哪些成效?

  答:自今年6月印发实施《广州市构建“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来,全市围绕理顺体制机制,从人员架构、政策制定、金融机构对接等多层面深入做好顶层设计、强链补链和转型升级文章,持续加力做强产业支撑。

  (一)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运行架构规则。成立市“链长制”办公室,配齐配强专班工作力量,有序开展“链长制”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推进等日常工作。出台《广州市推行“链长制”工作规则(试行)》,构建“总链长+链长+链主+链长办”的重点产业“链长制”工作推进体系,积极发挥“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和骨干企业的协同作用,形成“市长+市场、链长+链主”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确立会议议事、信息共享、评估督导等制度,研究制定“链长制”评估指标体系、“数字建链”等工作指引,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快速有序推进。

  (二)加强整体谋划,系统构建政策体系。各牵头部门高度重视,精心谋划,聚焦21条重点产业链,深入开展产业调研和需求摸查,组织召开产业发展研讨会、政策座谈会、“链主”企业座谈会,锚定各区和各重点功能区定位,“一链一策”谋划目标任务,分别制定各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如:市发展改革委对标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从产业政策体系、产业主体和实力、创新能力和产品、产业链生态等方面,系统谋划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产业链发展;市科技局开展“固链、强链、补链、稳链”行动,实施“2+2+N”工程,遴选“造车健城”4条优势赛道重点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市工信局迅速联合赛迪顾问、金融机构等单位,分头走访调研座谈,汇总数据情况,编制时尚、集成电路等7个产业链行动计划;市规自局、市住建局联合搭建工作专班,指定联络员,组织召开链主企业、骨干企业、行业协会座谈,及时响应落实相关工作;市体育局积极走访调研“链主”企业,推动“链主”企业组建工作专班,确定“体育‘智’造、体育场馆及赛事运营”作为体育与健身产业链主攻方向;市市场监督局通过组织现场调研、发放调研函和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产业链现状、建链困难,明确分链领域。目前,全市21个产业链均已形成行动计划意见稿,预计到年底将全部印发实施。

  (三)加强清单管理,以“九个一”稳抓落实。持续推动各产业链建立完善“九个一”工作体系,实现巩固、增强、创新、提升产业链。通过建立一份产业链图谱和清单、一张产业区块或重点园区地图,摸清各领域的产业布局和产业链运行情况;通过制定一张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表、一张产业链招商清单和工作计划、一个产业链战略咨询支撑机构或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金融机构、招商机构对接,探索推动产业链与支撑服务机构开展融资、平台、数字化、招商等领域合作,促进技术链、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金融链等多链融合;通过建立一套产业链创新体系、一个信息数据共享机制、一个政策支撑体系,破解产业链在技术、人才、土地、资金、数据等关键资源要素供给等难题,引导做好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强化产业链发展的要素保障;通过构建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展示产业链发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定期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不断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

  (四)加强数字支撑,畅通政企协作机制。一是打造“链长制”协同办公平台,支撑21条产业链牵头部门、“链主”企业以及“链长制”办公室进行在线工作、互动和沟通,促进建立政企联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长效工作机制。二是搭建市产业数据平台,采集汇聚税务、海关等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和互联网公开数据,开展企业、人才、技术、项目等产业链数据标签匹配,为各产业链提供产业企业数量、产业分布、营收情况、专利情况、企业清单等数据支撑服务,摸清底数。三是支持开展产业链分析研究。利用数字建“链”成果和现有产业数据开展产业链数字化展示,清晰描绘企业画像和产业链形态,为各产业链制定配套政策、开展靶向招商等提供依据。

  2、链长制推进工作中,不同产业、环节遇到哪些赌点难点?如何应对?

  答:总体看,广州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呈现“规模较大、大而不强”的现象,汽车、电子、石化等支柱产业边际效益逐年递减,超高清视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起步阶段,新旧动能转换接续尚未到位。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关键设备等“缺芯少核”问题凸显,基础能力不足和受制于人的现状依然存在。

  (一)产业链关键环节存在缺失

  汽车产业方面,高端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电子车身稳定系统、四驱系统等关键核心零部件还需国外采购,控制系统、高速轴承、优良密封件等基础零部件,以及上游产业的零部件车规级基础元器件、配方性基础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超高清视频产业方面,图形图像编辑等核心技术环节仍存在缺失,前端摄录、监视器等价值链高端产品仍然被国外品牌占据。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制造环节的先进制程工艺项目还是空白。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方面,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控制器等高可靠性基础功能部件以及传感器等关键元器件长期依赖进口。软件与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广州软件企业主要集聚在利润较高的娱乐、互联网等环节,基础软件、核心工业软件等环节创新能力和投入动力明显不足,缺失数据库、中间件等关键环节。

  (二)产业链头部企业缺乏

  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广州缺乏大型电子终端企业,本地无法产生大量的集成电路有效需求。超高清视频产业方面,图形图像采集设备、处理及编辑系统、存储设备等方面缺乏领军企业,缺乏强有力的力量带动产业升级发展。软件产业方面,广州虽有网易、北明、UC、酷狗、唯品会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但对比华为、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巨头而言,对产业的整体带动作用相对有限。时尚产业方面,传统优势弱化、传统名企品牌萎缩,新生企业后劲不足、新锐品牌增长乏力,国际强企数量稀缺、国际大牌凤毛麟角。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方面,我市全国性龙头企业数量较少,缺乏药、械制造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三)产业链融合发展受用地、人才等因素制约

  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方面,市内规模化、规范化的新材料专业园区较少,大部分产业链企业研发在广州、生产在外,生产用地指标不足,产业带动能力有待提升。时尚产业方面,大量企业一直以来都依赖在村级工业园或者村集体物业租用厂房生存发展,整体用地供应不足。在高端装备产业方面,不仅缺乏横跨多个学科、具备国际科技活动能力的复合型领军人才,行业高层次人才占比偏低,而且受过职业教育、熟悉先进技术的技术型人员也很匮乏。集成电路产业方面,产业人才引进及扶持政策还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对集成电路专业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强。

  因此,针对这些难点赌点,我们将以“链长制”为抓手,围绕链长(政府)、链主(市场)两条线,发挥链长统筹产业要素资源优势以及“链主”企业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优势,促进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行政部门资源配置优化,共同补短板锻长板,推动形成稳定、发展、提升的抓产业发展长效机制。一是发挥好“链长”统筹作用。加强与国家和省对接、与区里联动、与部门协同、与企业沟通,对上争取支持政策,对下制定惠企政策,研究解决重点产业链在人才、土地、资金、技术、数据等关键资源要素供给的共性问题,强化产业链发展的要素保障,协调解决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等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发挥“链主”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关键领域率先建立行业标准,联合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协同攻关,打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服务等产业链条,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生态;高质量开展大型骨干企业培育与引进工作,培养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和要素,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持续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加强指导、扶持和服务,分类促进企业做专、做精、做大、做强,在产业链的重要节点打造更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商会协会、战略咨询机构等行业组织的作用。推进产业链和金融机构合作,创新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和优质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探索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形成有效、完善的合作路径,推动企业资源与教育资源深度融合;积极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国内外优质产业链资源来穗对接,吸引优质项目资源落户。

  3、请问接下来对链长制的落实有哪些安排?

  答:接下来,市“链长制”办公室将切实统筹组织做好全市21条重点产业链督导服务工作,具体包括:

  (一)坚持日常工作立规范。一是督促联动协调推进各区、各重点产业链牵头部门及“链主”企业落实“链长制”各项任务,建立“重点工作任务”“招商引资任务”“企业纾难解困”“链金合作融资服务”等四张清单,精准服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二是与专业智库、研究机构深度合作,开展“链长制”实施路径研究,深入分析各行业、各领域的产业布局和产业链运行情况。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加强工作通报。每月收集各产业链成效亮点、工作动态,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效,宣传具有广州特色的“链长制”做法和成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坚持支撑工作抓突破。探索开展“数字建链”、“场景育链”、“要素固链”、“金融惠链”、“引才铸链”、“指标评链”等工作。强化问题导向,定期组织摸查,针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的问题诉求建立“纾难解困”机制,专人跟踪、精准对接,批量式解决企业共性、个性困难。对接一批金融服务机构,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与银行机构、第三方供应链平台公司开展合作,支持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

  (三)坚持品牌工作亮特色。加快打造“科技强链”、“招商补链”、“服务稳链”、“协同延链”等“链长制”“广州品牌”,以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为牵引,结合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国家战略布局以及地区比较优势,精准遴选形成一批产业链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关键产品的重点突破清单,研究通过 “揭榜挂帅”等机制方式予以解决,形成解决产业链关键问题的“广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