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国家、省、市层面都制定了相应层级的首台(套)目录编制技术性是很强的,那么资金支持情况如何?
答:资金支持环节又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其中,工信部以保险补偿方式支持首台(套)装备,即列入“国家目录”的产品,对其购买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险的80%给予补贴。
而省、市层面,是以推广奖励方式支持,即国家、省、市目录产品实现销售后,按照不超过单台(套)售价的30%给予奖励。
政策实施以来,我市已有50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获得国家保险补偿,115项装备产品获得省、市推广奖励,累计总额超6亿元。
在政策驱动下,我市装备制造企业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大幅提升,培育形成了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专注于细分领域的骨干企业。
2.问:首台(套)政策对广州市装备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成效。那在打造国家级 先进制造业集群上 我们又有哪些举措呢?
答:大家都知道,制造业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集群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区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工信部从2019年开始,首次创新启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工作。2020年,广州市联合深圳、佛山、东莞打造“广东省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经激烈角逐,成为2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对象之一。
国家、省、市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培育工作,四市政府签署了协同培育智能装备集群的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市财政按照国家财政资金给予1:1配套支持;同时,成立了由广州市政府、省工信厅双牵头的跨地市议事协调机构,建立“政府+市场+促进机构”的集群共治共建机制,共同把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打造成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网络化协作紧密、产业生态体系完整、开放包容的,万亿级、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集群。
3.问:6月初,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平台”的工作任务,请问如何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答:一是扩大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朋友圈”。加大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企业培育力度,构建集智能装备、关键软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智能制造人才、金融服务、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等多领域集合的产业生态。
二是“强平台”,培育若干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支持从事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专用与通用设备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平台,以及通过集成智能设备、自动化控制、工业软件等技术,系统实现智能化生产线、车间、工厂的公共技术平台。
三是“惠企业”,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优秀场景。围绕汽车、家电、家居、食品、服装、日化等行业企业,开展典型示范应用,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鼓励企业从技术上、产业上实现不同行业应用场景的创新发展,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