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产业数字化转型已经形成全社会共识,但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广州的工作路径方向吗。
答:从工作路径来看,以“平台优、企业好、产业强”为目标方向,以“平台受益、企业受用”为工作原则,通过专项资金支持平台技术革新、能力提升,使平台成为重点领域的“领头羊”和“企业医院”,为企业把脉问诊、开出处方、跟踪治疗。汇聚核心要素重点支持“四化”平台及其赋能生态,着力发展“技术深耕-企业体检-改造跟踪”一体化服务能力,打造开放开源、协同赋能的“四化”平台体系,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引导性基金“补一点”,企业为解决方案改造“出一点”,平台在全过程技术服务中“让一点”,引导“四化”平台专业化力量赋能产业、服务企业,支撑“企业转型+产业链优化+园区升级+绿色发展”全要素“四化”生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从工作方向来看,重点培育创新型、基础型、服务型三类平台,实施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引领、产业链群优化、“链主”平台领航、“专精特新”发展、产品质量提升、重点项目提速、园区示范、产业空间提质、绿色循环提级等十大赋能行动。
2、问:目标是导向,要实现哪些核心目标?
答:到2025年,分类分级培育50个左右技术水平高、支撑能力强、服务范围广的“四化”平台,打造500家左右融合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示范效应好的“四化”试点示范企业,带动2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提质增效,实现“平台优、企业好、产业强”。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资金补助等形式,每年为超100家工业企业提供评估、诊断、咨询、培训服务。分行业、分领域打造50个左右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引培一批具有生态主导作用的“链主”企业和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打造一批“数字领航”和“小灯塔”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优秀场景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力争到2025年,累计培育3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新增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3、问:政策目标很宏远也很具体,请问有哪些要素支撑?
答:加强“四化”平台培育工作,市区联动加大土地、金融、人才等要素支持力度,调整财政性资金对产业的扶持方式,集中资金向“四化”平台重点倾斜,加大投向平台设备投入、企业诊断服务、改造优化、创新服务等方面。紧盯投入产出比例,催生“亩产论英雄”效应。比如,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细化支持政策:一是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积极参与区域、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建设单位,最高按已投入总额50%给予扶持,最高500万元补助资金。二是支持平台能力建设,对平台进行信息化软硬件设备购置、行业“四化”解决方案研发集成、测试验证、网络通信及云租赁等方面的投入,符合条件的,单个平台最高按已投入总额的30%给予扶持、最高1000万元补助资金。三是支持“四化”评估诊断,支持第三方评估诊断机构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提供“四化”评估诊断服务,按照每个企业“四化”评估诊断项目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标准对第三方评估诊断机构进行补助。四是支持“四化”改造实施,对符合条件的工业软件采购及软件定制开发项目(含软件相关支撑硬件),单个项目最高按照技术改造金额30%给予扶持,最高1000万元补助资金(平台应与企业签订项目合同,补助资金直接用于企业“四化”技术改造)。五是支持争先创优,对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评选为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级特色型或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领航”、国家级绿色工厂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