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 > 重点产业

今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发布会解读

信息来源:工信部 时间:2024-05-05 字体: [大] [中] [小]

  问:请问,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推动信息通信业发展方面的工作进展如何?下一步工作重点将在哪些方面?

  答:工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应该说取得了积极成效。一季度,电信业务收入达到4437亿元,同比增长4.5%,总体保持稳步增长,为全年工作奠定了良好开局。有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适度超前,当好基础设施的建设者。截至3月底,全国累计建成5G基站达到364.7万个,5G用户普及率也超过60%,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端口达到2456万个,全球首条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链路正式商用。大家都知道,现在全球传输速度最快或者速率最高的就是400G,我们现在开通了400G的链路,进行了商用,从而更好地支撑算力和数据要素跨主体、跨类型、跨地域高效互联互通。

  加快创新突破,当好技术产业的引领者。关键技术加快突破,完成高中低频段全覆盖5G轻量化商用验证,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发性能指标不断提升,量子纠错试验验证取得突破。产业实力在稳步提升。一季度,我国手机尤其是5G手机出货量达到5643万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3.7%。应该说,这反映高端或者智能5G手机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达到了83.7%的占比。

  深化应用赋能,当好数实融合的推动者。行业应用方面,5G应用已经融入到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在工业、矿业、电力、医疗等重点领域规模推广,“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过1万个,应用赋能向核心控制环节加速拓展。原来主要在外围环节,现在逐步向控制环节或者核心环节进一步加速拓展。在个人应用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聊天机器人、智能搜索、文本生成等应用中也在广泛推广普及。一季度,移动互联网流量同比增长14.3%。

  强化普惠共享,当好民生服务的守护者。电信普遍服务稳步推进,截至去年底,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6%,城乡差距持续缩小。适老化产品服务更加贴心可及,5G视频客服、“挥一挥”验证码等新场景持续涌现,并在逐步实现。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以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为引领持续保障,全力维护用户合法权益,一季度我们共拦截诈骗电话和诈骗短信达到10亿次。

  下一步,工信部将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进一步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一是夯基础。我们还是要把基础打牢打实,加快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二是抓创新。我们认为创新是根本,推动5G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融合,加快5G演进。大家知道,5G现在正在向5GA或者5.5G演进,加大6G、万兆光网研发力度。三是强应用。加速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持续加快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四是优监管。加快出台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意见,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更好地为市场主体服务。五是保安全。加强技术保障能力建设,提升行业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


  问:当前,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备受社会关注。请问在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考虑?

  答:智能制造是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核心技术和主线,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我们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就是要实现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的制造产品。同时,在发展智能制造过程中,会进一步重塑制造业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围绕推动智能制造发展,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技术攻关。我们要发展智能制造工艺、智能制造装备、智能产品、软件系统,推进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增材制造装备等技术攻关。同时,加强工艺数字化、装备智能化、质量检测、供应链协同等方面的工艺、装备、软件成组连线的创新突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3.2万亿以上。

  二是增强解决方案供给。要发展智能制造,特别是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要有一批服务供应商。我们重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系统方案供应商超过150家,像钢铁、石化、锂电池这些领域系统集成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混线柔性生产、加工检测一体化、高精高可靠装配等解决方案也取得重大突破,赋能企业数量超过3400余家。

  三是加强引领示范。联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连续三年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刚才我讲到,培育了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90%以上的示范工厂得到应用。

  四是加强标准制定。联合国标委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累计发布国家标准408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48项,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发展。

  下一步,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将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应用牵引。深入推进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建设。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建设智慧园区,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典型标杆,支持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基于成熟技术、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目标是到2025年,70%以上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二是完善供给支撑。我们要谋划布局智能制造领域的相关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加强智能制造工艺、智能制造装备、智能产品、软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开展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到2025年培育一批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更好地推动更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提升。

  三是健全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布局5G、算力、移动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特别是要加强评估评价工作,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一批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我们今年刚好在推进大规模工业设备更新,我们也抓住这个机遇,体系化推进智能制造应用探索、科技攻关、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问:近期工信部密集出台了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国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情况如何?下一步有何安排?

  答: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我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在能源资源利用方面,产品能效显著提升。我国钢铁、原铝、水泥熟料等行业单位产品能效取得较大提升,用能结构持续优化,在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广了一批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

  在产品结构方面,绿色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先进制造业比重持续提升,绿色装备和产品供给进一步增强。例如,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1.5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1.8%,市场占有率已达31.1%。

  在绿色制造方面,标杆引领作用不断显现。目前,在国家层面已经累计培育绿色工厂5095家、绿色工业园区37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05家,培育绿色制造专业化服务机构500余家。

  在新动能培育方面,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发展。在工业领域,氢能、新型储能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首个万吨级绿氢产业化示范项目已经建成投产,钢铁行业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已经点火运行。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落细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关于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部署安排,以锻造产业绿色竞争新优势为主线,打造一批绿色制造标杆,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落实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园区、重点行业全面实施新一轮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升级,加快传统产业产品结构、用能结构、原料结构优化调整和工艺流程再造,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是推动新兴产业绿色低碳高起点发展。引导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信息技术设施扩大绿色能源利用比例。比如,加快废旧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机叶片等新型固废综合利用。聚焦“双碳”目标下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需求,谋划布局好氢能、储能、生物制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未来产业。

  三是培育制造业绿色融合新业态。我们将大力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绿色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绿色消费需求和绿色产品供给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孕育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