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今年以来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快增速,5月出现了回落,请问您如何看待当前工业经济形势?下阶段工业稳增长政策将如何加力?
答:大家都非常关心工业经济的发展,刚才我已经介绍了,去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7%,应该说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今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实现了良好开局,呈现了持续回升向好态势。特别是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比2023年加快了1.6个百分点。5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0%。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到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扎实推进稳增长、保安全、促升级,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我们继续抓好十大重点行业的发展。十大重点行业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电子,这些行业规模大,带动性强,关联性比较高,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在70%左右。去年我们制定了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今年要继续推进政策落实,不断培育增长新动能。
其次,我们鼓励支持工业大省“挑大梁”。江苏、广东等10个工业大省的工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国比重超六成,对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十分关键。今年前5个月,10个工业大省的增速都高于全国。另外,我们也特别关注50个工业大市,这50个工业大市中有10多个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将继续支持工业大省、工业大市巩固优势、勇挑大梁,支持各地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除了工业大省、大市外,其他省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行业,我们也要因地制宜支持他们。同时我们特别关注一批工业大县的培育。我们将继续支持东北和中西部省份办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落地一批重大项目。
第三,我们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落实落细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推进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和本质安全水平提升。我们还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我们要继续发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引领带动社会资本投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我们还将在优化制造业企业发展环境上下更大功夫。围绕释放经营主体活力,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我们要扎实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围绕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开展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全国行活动,推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智能家电等优质产品下乡。围绕释放产业升级动力,坚持新老并举,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2、问:中央部署推动了大规模设备更新。请问,工信部如何抓住新一轮工业设备更新机遇,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加快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谢谢。
答:大家平时往往比较看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颠覆性技术发展,感谢您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心。通常所说的传统产业是指那些产业发展时间较长、产业体量规模较大、市场需求广、吸纳就业能力强、以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为主的产业。这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基础性作用,主要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这些产业的增加值、营收、利润、用工人数等主要指标都占全部制造业的80%左右,生产的产品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因此说,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也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对这些传统产业,我们要推动其转型升级,绝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去年以来,工信部会同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重点工作就是要着重抓好这两个文件的落实,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支持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让这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之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在设备更新方面。聚焦重点行业坚持市场化推进、标准化引领,实施先进设备和软件一体化更新提升行动,淘汰一批低效老旧设备。
在工艺升级方面。持续推动产业科技创新,鼓励面向传统产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工艺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在数字赋能方面。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等智能装备,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供应链和数字园区。
在绿色发展方面。扎实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电机、锅炉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扩大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应用,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在安全保障方面。加快石化行业老旧装置综合技改,民用爆炸物行业的“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机器人替人”,加大制造业安全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力度,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