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浏览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广州“三步走”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信息来源:市工信局 发布日期:2019-07-16

近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协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将有力推动广州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广州在大湾区城市群中的核心引擎功能,助力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将紧密对接中央规划和省有关部署,按照“三步走”安排,实施2019-2022年行动计划,远景展望2035年未来蓝图。

——到2020年,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建成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合作的产业核心支撑区。到2020年,实现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7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1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70%,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支柱。

——到2022年,以创新驱动为主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确立,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枢纽区。

——到2035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成为支撑国际一流湾区的核心引擎先行区。

建成“一核、一廊、三翼、多极驱动”的产业空间布局

在空间布局方面,广州市提出秉承“打造核心引擎、辐射周边城市”的原则,推动产业空间布局与广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机衔接,市区联动打造优势产业集聚核,携手大湾区城市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形成“一核、一廊、三翼、多极驱动”的产业空间布局,推动构建结构科学、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格局。

“一核”:建设具有国际辐射带动力的中心城区现代产业集聚核。范围主要包括天河区、海珠区、荔湾区、越秀区所在的中心城区和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及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重点发展以高附加值产业链为主导,具有国际辐射带动力的总部经济、现代金融、产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商贸服务、文化旅游、教育、健康、体育等现代服务业,高水平打造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会展总部集聚区、黄埔临港经济区、白云新城总部经济集聚区等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核心区。

“一廊”:加快“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段建设,东西贯穿增城区至荔湾区,连接佛山、东莞、深圳、香港、澳门,集中打造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琶洲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天河智慧城等创新平台,依托产业创新发展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新载体,培育若干产业创新链,引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三城一区十三节点”空间发展格局。

“三翼”:东翼产业集聚带。围绕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以天河区东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至增城区的产业组团为载体,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经济,打造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南翼产业集聚带。围绕国际航运枢纽建设,以珠江航道黄埔港至龙穴岛段沿江区域的番禺、南沙产业组团为载体,建设国际物流商贸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区、滨江滨海生态旅游区和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北翼产业集聚带。围绕空港经济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以白云区北部、花都区和从化区西南部等流溪河岸线的产业组团为载体,重点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生态旅游产业示范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区、铁路经济集聚区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区。

多极驱动:深入实施区域合作战略,以广州市产业区块(园区)载体为主阵地,共建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广佛合作试验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等一批重大合作载体,发展一批特色合作平台,形成点(载体)、线(走廊)、面(枢纽)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联袂港澳共建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优势,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高标准推进广州南沙城市规划建设,建成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加快南沙庆盛科技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建设,依托中科院、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等平台,培育一批创新孵化器和服务平台,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探索建设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和国际数据安全流动试验区。

双边合作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抢抓广州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机遇,推动落实中新框架协议,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联合新加坡、香港、澳门,强化知识产权制度创新,规划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园区和数字创新创意中心。支持中新广州知识城列入广东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推动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落地建设,加快建设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粤港澳创新中心、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等高端院校和科研机构,打造一批高技术产业园区和项目。

携手周边城市共建特别合作示范区。加强广州—深圳双核驱动,完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强化与华为、中兴等龙头企业合作,推动两市产业共赢发展。落实新一轮广佛同城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广州南站—荔湾南片—佛山三龙湾片区选址共建广佛合作试验区,加快五眼桥—滘口、大岗—五沙、白云—里水、花都—三水等片区建设,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更高质量的广清一体化,加快建设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生态合作试验区。与深圳、东莞等市共建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带,与佛山、珠海、中山等市共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

市区联动打造本土特色产业示范区。支持广州开发区与香港共建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创建穗港“再工业化合作示范区”。打造生物岛生命科学合作示范区,做强生物岛科技创新载体。加快建设北京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花果山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越秀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天河中央商务区、天河智慧城、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番禺智能制造产业园、荔湾海龙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区、白云区广州设计之都、增城“侨梦苑”、从化生物医药综合创制平台等特色载体。

出台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

结合五大产业方向和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四个现代产业体系核心要素,广州提出九大重点行动:一是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壮大行动,三是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行动,四是海洋经济培育提升行动,五是都市现代农业品质优化行动,六是实体经济主体振兴行动,七是科技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行动,八是现代金融聚焦实体经济服务行动,九是人才资源聚力实体经济支撑行动,共40条具体任务。

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加强组织统筹、构建指标体系、强化要素支持、优化营商环境、抓好任务落实、扩大社会参与”等六项措施。

据参与起草计划的相关人士介绍,该方案有三大创新要点,一是突出全产业协同发展。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系统梳理了广州全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行动,着力破解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三产协同联动以及城市群产业合作等难题。

二是突出路径引领。紧密结合企业、项目、园区和创新平台等实体支撑,明确了空间布局、产业合作、共建合作试验区等工作,细化了“在哪干”“干什么”“怎么干”的路径措施。

三是突出协同共建。深化与港澳产业合作,强化广深双核驱动,做强广佛重要极点,与珠三角城市共建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制作产业带和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参与构建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产业协作发展新格局,推动更高质量的广清一体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