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羊城文史|广州无线电厂:“今后买电视机、录音机,都买广州的”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24-12-17 字体: [大] [中] [小]

  1986年,《广州日报》刊登了一篇读者来信。家住河南省许昌市的吕德安一年前购买的南虹牌黑白电视机发生故障,但保修期已过,自行购买零部件需要花一大笔钱。抱着一线希望,吕德安写信给电视机生产厂,该厂接信后立即复信答应免费修理。该厂把电视机修好寄来的途中,因远程运输颠簸机内零件损坏,该厂随即来信致歉并派两名维修师傅上门维修。相隔千里,长途跋涉。吕德安在信中表示,那一刻他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深切体会到该厂用户至上,信誉第一,质量第一的宗旨,看到了他们的高尚风格。村民们都说,今后买电视机、录音机,都买广州的!”吕德安口中南虹牌黑白电视机的生产厂家就是广州无线电厂。

  广州无线电厂的历史可追溯至1956年在公私合营背景下组建的“国营广州无线电装修厂”,1958年更名为“广州无线电厂”,1960年广州无线电厂迁入现广州珠江新城谭村平云路,隶属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1964年12月,广州无线电厂新厂正式竣工投产,划归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第一厂名定为“国营第七五O厂”,对外厂名“国营南华机械厂”是我国最早部署的电子骨干企业之一。1985年广州无线电厂下放为广州市直属企业。1995年,广州无线电厂组建为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

  “计划经济时期的辉煌”:广州第一台电视机试制成功

  20世纪50年代的广州市天河区员村一横路,处于广州东郊,那时还是一片荒凉。彼时,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的浪潮正在热火朝天地推进,广州市通信导航设备制造业也在此情境下逐步发展。

  1956年,在公私合营的背景下,以广州市水电安装公司机电修配所内无线电部分为主体,建立了一间修建海军舰艇通信设备的工厂——广州市地方国营广州无线电装修厂。1958年更名为“广州无线电厂”。据《广州市志》记载,这一时期是无线电通信设备行业的创业阶段,而广州市生产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以广州无线电厂生产的舰船用通信产品为主。在计划经济年代,当时的广州无线电厂就定点为国家研制生产通信、导航装备,为我国通信导航领域的多个重大成果做出重要贡献。

转存图片

1959年广州日报刊登《本市第一台电视机诞生》

  据《广州日报》记载,1959年3月28日,广州市第一台电视机在广州无线电厂试制成功。这台电视机仿照苏联纪录牌电视机的设计,共分接收、伴音、偏转、显示、整流五个部分,约有两台收音机大小,屏幕面积长二百八十公厘,宽二百一十公厘,外壳是橙黄色。除了半导体二级管、高压整流子、灯泡等是向市场购来的以外,电视机其他主要部件都由广州无线电厂制造。

  1960年,广州无线电厂迁入现广州珠江新城谭村平云路。当时,广州无线电厂隶属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厂名定为“国营第七五O厂”。这一阶段,广州无线电通信行业从单纯仿制国外产品过渡到依据用户的要求自行设计产品,产值达到了1162万元。

  1965年到1984年,该厂又更名为“国营南华机械厂”,无论职工还是家属都习惯简称其为“南华厂”。

  1966年,“国营南华机械厂”开始研制导航设备,这是广州导航设备生产的开端。这段历史可以在《甲子之美 百年芳华》这部记录广州无线电厂60年来历史沉浮的史料中窥见一斑。在通信领域和导航领域,该厂承接了很多重点项目,为后来我国水下导弹和洲际导弹发射、同步卫星发射取得成功,在导航定位方面都做出过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初期的阵痛”:从红极一时到濒临破产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我国发展战略的转变和工作中心的转移,凭借着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和毗邻港澳的优势,1979年,“国营第七五O厂”自行设计、研发、生产了我国第一台收录机,成为我国最早生产计算器、卡式录音机、引进电视生产线的厂家之一。

转存图片

“国营第七五O厂”自行研发我国第一台收录机

  1981年5月,广州无线电厂自行设计的南虹牌35厘米黑白电视机问世。1982年,引进国内第一条电视机生产线,产品走红全国,供不应求。凭借着深厚的军工技术优势,加上居民旺盛的消费需求,当时“国营第七五O厂”生产的计算器、卡式录音机、电视机销量非常红火。“国营第七五O厂”也成为当时广东最红火的企业之一。1984年,广州无线电厂新厂建成投产20周年,恢复使用“国营广州无线电厂”的第二厂名。此后,广州无线电厂与香港海通公司投资组建海华电子企业(中国)有限公司,是中国首批中外合资企业之一。据记载,1984年、1985年广州无线电厂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名列电子工业部第二名。

转存图片

1981年5月,广州无线电厂自行设计的南虹牌35厘米黑白电视机问世。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珠三角电子产业集群开始崛起,且国内电子产品消费市场大量涌入不同品牌、外资品牌的电器,消费者面临大量选择。但这时的广州无线电厂并未抓住改革的机遇,也未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在旧生产制度的束缚下,广州无线电厂开始逐步丧失竞争优势,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网络建设严重落后、成本递增。

  以“南虹牌”电视机为例,由于成本高增(如维修、运输、服务成本高企)、销售渠道不畅等失去了省外市场。但在广东本地市场,广州广播设备厂(乐华牌)提高了电视机的接收灵敏度,从而适应地域特点(广东多山区,对电视信号造成严重干扰),其观看质量远高于“南虹牌”,导致企业竞争力严重不足,失去了本地市场。因此,1989年起,广州无线电厂民用家电产品包括电视机、录音机、收录机、音响等的销售一落千丈,产品大量积压。

  1995年,《广州日报》曾刊登过一篇《丢掉包袱 轻装上阵—广州无线电厂解困发展纪实》的文章,记录了广州无线电厂扭亏为盈的历史。1989年,广州无线电厂开始出现亏损了。但亏损并未使广州无线电厂醒悟从而转向市场经济的轨道。这时,广州无线电厂仍然追求产值增长,与市场走势相悖,造成产品严重积压,产品积压就作降价处理,形成了恶性循环。其间,政府也多次进行“输血”,给予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但终究无济于事。到1992年,广州无线电厂连续4年亏损,明亏潜亏额共达1.29亿元,债务多达2.4亿元。1993年,电视机、收录机、音响依然占据广州无线电厂工业产值和销售额中的最大比例,但此时这几类产品也是广州无线电厂亏损的主要来源。到了后期,广州无线电厂已经资不抵债成为亏损大户,这个曾经的红极一时的军工企业,到了破产的边缘。

  值得一提的是,在广州无线电厂濒临破产的时候,当年的合资企业海华电子企业(中国)有限公司却年年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早在海华电子成立之前,广州无线电厂就与西德哈德努HAGENUK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引进四种产品并开启国产化之路。因此海华电子成立之初,便承担起了国产化、无线电领域开疆拓土的重任。

  海华电子正式成立后,从事研究、开发、制造、销售海陆通信导航电子设备等。1985年,以HAGENUK套件投产为标志,海华电子开始稳步运作,当年即实现销售和盈利。1987年,海华电子还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技术领先的MT系列短波发射机和RX系列全波段接收机。从1985年开业到1990年期间,海华电子累计工业总产值9000万元,销售收入7070万元,拥有100家以上实力雄厚、长期合作的用户。

  凭借着CZ系列船用组合电台等拳头产品,海华电子在国内竞争中独树一帜。但这个时候,广州无线电厂却举步维艰。如何挽救广州无线电厂于危机之中?带领海华电子开疆拓土的总经理李承志被寄予厚望,临危受命破格提拔为广州无线电厂厂长。

  “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生”:广州无线电集团成立

  1992年底,广州无线电厂“易帅重整”,开始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解困转制。挣扎在破产边缘的广州无线电厂在李承志的带领下,决定最后一搏。

  1993年初,受命于危难之时的新领导班子果断做出停止家电产品生产的决定。1993年底,各分厂在厂内任务比上一年锐减70%的情况下,外加工收入却比上一年增加了1153万元,1994年外加工收入又比1993年增加了550多万元。

  停止家电产品生产,还使广州无线电厂能够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发展高科技通信产品上来,并在不长的时间内形成了优势。该厂短波通信产品无论在品种、水平、质量、规模上,均居全国领先地位;军工通信产品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生产基地;与瑞典爱立信公司合资的移动通信基地站生产企业是我国当时两个同类企业之一。止住了“流血”,增强了“造血”。在连续亏损4年之后,广州无线电厂于1993年实现了生产经营持平,1994年一举实现利润530多万元,1995年上半年又实现利润330多万元。

  这时的广州无线电厂意识到,企业如果想经得起市场经济的风浪、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要转换经营机制。因此广州无线电厂转换经营机制的第一招是将分厂推向市场,要求各个分厂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并出台多项措施。这些举措使分厂的经营者、管理者大大增长了才干,开始自觉地、独立地走向了市场。如电子一厂将显示器市场从原来主要在省内扩展到昆明、成都、南京、武汉、杭州等地,1994年销售量比1993年增加了5500多台,销售收入增加了880多万元。

  此外,广州无线电厂还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办合资企业,积极引进外资,先后办成了三个控股公司、四个参股公司,加上原来的海华公司,合资合作企业已有八个。广州无线电厂在这些合资合作企业中投入资金达6000万元,1994年收益1300万元。

转存图片


1995年2月28日,广州无线电集团和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1995年,广州无线电厂完成公司制改造,转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更名为“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广州无线电集团。1998年3月18日,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广州广电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涉足高端物业管理服务领域;1999年7月8日收购成立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有限公司,涉足金融电子领域,自此广州无线电集团的优势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2005年10月18日,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是集团内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同年,广电运通成功研发ATM“中国芯”,也是在这一年集团利润总额突破5亿元大关。2007年8月13日,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自新IPO管理办法(即2006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广州市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国有控股企业。

  2010年8月31日,海格通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行业内首家通过IPO上市的军工企业,当年海格通信IPO募集资金总额达32.3亿元,在当时广州60家已上市公司中募集资金最多,被誉为中国军工第一股。

转存图片

如今的广州数字科技集团

  2015年5月,广电计量在新三板挂牌,这是广州市国资系统首家登陆新三板的企业。2019年11月8日,广电计量在深交所上市,成为继广电运通、海格通信之后,无线电集团自主培育的第三家A股上市公司,同时也是广州市国资系统2019年上市第一股。

  2018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入选企业名单,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百家地方国有骨干企业之一成功入选。

  2018年12月,广州无线电集团获批成为广州市第一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企业。

  2021年11月17日,广州市国资委将广哈通信65.27%的国有股权无偿划转至广州无线电集团。

  2021年11月17日,广州市国资委将华南信息100%的股权无偿划转至广州无线电集团。

  2021年12月30日,广州市国资委将公路实业无偿划转至广州无线电集团。

  2022年5月18日,北京中科江南(股票简称:中科江南,股票代码:301153)在深交所上市,成为集团自主培育的第4家A股上市公司。

  2024年2月6日,由无线电集团整体改组成立的广州数字科技集团正式揭牌启航。

  历经68年的发展沉浮,广州无线电厂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一度辉煌到改革开放起步期的短暂亮丽、阵痛濒临破产、到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生、高速发展,再到蜕变如今引领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潮流的广州数字科技集团,旗下控股广电运通、海格通信、广电计量、广哈通信、中科江南5家A股上市公司及4家新三板上市公司,投资控股各级成员企业超过230家;在广州、北京、武汉、西安、长沙、无锡等地设有研发生产制造和服务基地,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数字化智能终端产品、运营服务及大数据解决方案。广州数字科技集团通过持续不断地转型变革和机制体制创新,已成为推动广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其在行业人工智能、无线通信导航、计量检测服务、现代城市服务、智能指挥调度、数据要素开发、智慧城市创新等多个优势产业板块的布局,体现了广州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和产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