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中新广州知识城再迎两大“智造”项目,世界级生物医药园区初现雏形

信息来源:南方+ 时间:2019-11-04 字体: [大] [中] [小]

10月28日,中新广州知识城迎来两大重磅“智造”项目。由阿普塔(Aptar)集团投资设立的广州亿通包装有限公司新工厂投产,该工厂为阿普塔集团首个工业4.0智能化制造中心,也是其在亚洲地区的首个活性包装生产基地。

同日,康方药业有限公司与GE医疗生命科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康方药业将借助GE医疗生命科学的FlexFactory™平台,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智造”全球首创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双特性抗体新药。

两大“智造”项目同日迎来新进展

当日,由阿普塔集团投资的广州亿通包装有限公司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正式开业。

“我们将依托华南日化、食品饮料产业和广深地区强劲的科技产业发展的潜力,与高速发展的东南亚经济体形成互利互补。”阿普塔集团亚洲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阿普塔集团是一家拥有80年历史的全球包装配出系统行业领先的供应商,年销售额约28亿美元,总部设在靠近芝加哥的科拉斯托湖城。该集团为美容、个人护理等市场提供密封和活性包装解决方案。

据了解,广州亿通总投资7000万美元,是阿普塔集团工业4.0智能化制造中心的试点以及活性包装在亚洲地区的首家生产基地,也是阿普塔集团个人护理和家居业务、食品和饮料行业以及活性包装的制造和创新孵化基地。

目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集聚了拜耳、香雪制药等生物制药企业以及宝洁、安利、百事等快消企业,扎实的制造业基础,为广州亿通提供了产业链配套支持,也有利于该公司拓展华南乃至亚洲市场。

“我们所在的广州开发区,为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提供个性化和非常高效的一条龙审批服务以及其他配套设施。”上述负责人表示。

康方药业有限公司与GE医疗生命科学也在当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康方药业将借助GE医疗生命科学的FlexFactory™平台,“智造”全球首创的新一代抗肿瘤药。

当前,我国正积极缩短与发达国家创新药研发上市的时间差,但生产端的工艺灵活性和规模化等问题依旧制约着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作为此次抗体药物生产基地的核心技术平台,FlexFactory™平台是基于一次性技术、通过中央自控系统监测和控制的智能化生物药生产平台。

康方生物董事长兼CEO夏瑜表示,与传统生产线只能生产单一产品不同,FlexFactory™平台可以生产多个产品,实现两个甚至四个样品在同一个生产线上生产。

根据双方合作协议,GE医疗将为康方药业研发中试和生产基地配备符合NMPA(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的4x2000LFlexFactory™生产线,同时基于FlexFactory™平台为其提供包括项目管理、安装调试、设备确认及人员培训等技术支持和服务,以期快速构建符合GMP要求的抗体药物商业化产能。

GE医疗中国生命科学事业部总经理俞丽华说:“作为中国生物制药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GE医疗生命科学致力于通过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推动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实现精准医疗。借助FlexFactory™平台,我们希望帮助更多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尽早实现生物药制造的集成化和自动化,加速生物药的临床研究和上市,降低生物药生产成本,充分满足市场需求,令更多患者获益。”

大型“智造”项目加速聚集

三年前,夏瑜就开始在中新知识城考察,从一片荒地到初具规模,每一次来她都能看到新变化。“这一点更加坚定了我在知识城落户的决心。”她说。

今年以来,一批重大“智造”项目在该区开花结果:投资460亿元的LGDisplay广州OLED项目,是全球最大尺寸和最先进的8.5代OLED生产线;总投资288亿元的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是广州第一条、广东省唯一一条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

这些项目落户形成“磁场”效应,不断吸引重大产业项目集聚。除康方生物外,全球最大的生物药生产外包企业瑞士龙沙,以及首个赴美上市的中国创新型抗癌生物医药企业百济神州,也在该区开展生物药代工开发与生产。国内制药知名企业绿叶制药、诺诚健华、恒瑞医药等企业也先后进驻GE生物科技园。

此外,GE正联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共同引进NIBRT(爱尔兰国家生物工艺研究培训所),联合打造中国首个国际专业化的生物工艺培训中心,为生物制药企业培训专业技术人才。

当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引资势猛劲足,众多先进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加速集聚。据悉,现在起至11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按照“平均一周落实两个重大项目”的节奏,大力推进10余个重大招商项目落户、投产。

据了解,德国默克公司广东创新中心将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开业;德国西门子全球样板配变电智能工厂将在该区动工;世界“四大机器人家族”之一的日本发那科机器人华南基地项目也将在该区竣工开业,成为广州机器人生产的标志性项目。

记者:吴雨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