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智造”的责任与担当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21-06-17 字体: [大] [中] [小]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急剧的融合与对撞,那些横亘在中间的隔离墙已经快消失了。如果说“产品”“速度”“制造”是中国制造给予世界最大的印象,那么,中国智造的标签则是“品牌”“质量”与“创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显然是促成这一系列变化的催化剂。而在将来,它们又会将“中国智造”推向更高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因”,高质量发展是“果”。自2012年以来,在国家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的支持下,中国制造业更是全面启动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响应“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号召,并收获累累硕果。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连续11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6.59万亿元,有力的提升了中国综合国力,并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图片

  但凡过去,皆为序章。2021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制造业有新的目标。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假如需要做一个区分,那么,基于“三个转变”战略支撑下的中国制造,无疑是“中国智造”。如何达成?高水平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智造的核心。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优化研发支出结构,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些,是“中国智造”的责任和担当。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从上到下都憋着一口气,同时也坚信: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去做,中国智造,未来可期。

  奔向高质量发展 立“世界智造强国”标签

  来到位于广州番禺的广汽智联新能源产业园,走进广汽埃安品牌展厅,会看到一块智能大屏。“在这块屏幕上,可以看到广汽埃安路上行驶车辆的数量、行驶里程、节省的碳排放总量、以及这些碳排放总量换算成树木之后的棵数”。对于前来参观的人员,讲解员会对这块屏幕上显示的信息,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

  在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落成之后,这块屏幕上的数字,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而随着广汽埃安车型矩阵的日益完善,AION S、AION LX、AION V、AIONY等智能汽车陆续服务用户之后,这块屏幕上的数字以“跃级”的方式,向上攀升。在过去没多久的2021年5月,这块屏幕上有两个数字达到了里程碑式的新高:单月销量超10000辆,累计销量超100000辆。这一幕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连续三年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是中国智造实力的最新演绎。

图片

  市场则是最直接的反馈。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去年累计销量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中汽协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80万辆,同比增长40%。今年1-5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累计销量85.7万辆,同比增长253.3%。加入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动能”之后。今年1-4月,汽车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同比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达到28802亿元,同比增长51.7%,增速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7.6%。

  可以说,新能源车正推动着中国智造迈入快车道。

  如果仔细比较中外经济发展史,你会发现,中国智造当下正在进行的,也是有史以来最为宏阔的,也将会是最为壮丽的诗篇。宏阔代表体量,无论是需求侧,还是供给侧,中国智造已经达成这一目标,不出意外,也将继续维持下去。壮丽则意味着高度,代表着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彰显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探索高质量发展关键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领衔

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是中国加速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的一个缩影。同时,2019年以来,中国智造还有一些前沿科技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一批重大装备实现突破。前沿科技包括但不限于“天问”登火、“天眼”探空、“墨子”传信。重大装备则有竖井掘进机、大飞机、万米载人深潜器、极地破冰科考船等。

  这些创新成功的不断涌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取得突破,是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更是中国智造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在《创新者:影响历史的商业七巨头》中,理查德·S.泰德罗认为,优秀企业家应该是“追求未来的财富和繁荣”,不是积累财富,而是“对未来下注”。正因不断创新,美国引领了钢铁和半导体两个时代。英特尔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是这么描述创新企业和创新者的:他们尽一切努力不受历史的束缚,这样他们才能走出去,做一些精彩的事情。而德国制造能够享誉全球,也与创新息息相关,尤其是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最早发明汽车的,是奔驰。最早提出了发电机工作原理的,并制造人类第一台自励式直流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是西门子。

时至今日,以智能化、高端化和网联化为三大支撑点,科技创新在改变手机行业之后,也在深刻影响着传统汽车行业。

图片

  以“是否使用新能源作为动力”进行区隔,汽车已经从讲究“三大件”的传统汽车行业迈入了聚焦EV(电动)和ICV(智能网联)的新能源车全新赛道,当中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口皆碑。

  在对于新能源车最重要的EV领域,年初蔚来、智己就提出将研发续航可达1000公里的固态电池技术,为行业技术的蓬勃发展贡献了新的思路。此外,广汽埃安也不甘落后,相继发布了续航可达1000公里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8分钟可充满80%的(石墨烯)超级快充电池技术,以及首次实现三元锂电池针刺不起火的弹匣电池安全系统技术。前两项电池技术据悉已通过冬标,目前在进行夏标测试,年内即可量产。而弹匣电池技术,目前已搭载在AION Y上,也将陆续搭载在其它车型。

图片

  而在ICV领域,国内电动车一直有着先发优势。埃安之所以被行业频繁提及,则在于它是唯一同步发力EV和ICV并有系列落地成果的车企。早在去年,广汽埃安就实现了L3量产,全球首款5G车下线。今年也陆续推出可实现150米超长距离的记忆泊车等智能技术。

图片

  可以说,中国企业在新能源赛道上,不仅依靠顶层战略的指引和自身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更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坚,达到了让全球都不能忽视的“高水平”。深究其背后,会发现这与中国企业坚持自主自研密不可分。

  2016年至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7.7%,研发投入强度由0.94%提高至1.32%。而具体到中国智造和其核心企业,华为,在通讯、手机等领域世界领先的背后,是其近十年超过7200亿元的投入。福耀玻璃,在中国汽车市场,市场占有率接近70%。支撑这一市占率的,是每年以亿元为单位的研发投入,2018~2020年,福耀玻璃的研发投入分别为8.88亿元、8.13亿元、8.16亿元。而在整车制造领域,广汽埃安不仅投资47亿元,投资并建成新能源智能生态工厂;斥资30亿元,打造GEP2.0纯电专属平台,成为国内至早实现纯电动车平台化的企业。并且,与其它“新造车”有所不同的是,广汽拥有一支近6000人的国际化自主研发人才队伍。庞大的自研团队及海量的技术研发工作,每年的投入更是不可预计。

图片

  从这些研发投入可以看出,中国智造核心企业在创新上的收获,并非偶然。是时代机遇,也是实实在在的努力。这些因素形成一个闭环,进而产生内驱力。同时,通过这些数字,也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在创新中求发展,加大科技投入,中国智造是不遗余力的。

  “技术反向输出”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接下来一个问题,也是许多消费者关注的话题。目前,中国的科技创新处于哪一个阶段?基于制度创新、市场规模和消费者需求等因素,之于中国智造,具体到新能源汽车,现在的答案可以是:才刚刚起步,处于黄金时代的第一阶段。

  “中国智造”不仅仅是体现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带来全球话语权的更迭。必须承认,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缺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影响在短期内还未能消散。然而,通过制度创新,中国正在加速构建创新的新环境。

图片

  2021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进一步明确“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做了进一步的拓展,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一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确定,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国际环境变化的不确定。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中国已不再是当年的“世界工厂”。中国企业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前,就已通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了新步伐,陆续实现技术的反向输出。除了高铁的输出,在汽车行业同样如此。广汽埃安基于第二代GEP纯电专属平台开发的车型,已经对多家合资车企实现“反向输出”,并在其经销商网络进行销售。

 图片

  而且,基于顶层关于内外循环的战略定调,中国智造的步伐已从国内迈向海外。根据中汽协的数据,今年前4个月,我国出口的新能源乘用车达5.1万辆,同比增长高达260.7%。从过去“以市场换技术”,到如今实现了车型外供,可见,“中国智造”的步伐愈加坚定有力。

  面对加速变化的环境怎么办?办法仍旧是创新,但要找正确的创新方法。如何找到正确的方法?广汽埃安给中国企业打了个样:在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智造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持高质量发展,是有方法的,也是有途径的。

  面对新的国际环境,走在新一轮征程的路上,中国智造和中国智造的核心企业,要有“再创业”的勇气,需要再一次出发。大量案例也表明,只要坚持创新、心系未来,中国制造的下半场会更加精彩。服务中国同时,服务于世界,中国创造的上半场值得期待。

  最后,需要指出,中国企业不缺自强,不缺勇敢。然而,在自强、勇敢的同时,中国智造要做到有智慧、更聪明。科技创新要以用户为中心,顺应高端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潮流,走好每一步,持续提升产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