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中共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信息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25-03-28 字体: [大] [中] [小]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2023年8月16日至9月28日,市委第一巡察组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专项巡察。2024年1月19日,市委巡察组反馈了巡察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察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党组履行巡察整改主体责任情况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落实巡察整改作为“两个确立”的直接体现,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坚持从政治上深刻认识巡察反馈的问题,从主观上查找产生问题的根源,统一思想,切实把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到履职尽责上,体现在整改全过程。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局党组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推动全局各级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行动、最有力的举措,抓好巡察整改。局主要负责同志坚决扛起巡察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多次听取整改进展情况汇报,带头领办重点难点事项,推进整改任务全面落实。分管负责同志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主动认领问题,督促推动分管领域整改工作;各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主动担责,一级抓一级,形成上下联动的整改合力。

  二是细化整改措施,从严从实抓好整改。局党组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建立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分解细化巡察反馈问题和意见建议,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与“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结合起来,一体推进整改落实,同时将落实巡察整改工作情况纳入作风建设考核。

  三是从严督促检查,确保整改落地见效。局党组多次召开巡察整改推进会,听取整改进展情况汇报,积极研究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强化跟踪督促落实,确保整改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建立巡察整改工作台账,坚持每月一调度、一小结、一督促。通过解决一个问题、堵塞一个漏洞、形成一项制度,不断深化以巡促改、以改促治。

  二、巡察整改任务落实情况

  (一)关于协调机构发挥作用方面

  1.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职责清单和办公室日常运作机制问题的整改

  一是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加挂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局牌子,选优配强处室人员。二是颁布《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印发《广州市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和制度》,明确职责任务和运行机制。

  2.设立广州民营经济学院问题的整改

  已于2024年6月26日,广州民营经济学院挂牌设立。 

  (二)关于民营企业培育方面

  3.民营领军标杆企业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问题的整改

  一是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着力培育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民营优质企业。二是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出台重点产业政策。

  4.龙头企业培育,缺少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领航企业问题的整改

  一是加强有“潜质”入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的申报发动、对接服务和助力培育工作。二是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持续举办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

  5.解决企业增资扩产,产业扶持政策优惠力度问题的整改

  一是持续加强与税务、统计部门沟通对接,加强制造业企业要素保障。二是落实稳企安企措施,开展企业走访服务和扶企解难工作。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联动各区积极发挥制造业稳企安企的主体作用,制造业迁出企业占全市迁出企业比例有所下降。四是印发《广州市新形势下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广州市促进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研制与推广应用)管理实施细则》,支持存量企业实施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加大高精尖产品研发推广力度。

  6.推动构建良性生态环境和优化产业结构,制造业基础与兄弟城市存在差距,“规上”工业企业偏少问题的整改

  一是加强政策宣贯。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促进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宣传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奖补政策,发挥小升规奖补资金的引导作用。二是兑现奖励政策,为符合市级配套奖励条件的1127家小升规企业下达奖励资金。三是以国家、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契机,发挥龙头企业牵引,大中小企业融通“链式”发展的作用,挖潜培育小微工业企业。

  (三)关于政策效应发挥方面。

  7.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数量与同类城市有差距问题的整改

  一是高位推动,打破限制。争取工信部支持,广州申报数量不再受指标限制。二是丰富方式,畅通沟通渠道。加强与工信部、省工信厅沟通,有针对性发动企业积极申报,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及复核现场答疑。三是提前介入,营造良好氛围。加快《广州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修订及出台;搭建专精特新申报自测系统,助力企业自查自纠。四是主动贴身服务。开展2024年度“进阶小巨人”系列活动,对重点企业开展申报辅导和普惠性培育宣讲,并设置常态化服务点。

  8.惠企政策措施宣传,进产业园区、进企业问题的整改

  一是成立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局。依托“穗@i企”平台完善民营及中小企业线上服务,推动服务模式从单向供给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二是通过中小企业服务站推动企业服务工作。2024年组织各中小企业服务站举办包括政策宣讲、培训沙龙、服务咨询等活动,精准服务企业。三是对重点园区和企业,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深入产业园区,开展小升规政策宣讲;赴工业重点区开展政策宣讲专场活动;召开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动员会。四是联合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举办广州市设备更新改造“政银担企”融资对接会。

  9.惠企政策内容接地气、通达性、操作性不强、流程不够细问题的整改

  一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政策解读。在局官网首页开辟“企业申报”专栏。对重要政策文件配套“一图读懂”方式解读;以视频形式对相关政策进行宣传。二是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印发《广州市关于聚焦特色工艺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广州市促进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研制与推广应用)管理实施细则》等9份实用管用的政策文件。三是落实“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具体要求,协调办结企业诉求788项。四是简化政策兑现程序,制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实施方案,推出多项“免申即享”服务。

  1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问题的整改

  一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汽车产业、石化产业加快向智能电动化、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等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招引培育超高清和新型显示企业,打造“世界显示之都”。二是挖掘出口新增长点。推动广州工业产品尤其是汽车产业走出去,挖掘海外市场,扩大出口规模。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低空制造回归广州,加快布局新材料、人工智能、低空装备等新赛道。

  11.新兴支柱产业增长问题的整改

  一是推动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个性化转型。修订《关于促进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积极推动《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编制工作,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改造项目建设。二是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产业。获批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三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出台“1+N”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体系,推出广州市第一批创新药械产品目录,打造生物医药制造集聚区。四是前瞻布局空天深海等新赛道。

  12.惠企政策部署迟缓,服务“规上”企业和“规下”企业覆盖面有区别问题的整改

  一是依托“穗好办@企”平台完善民营及中小企业线上服务。二是组织各中小企业服务站举办政策宣讲、培训沙龙等活动,解读热点难点问题和扶持政策。三是深入产业园区和重点工业区,开展“小升规”政策专题宣讲。四是组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局,出台《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五是落实“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各项专项行动要求,优化调整企业服务方案,加强企业监测指导服务。六是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落实贴息政策。

  13.政策的制定及管理方式服务方法未能与时俱进问题的整改

  一是完善政策制定流程。积极发挥“智库”作用,认真听取行业专家、大学学者、行业协会的专业意见建议。二是印发《广州市新形势下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广州市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增资扩产工作方案》。三是做好规划类政策文件的中期评估。四是落实政策,尽量扩大政策受益面。五是持续开展企业走访服务和扶企解难工作。

  14.民营经济产业布局,提前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的整改

  一是加快“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做优做强汽车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型显示、新型储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空天、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二是加强产业规划引领。开展“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研究提出新型工业化发展目标、指标体系。三是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聚焦破解关键共性技术,加快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15.样本库规范整理问题的整改

  一是加强与各区、市属集团联动,严把市、区、集团三级审核关。二是结合企业服务工作,由各行业处室及时跟进企业最新动态。三是根据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及时更新样本库,保障样本企业代表性。

  (四)关于政务服务效率方面。

  16.市促进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项目申报程序问题的整改

  一是发布《2024年广州市促进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集中申报指南》,明确公开征集申报采用无纸化申报,通过系统抓取企业基本信息。二是加大“免申即享”探索实施力度,制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实施方案,梳理“免申即享”政策事项清单,建立定期更新机制。

  17.项目申报材料繁多问题的整改

  一是优化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系统模块,支持企业不同类型的电子签章文件。二是发布《2024年广州市促进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集中申报指南》,明确公开征集申报采用完全无纸化申报,通过工商、税务系统获取企业基本信息,减少申报材料。

  (五)关于“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方面。

  18.专项扶持资金问题的整改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消费品工业和新材料集群的项目进行扶持。二是公开征集《广州市2024年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第一版)》,对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进行审定并发布。三是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级。推动番禺区灯光音响产业集群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白云区化妆品产业集群、黄埔区有机高分子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发展集群。四是搭建时尚消费品工业发布和展销平台。印发实施《广州市“时尚发布平台”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工信名特优产品体验和展销平台建设工作方案》。五是组织编制《广州市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海珠区康鹭片区产业升级工作方案》等文件。绘制产业链图谱,加大对龙头企业、发展潜力大的产业链节点企业服务力度。

  19.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环境问题的整改

  一是牵头开展“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扶企解难专项行动。印发扶企解难专项行动实施措施,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并常态化推进相关工作。二是推动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的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打造中小企业圆桌会等品牌,举办“一月一链·一起益企”系列服务活动,促进民企和国企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20.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整改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以贷款贴息、供应链金融、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奖补等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健全政府性担保体系,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政府融资再担保开展批量融资担保业务。三是深化“政企金”合作,组织系列“政企金”融资对接活动。

  (六)关于推动解决企业发展梗阻举措方面

  21.企业扩大再生产用地需求难满足,部分产业园区招商不理想存在空置问题的整改

  一是聚焦现状及规划均为工业、100亩以上成片连片的低效工业园改造提升。二是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允许直接进行产权分割转让。三是搭建厂房招商对接平台“穗园宝”,拓宽园区招商渠道。

  22.现有产业地块制约制造业聚集发展,推进制造业产业园规划布局,化妆品产业工业用地不足等问题的整改

  一是市区联动培育若干主体明确、定位清晰、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竞争力强的特色标杆工业园。二是梳理我市化妆品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园区以及中小企业情况,制定清晰的产业总体空间发展格局图。三是成功引入一批优质企业,进驻白云美妆日化工业园、花都化妆品生产基地项目(汽车城片区)等重点园区,初步形成美妆产业集聚效应。

  23.支持企业拓展市场问题的整改

  一是积极推动供需对接。开展汽车、高端仪器、超高清视频、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多场供需对接活动。二是组织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企业参展参会,帮助企业获取订单、扩大市场。三是积极引导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  

  24.工业产业区块的规划和用地管理措施落实问题的整改

  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控规调整审查,积极指导相关区梳理工业产业区块工业用地情况,开展规划优化工作。二是已梳理分析工业产业区块划定以来在工业用地保障、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发展支撑等方面的实施成效,形成工业产业区块实施情况报告。

  25.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地块面积偏低问题的整改

  一是对全市化工、新材料存量及拟引进项目用地需求开展摸查。二是引进多个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项目,产业用地均得到较好保障。三是增城区获批设立广州增城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花都区新布局构建“绿能谷”。

  26.中小企业“上云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力度问题的整改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和培训指导。组织“四化”改造专题申报指南宣讲培训会,做好宣传及辅导等细化服务工作。二是通过财政资金补助项目申报的方式,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四化”改造转型升级。三是扎实推进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出台城市试点顶层规划政策文件,遴选数字化牵引单位和补助完成一批数字化改造企业,带动数字化投入约2500万元。

  (七)关于个别干部作为方面

  27.扶持企业、投放专项扶持资金以事后奖补为主问题的整改

  综合考虑项目的轻重缓急排序,统筹做好年度资金预算安排,减少事后奖补资金占比。优化评审工作方案流程,修订专家库管理办法,加大扶持资金“免申即享”覆盖范围,有效提高履职能力和效率,以及第三方机构和专家的履约水平,提高扶持资金评审质量。

  28.民营经济数据指标报送统计体系建立问题的整改

  一是颁布《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建立健全民营经济统计监测机制。二是协调统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打通数据来源,完善各项民营经济统计指标。三是积极发挥统计体系作用,按季度开展民营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9.企业诉求反应机制健全,政府部门与企业沟通对接服务渠道优化问题的整改

  一是开展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座谈会,组织相关政府部门及专精特新企业、小升规企业、规下企业等进行交流,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企业政策需求。二是优化调整企业服务方案,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服务、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指导原则,加大对产值下滑企业(含小巨人企业)的监测指导服务力度,同步对暖企系统进行两次升级。三是完善《广州市建立重点民营企业“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服务机制工作方案(试行)》,建立首批优质合规民营“白名单”企业,畅通服务渠道。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持续巩固拓展巡察整改成果,紧盯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广州“二次创业再出发”贡献工信力量。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确保巡察反馈意见件件落实落地。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坚守政治定位,把巡察整改主体责任扛在肩上,用好市委营商环境专项巡察整改 “体检报告”, 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持续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确保“条条有整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二)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局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明确的各项任务,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对“关键少数”、重要岗位的重点监督。持续巩固深化巡察整改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全局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坚持标本兼治促长效,扎实推动工信工作高质量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将营商环境专项巡察整改融入日常,推动“问题清单”转化为“成绩清单”。深入学习贯彻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工业稳增长促投资,加强重点企业服务、重点项目引进建设、企业增资扩产等,抓好“十个一批”任务落地见效,以超常规之力坚决打赢工业领域“翻身仗”,打赢产业转型“攻坚战”,以营商环境专项巡察整改新成效助力全市工信工作高质量发展。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察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电话:020-83123931;通信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府前路1号4号楼市纪委监委驻市工信局纪检监察组(信封请注明“对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意见建议”),邮政编码:510032。


  中共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

  2025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