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落实,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总要求之一。习近平同志强调,“抓落实,就是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抓落实就要勇于担当作为,增强政策执行力,切实体现对党的忠诚、履行对人民的承诺。提高政策执行力,可以在“五个度”上着手。
增强重大政策的知晓度。让政策执行主体更好领会和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增强对政策的认同,帮助他们更为有效地执行政策。同时也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晓政策内容,了解政策出台的意图。这样可以更好地获得群众支持,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为政策执行创造良好民意基础。增强政策知晓度,需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政策教育,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政策宣传网络。可以借助新技术手段,完善政务信息智慧平台,打造低成本、高效率、零障碍的政务公开流程,增强政策的透明度,扩大政策的覆盖面。
把握政策执行的精准度。理解政策之后,就要精准执行,运用好政策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这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政策的落脚点和着力点。特别是在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要找准落实政策的突破口,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难点”“堵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重大政策与具体工作的结合点,提出精准执行的思路和实施方案。树立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鲜明导向,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引导激励各级党员干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提高政策执行的加速度。对于群众关心的民生大事,党员干部应树立“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靠得住”的责任感,认真对待每一项政策的落实,积极投身工作。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政策执行力提供了更多便捷方式和手段。许多地方改革创新公共服务方式,践行让数据和信息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的服务理念,如“最多跑一次”“一颗印章管审批”“不见面审批”等,大幅度提高了政务效率。应进一步推进大数据信息共享,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理材料,缩短办事时间,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优质服务。
保持政策沟通的顺畅度。良好沟通是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应构建权责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职责分工体系,相关职能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及各地之间多通气、多协作、多补台,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联动。各地具体情况存在差别,在执行政策过程中需要与本地实际充分结合。这就需要注重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精细管理,解决沟通不畅问题,消除“中梗阻”现象,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使政策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注重政策执行的满意度。让群众满意,是制定方针、执行政策的初衷。偏离了这一点,提高执行力就会失去意义。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什么、推什么,尽最大努力把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办好,让群众切实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政策执行的群众满意度。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出台并实施目标分解、指标构建、明确权责、定期考核、奖惩激励等相关举措。还应建立完善督查机制,可以引入社会监督、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反馈执行效果,为提升执行力与服务效能提供参考和督促。
(作者为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人民日报》(2019年09月03日08版)
(责编:段晨茜、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