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一词在今年广州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9次。
报告提出,“十三五”期间,广州迭代实施营商环境1.0、2.0、3.0版本改革,国家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十四五”时期,广州将牢牢把握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契机,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广州今年要开展营商环境4.0改革。
记者留意到,政府工作报告“行政效能显著加强”工作中,包括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前列、“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现。这是广州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法治政府建设、“放管服”改革、数字政府建设归入同一大类工作,法治政府建设在前,“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紧跟其后。
“法治建设引领改革,表明广州营商环境改革正迈入法治化阶段”,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评价,广州近几年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努力取得一定成效,市场法律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他建议,政府和全社会都应给予依法经营的市场主体要有应有的尊重,切实保护市场主体,给市场主体撑起法治“保护伞”。
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进一步指出,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保障,今年1月1日实施的《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是广州营商环境法治化保障的里程碑事件,该条例从市场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明确了广州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政府一方加强对市场的法治保障,市场主体一方也应当履行法定义务,诚实守信,公平竞争。
据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柳立子观察,过去三年广州营商环境改革“三级跳”是一个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改革越往纵深发展,越强调法治保障”,需要在建立完备的制度之下进行“精细化的改革”,无论是立法还是政策体系构建,都能让市场主体感受到广州优化营商环境的真心诚意和改革决心,提升他们的获得感。
“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同时被写入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广州、深圳开展国家级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牢牢把握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契机,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
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杭州六个城市。柳立子认为,此举加强六个试点城市的经验交流,可实现“协同性改革”,提升改革效率、避免试错成本,更容易争取到突破性的顶层设计支撑。
对广州而言,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考核是重大契机,更是巨大挑战。曹志伟指出,列入国家试点城市是对广州营商环境改革的认可,但更要意识到,无论世行评价还是国家评价,都是借助外部力量来推动内部改革,从而实现优化营商环境和发展经济的目的。
“评价排名是面子,企业和企业家的感受才是里子,只有面子和里子都做好了,才算营商环境真正得到改善。”曹志伟强调,广州只有不断优化改革措施,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提升企业服务水平,才能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在广州市人大代表王斌看来,除了率先列入世行评价的北京和上海,这批成为国家级试点城市的重庆、广州、深圳、杭州都有一个共性特点,“这4座城市都是中国互联网经济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因此,使城市的营商环境更适合、更有利于互联网经济产业的发展,考验的城市在数字经济政策、数字政务等的前瞻性,她预判“营商环境改革从市场化、法治化再到国际化,未来将进入到数字化的时代。”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州今年要开展营商环境4.0改革,当中包括建立健全智慧型监管新机制,探索新产业新业态触发式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依法规范发展平台经济。全面推广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双免”清单。这些都是与当前广州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审慎监管、柔性监管相适应的做法。
去年疫情期间,广州率先在全国出台首个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双免”清单,曹志伟认为,广州进一步将“双免”清单推广到全部经营范围,“是政府向市场释放善意,对企业释放温情的表现。”谭国戬也谈到,“双免”清单扩大范围有利于建立统一市场管理容错机制,提升市场主体的创新和活力。但他同时强调,“双免”清单不等于“开绿灯”,政府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时,不能简单化予以禁止或者不予监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国际民商事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水平。作为法律界的政协委员,谭国戬认为,此举有利于广州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国际民商事纠纷解决水平的提高也为外商贸易和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保障。柳立子谈到,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探索,比传统诉讼手段更有价值,是疏导型的法治保障,她建议,广州探索国际民商事纠纷解决要进一步结合创建试点城市协同扩围推广,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多元纠纷解决结果互认,让这些机制在更多城市互动衔接高效运转。
采写:南都记者赵安然
编辑:赵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