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重点专题 > 链长制

产业链洞察②|广州汽车产业链再梳理

信息来源:广州城市规划院 时间:2023-04-21 字体: [大] [中] [小]

  汽车产业是中央提出的四个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2.6亿辆,是全球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之一,2021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达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连续13年保持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


  一、汽车产业链基本内涵

转存图片

  (图源:《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1]
  

  汽车产业是核心的制造业部门,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其令人惊讶的规模,也在于其通过与其它工业部门联系所形成的巨大结网效应。在组织结构上,汽车产业是所有制造业部门中最全球化的,它是一个由巨大公司构成的产业部门,并且其中很多公司正按照跨国一体化的方式来组织其生产活动[1]

  汽车产业本质上是一个组装工业。它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其中很多零部件是由其他工业部门中彼此独立的企业制造的。它是一个最典型的“生产者驱动生产链”的例子。汽车在最后组装前有3个主要的生产过程:车身制造、零部件制造以及发动机和变速箱制造[1]

  二、广州汽车产业链发展现状特征

  (1)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广州汽车产业发展经历了自主摸索、合资试水、合资崛起以及自主品牌崛起四个发展阶段,自1998年以来快速成长,到2022年年产量约310万辆,占全国比重11.47%,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
  

图片广州市汽车产业发展及汽车产量变化

  (图源:作者自绘,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年鉴,广州市工信局)

  

  阶段一:自主摸索,艰难发展,满足城市公共交通需求(1949~1984)

  广州汽车产业早期普遍为手工作坊生产模式,总体表现为计划经济时期,国营企业内部纵向一体化主导下的“小而全”“缺重少轻”的分散化生产,主要生产客货汽车,规模小、技术低,至80年代中期,客货车产量也仅千余辆。整车制造企业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区,个别汽配修理厂于郊区零星布局。1954年、1963、1968、1969年广州相继量产“华南牌”客车、“越秀牌”客车、“广州牌”小轿车、红卫牌货车,这些产品也仅仅面向广州的公共交通需求。

1966年,广州市汽车试制办公室成立,同年,机器厂自研试制成功红卫牌载货汽车,同时更名为东方红机器厂,1968年12月又改为广州汽车制造厂,翌年开始批量生产红卫牌载货汽车。1972年,广州市汽车工业公司成立,成为这个时期广州市汽车产业的代表企业。


图片

  (图源:作者自绘,数据来源于工商登记数据)
  

  阶段二:合资试水,全国汽车“三大三小”之一小(1985~1997)

  这个阶段,广州市汽车产业尝试采取福特制生产方式,并积极进行中外合资尝试,引入法国标致成为全国“三大三小”汽车基地中的“一小”。产业总体表现为:市场经济初期外资驱动下以零部件外来组装为主的汽车生产,但是总体技术创新落后,产销规模小,巅峰产量突破2万辆,销量1.2万辆,全国占比不足1%。

1985年3月15日,由广州汽车厂、法国标致汽车等五家企业合资成立了广州标致汽车公司,但法国标致方面仅仅占股22%,只是希望通过CKD组件赚钱,既不给到车辆改型权,也不愿意推进国产化,这让广州标致的产品逐渐跟不上时代需求,广州标致汽车公司于1998年破产,并留下29.6亿元的财务负债。

  从空间分布上看,这个时期的汽车企业围绕广佛交界区域、沿广佛市中心城区原客货汽车整车厂扩散,在空间总体格局上呈整体分散、局部弱集特征,但标致汽车厂周边因零部件未实现本地化生产而未能形成集聚。

这个时期广佛产业联系弱,仅通过“星期六工程师”产生联系——广东省科委1987年做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广州的一些科研单位,约有8-10%的科技人员在从事“星期六工程师”活动。


图片

  (图源:作者自绘,数据来源于工商登记数据)
  

  阶段三:合资崛起,集群化产业化特征凸显(1998-2009)

  这个阶段,广州积极引入日系品牌,合资车企崛起,大多采用精益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地位居全国“六大汽车生产基地”前列。产业总体表现为:日系国产化下以合资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为主的“广州整车,佛山配套”区域分工合作,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技术创新获得突破,产销规模大。2009年,产能达116.4万辆,全国占比8.4%,居全国第一。

  本时期汽车产业空间格局重塑,呈现以整车基地为核心,朝郊区扩散发展的“U”型空间形态,初步形成“三大整车两大零部件集群”,合资整车带动集聚,表现为依托整车厂核心圈层扩散、围绕整车厂形成规模化零部件产业园区集群。

1998年、2001年、2004年,中日合资的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广汽丰田分别在黄埔区、花都区、南沙区成立。2005年,广汽集团成立。2006年,广汽本田增城工厂正式落成。2007年,以爱信精机(佛山)、佛山丰田纺织等为代表的日系零部件一二级供应商在佛山南海、禅城等地布局。


 (图源:作者自绘,数据来源于工商登记数据)
  

  阶段四:自主品牌崛起,产业集群持续扩大(2010至今)

  这个阶段,广州市汽车企业由精益生产方式向多元模式发展,引入多元品牌,传统汽车居全国前列,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较滞后。产业表现为:日系主导下多元整车区域竞合发展,产业链生态化,新能源汽车量少技术创新多。至2021年广州市年产传统燃油汽车296.6万辆,全国占11.37%,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产14.5万辆,全国占5%。

  此阶段,汽车企业空间分布在“U”型空间原有基础上集聚扩散,形成“八大整车四大零部件集群”,表现为依托整车厂核心圈层扩散、交通成本制约下“零部件-整车”的中心边缘结构,规模化零部件产业园区集群。

  2010年,广汽集团建成广汽研究院,广汽传祺在番禺建成投产;2011年,一汽大众项目落户佛山南海区;2012年,北汽项目落户广州增城;2013年,北汽福田整车落户佛山三水,增城日立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举办;2016年广汽菲亚特在番禺建成投产;2017年,广汽埃安在番禺设厂;2020年小鹏落户黄埔。


图片

(图源:作者自绘,数据来源于工商登记数据)
  

  (2)现状特征

  2021年,广东省汽车年产约338.45万辆,广州年产约为296.6万辆,其中传统汽车产量为282.1万辆,占全省的87.6% ,工业总产值6118亿元。2021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4.5万辆,占全国比重5%,与上海(63.5万辆,18%)、柳州(42.65万辆,12.09%)等城市存在差距。
  

图片

  2021年全国各省份汽车总产量(万辆)

(图源:作者自绘,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年鉴)

  

  目前,广佛地区已形成花都东风日产、黄埔广汽本田、黄埔小鹏整车基地、增城北汽、番禺广汽乘用车、番禺广汽埃安、南沙广汽丰田和南海一汽大众8大整车厂以及东部(黄埔、增城)、南部(南沙、番禺)、北部(花都、从化)、西部(南海、禅城)4大产业集群

  

广佛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分布图
  (图源:作者自绘,数据来源于广州市工信局、各车企官网)
  

  三、新形势下广州汽车产业链发展建议

  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占据舆论焦点,汽车“新四化”概念逐渐成为车企、业内和群众耳边高频率出现的词汇。汽车“新四化”即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电动化指的是新能源动力系统领域;智能化指的是无人驾驶或者驾驶辅助子系统;网联化指的是车联网布局;共享化指的是汽车共享与移动出行。汽车“新四化”新趋势带来了“马路上的革命”。

面对汽车“新四化”趋势,广州需要审时度势,采取相应发展策略,对广州汽车产业链进行“优链”、“强链”、“补链”,激发新动能,推动广州汽车产业迈上新台阶。


图片

广州汽车产业链构成及发展方向

  (图源:作者自绘)  

      并道超车,双链耦合  

      1、高位谋划,结合战略导向,聚焦前沿科技,部署一系列的前瞻性项目和措施。

如以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系统为核心的车载计算平台是未来汽车的“大脑”,相关企业将进阶为汽车重要供应商,甚至掌握产业链创新链主导权。应基于传统汽车基础,大力强化车载计算平台、车载芯片,“三电”系统等环节。 

      2、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育引入研发中心、强化风投资本等。


      创新驱动,空间优化 

      1、聚焦都市型战略创新区域,强化跨产业集群的创新,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西岸-白云湖数字科技城、临空经济区、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园为核心,推进车载计算平台领域企业集聚发展和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驱动未来发展。  

      2、推进北部、东部、南部汽车基地的新能源汽车增资扩产,促进核心关键部件企业集聚。

      3、加快广州增芯、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等芯片项目建设,同时,强化汽车产业上下游生态发展,发展汽车后市场。

  

“一核三极多节点”空间发展格局 

(图源:《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

  

  (3)近地化、专业化

  重构零部件产业空间

  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产业生态。 

      1、推行“供应商AB近地化策略”、“紧缺部件、材料适度库存储备”等政策,立足“432”园区统筹资源要素供给,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生态、近地化构建“432”产业园区,提升产业链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2、通过全面评估全市汽车产业用地增量空间和存量资源,探索在黄埔、番禺、南沙等区域建设高品质、专业化零部件“特色”园区,进一步强化产业园区的专业化水平,统筹引导向电子信息、智能座舱、智能传感、自动驾驶等专业化园区转型和提升。


图片


  工业产业区块(汽车主导园区)产业用地分析图
  (图源:作者自绘,数据来源于土地调查数据及相关规划)
  

      (4)靠前谋划,完善配套 

      1、加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推广应用,在社区、村居停车位推进直流快充、交流慢充结合的“村村通”“镇镇通”充电桩建设,做好充电站建设运营。  

      2、提前谋划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加快出台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标准,并将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验收。  

      3、建立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加强售后运维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 Dicken, P. (2007). Global shift: Reshaping the global economic map in the 21st Century. Guilford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