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由市工信局主办的“共谋成果转化·共铸精准未来——市区筹建IVD产业园暨项目对接会”在广州生物岛成功举行,市工信、卫健、投发等部门和荔湾区、黄埔区、南沙区、增城区等区以及IVD产业上下游创新企业、科研机构及投资机构代表参加,围绕IVD产业联盟组建、生态构建、成果转化路径、项目落地及园区建设等话题展开深度探讨,推动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产业联盟,释放全链动能
会议现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玉印指出,抓IVD产业是落实广州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之细分赛道的实际行动,钟南山院士多次建议广州应大力发展IVD和LDT行业。目前广州IVD上游器械仪器设备领域自主生产不足,但拥有国内领先的庞大医疗市场与场景,有条件补齐产业链短板,将“小而美”的IVD产业打造为国家级产业集群。特别是,在商务部将部分外资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背景下,广州将加速国产替代进程、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优化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金域医学集团董事长梁耀铭指出,广州市IVD产业联盟、筹建IVD产业创新联合实体的具体方案,聚焦具有研究优势的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等,点明了联盟发展方向、目标和近期重点任务。
院企精准对接,优化创新生态
会上,IVD产业创新企业介绍了核心技术及创新成果,从资金需求、注册支持、项目申报、数据共享和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出发展要素保障。科研院所方面,广州国家实验室、广医第一附属医院介绍了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探索成果转化新模式、全国LDT试点经验等相关工作,院企一致认为组建IVD产业联盟、建设产业园区将加速创新资源跨区域联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多方协同下,广州IVD产业正加速形成“企业创新研发、院所支撑转化、政策引导生态”的创新格局,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资本赋能创新,加速成果落地
多家投资机构现场讨论热烈,表示广州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国家级科研院所等“富矿”,是投资引企的沃土,将加快释放资本赋能产业的“加速度”,优化完善基金投资孵化体系。参会投资机构与IVD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重点关注源头性、颠覆性创新项目。会议还设立基金对接深度座谈环节,为初创企业提供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周期资金支持。
强化政企协同,共绘产业蓝图
下一步,荔湾、黄埔、南沙、增城等区将通过园区专业化运营、载体培育及政策扶持,运用好平台载体的存量与增量,提供土地、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在场地租金方面探索能免尽免、能减尽减的政策措施,构建园区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新模式,推动IVD产业集群化发展。
展望未来:构建IVD产业生态圈
本次市区筹建IVD产业园暨项目对接会推动“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院所支撑、资本助力”的模式,打造“六个一”(一个特色园区,一个产业联盟,一批专精特新创新企业和若干龙头企业,一个创新平台,一个专项基金,一系列政策举措)特色品牌,推动IVD产业加速向智能化、精准化升级,为疾病早筛、个性化医疗等领域提供更高效解决方案。
名词解释:IVD与LDT。IVD全名叫“in vitrodiagnostic products”,中文译为体外诊断产品,是指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以及药品,IVD作为医疗器械的分支,是指在体外通过对人体体液、细胞和组织等样本进行检测而 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诊断方法。体外诊断是临床诊断信息的重要来源, 能够为医生治疗方案及用药提供重要参考指标,是保证人类健康的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根据罗氏诊断统计,体外诊断能够影响60%的临床治疗方案,但其费用仅占整个临床治疗费用的2%。
LDT(英文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是指由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自行研发、验证、使用的一种测试技术,用于医疗机构或临床实验室,并不以商业形式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