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重点专题 > 广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行业资讯

衣服纽扣布料也能数字化?一场脱胎换骨的数字化变革正在广州发生

信息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0-08-03 字体: [大] [中] [小]

  开篇语

  7月20日,《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正式印发,这是继《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之后,支撑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又一重磅文件。

  当前,全球经济越来越依赖于“数字”的作用。从2014年到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2019年更是高达67.7%,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关键力量。根据我国在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数字经济”时的提法,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都说“全国面料看广东,广东面料看中大”。作为珠三角乃至国内市场的“领头羊”,广州中大纺织商圈聚集了超过10万直接从业人员,每天,这里熙熙攘攘人流如织,到了傍晚收档出货的时间更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这里每天都堵,进出一次货要三四个小时,但是这些货真的都需要进商圈吗?能否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在广州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常务高级副总裁李亚平看来,商圈几十年如一日的繁华背后,纺织行业的难、转型升级的痛正越发凸显。

  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却为这个行业创造了机遇,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正在这个全国最大的面辅料交易市场悄然发生。

  织布机器安装小小传感器

  奇妙的事情在布匹市场发生了

  “传统纺织业以前的问题没那么严重。”李亚平对南都记者表示,快时尚让生产链条一直很长的纺织业遭遇挑战。

  简单来说,纺织产业链包含三大块:上游生产厂家、中游流通商(批发商)、下游服装制造商。在三大块里,又分别包含多个环节,比如上游生产厂就有纱线厂、坯布厂、印染厂等等,批发商又有一级二级三级的区分,服装厂则还涵盖了品牌商。

  在以前传统粗放的“少款多量”时代,以存货取胜,在这一季就把下一季甚至明年的设计都做完了,好不好卖并不知道。但快时尚来临了,今天瞄准一个款,一周后就要让它上市售卖,特点是多款少量,根据销量补货,减少库存。

  当下游交易速度变快后,面料、工艺等上游环节同样也要“跑”起来。而面对冗长的产业链和极度分散的上下游,仅靠人力,信息很难快速传递。这就导致了行业困境——下游服装厂找不到适合的面辅料,中间的备货商卖不出备货,上游生产厂开机率不足。

  致景科技正是从“每个环节都过得不舒服”的纺织业中,看到了商机。2013年,致景科技在中大纺织商圈起家,针对三大板块研发三个平台:面辅料生产要素平台、面辅料制造平台和智能制造平台,试图对纺织全链条数字化改造,重构其产业链。

  企业接入对应的平台后,品牌商可以在智能制造平台上寻找合适的服装加工厂,服装加工厂可在面辅料制造平台上购买服装面辅料,面辅料备货商可在生产要素平台购买制作原材料,三个平台将整个生产链连接起来。

  李亚平告诉南都记者,实现生产链全连接,是因为每台生产设备上都安装了一个小小的传感器,能收集该台机器的工作情况,并上传至云端。更重要的是,安装传感器的成本低廉。以织布厂装传感器为例,一个中型的织布厂约有100台生产设备,每台设备安装智能盒子仅需100元成本,也就是一个工厂的数字化改造仅需1万元。

  致景科技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国内市场70%面辅料供应商与10%服装加工厂接入面辅料交易平台,去年一年为大约40万台织布机安装了传感器,而中国整个行业的织布机数量为150万台。2019年,致景科技完成D轮3亿美元融资。

  中大纺织商圈目前拥有59个分市场、商铺约2.3万间,服装面料、辅料等经营品种超10万种。直接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关联产业人群超过200万人,年交易额估算超过2000亿元,是世界知名、国内首屈一指的面辅料纺织品交易集聚区,是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重要纺织产业链节点。

  在广州,像这样的专业批发市场还有不少。据媒体报道,2018年广州市共有713个专业市场,市场商户逾80万户,市场年交易总额超一万亿元人民币,在纺织服装、鞋业、皮革皮具、水产品等领域均具有较强的行业影响力和辐射力。

  和纺织业一样,大多数传统制造业门类都处在数字化转型的十字路口。而从致景科技可以看出,隐藏在传统商贸里的产业数字化的巨大空间,尤其对于“千年商都”广州来说意义非比寻常。

  当然,作为数字经济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不仅仅适用于商贸领域。

  “发展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是手段,‘产业数字化’是目的。数字产业化为数字经济提供核心和关键投入、新的基础设施,为各行各业提供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奠定数字经济发展坚实基础;产业数字化是释放数字技术增长潜力的主战场,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对南都记者如此说道。

  在李亚平看来,商人都是理性的,只为价值买单。技术和产业不具有因果关系,不管是因为遇到好技术而寻找应用场景,还是因为在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而借助数字化改造,两个路径都可行,但核心必须是产生价值。“要‘俯下身’去理解产业,要给用户改变习惯的时间,要依靠合作累积信任。”

  他山之石:江苏南通数字化纺织车间。CFP图

  有优势也有挑战

  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够

  总体来看,无论是数字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广州都有优势。数字产业化方面,广州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全国领先,4K超高清视频板卡出货量、新型显示模组市场占有率均为全球第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增速在13个软件名城中排名首位,且增速连续20年超过15%。

  产业数字化方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稳步推进,二级节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6月底,23个二级节点接入顶级节点(广州),涵盖17个行业,接入企业数量在全国五个顶级节点中领先。广州定制家居成为行业标杆。

  此外,广州在数字新基建和数字化治理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19年底,广州共建成5G基站20246座,而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广州约占全国的1/7;实现公共服务事项100%可网上办理,99.98%办事不用跑。

  广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尽管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数字经济指标体系,但从目前各个研究机构发布的数字经济相关报告来看,近几年广东省数字经济规模皆稳居全国首位,作为广东省“双核”之一的广州市,在各项榜单中也是名列前茅。

  该负责人同时坦言,在发展数字经济的道路上,广州市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流通过程中还存在数据权属不清、数据交易机制不成熟、数据交易监管未完善等问题;二是广州数字技术应用市场规模虽然较大,但数字经济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仍有待加强;三是目前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以简单消费和渠道赋能为主,对于生产端赋能、产业链修复、新消费场景开发等仍需下一步发力。

  此外,广州在加速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方面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不同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多,导致企业转型积极性不高。横向来看,每个行业有自己的特点与数字化转型模式,广州工业门类齐全,行业种类多,单一成熟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难以满足所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目前许多行业尚无成熟经验可循,需要探索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模式与路径。  

  知多D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均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数字产业化,也称为数字经济基础部分,是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的生产与供给,主要包括信息产业,如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及其他新兴技术产业等。

  ●产业数字化,也称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指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比如工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领域的数字化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疫情期间,全国兴起的线上教育、在线医疗,以及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力疫情防控等,还有智能制造、电子商务、O2O,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电子政务等带来的贡献等等。

   探索数字要素高效流通

  广州把最难的摆在了首位

  今年3月30日,《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下称“数字经济22条”)印发。它不仅是广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第一份纲领性政策文件,也是广州面向全球第一份数字经济领域招商引才的宣言书。

  “作为一线城市,广州要树立标准,让广东、全国甚至全球都知道广州即将围绕哪些方面开展工作,那么他们在投资时、找合作伙伴时、找技术落地时,就会考虑广州。”广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数字经济22条”中,建设数字经济创新要素安全高效流通试验区被摆在了首位,难度却是最大的。

  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据,就像农业时代的土地和劳动力、工业时代的技术和资本一样,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数据是其最关键的生产要素,它的流通在广义上涵盖了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监管等各个环节。数据从哪里来?属于谁?谁来使用?可以用数据干什么?谁来监管?都是挑战。

  去年10月,《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印发,广东作为六大试验区之一,被赋予的首要任务就是粤港澳规则对接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与此相呼应,尽管因涉及重大体制机制改革而难度倍增,广州依然决定做那个探路者。

  广州已经在探索。南沙自贸区挂牌5周年以来,逐步摸索出了一些粤港澳三地规则对接和创新要素流通的方法,比如,港澳人员线上税收实名认证。如今,港澳人员登录广东税务微信公众号实名认证渠道选择“银联银行卡实名认证”后,便可进行线上实名注册,且无论是在内地还是港澳办理的银联卡均可纳入认证范围。

  此外,除了内地居民身份证、港澳居民居住证之外,还增加了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护照等作为实名注册证件。

  瞄准“高精尖缺”

  希望新技术在广州率先应用

  除了粤港澳数字要素流通试验田,“数字经济22条”对广州还规划了两个定位,即全国数字核心技术策源地和全球数字产业变革新标杆。由此可见,它们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从大湾区到全国、再到全球。

  对于打造全国技术策源地,“数字经济22条”提出了计算生物、分布式云、高并发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核心算法、5G射频滤波器等一系列“高精尖缺”领域的未来技术需求和前沿产业布局。

  一方面,这些前沿产业竞争相对弱势,一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势必推动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新兴产业的体量和比重,形成规模集聚和协同效应,以便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助力广州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有利地位。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的基础,“高精尖缺”领域数字技术的创新突破,能为实体经济创造新动能,激发新业态新模式,助力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增大,为广州未来经济转型、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广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些听起来高端、前沿的技术实际上离我们并不远。以边缘计算为例,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企业一定会向数据要利润。如果企业不具备独立的数据中心,就要依赖于边缘计算数据中心来为其提供服务。“哪些数据是不需要的,哪些经过分析后是需要的,企业一定会上传到自己的系统,这些都要靠边缘计算解决,在广州布局的前沿产业中,很可能率先取得突破的就是边缘计算。”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很多新技术能够率先在广州进行试验应用,首先是因为广州对外界展示的态度。“只要是好的技术,我们就希望第一个落地场景能够放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打造全球数字产业变革新标杆方面,结合前述广州市已有的产业优势,预计5G、工业互联网、4K超高清视频、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数字创意等产业,将加速形成数字经济新动能。

  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日趋多元化。这是6月3日在法国巴黎拍摄的追踪新冠病毒传播途径的手机应用程序StopCovid。法国负责数字经济产业事务的国务秘书塞德里克·奥说,希望尽可能多的人使用这一程序。

  首批打造20个应用场景

  预计医疗、教育、交通领域首先突

  到2022年,广州要建成超过8个数据要素流通治理重大创新成果、15个重大创新实验平台、30个重大产业转型升级工程、100个技术领先的优质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并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领域形成一批数字化治理成果。

  据悉,在广州市工信局牵头下,初步拟定分批次开放这100个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首批聚焦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医疗、文旅、商贸、金融、城市管理、安防等10个领域,打造20个优质应用场景。遴选标准为符合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建设需求迫切、技术路线先进、应用价值明显的场景需求。

  南都记者获悉,在遴选时,首先考虑的是让政府拥抱数字化,提升政府部门自身的数字化水平,推动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数据交换。其次,还要让企业的能力与场景开放的需求进行匹配,而这其中必须制定一个规则,要在现有的体制机制框架下筛选出哪些是可以开放的。

  “从我市供应商层面看,教育、交通、医疗、安防行业的解决方案服务商占据较大比重,且在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领域场景丰富,预计未来我市在医疗、教育、交通领域会首先取得突破。”广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自动驾驶汽车车顶的部件

  除了面向全球征集示范场景解决方案,接下来广州还将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数据要素改革试点落地,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探索出具有广州特色的数字经济创新要素高效流通体系和数据要素安全高效治理模式。

  今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是中央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第一份文件,“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一,被正式纳入到国家所定义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中。

  “目前,广州正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为核心推动数据要素高效流通体制机制创新,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文件,后续将陆续推出。”广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统筹:裘萍

  执行统筹:南都记者 冯芸清

  采写:南都记者 冯芸清 实习记者 梁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