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重点专题 > 广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行业资讯

广州,“厚”实力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22-09-06 字体: [大] [中] [小]

  8月25日,广汽集团发布两则重磅公告,投资109亿元设立自主电池公司,今年底开工建设电池生产基地。

  两项总投资近150亿元的新项目,直指核心产品的核心技术,新建电芯生产车间、研发中心、电池安全实验室,量产极速充电动力电池电芯,旨在大幅降低成本,解决产业链条痛点。

  在二季度超预期因素影响下,今天加大投资,明天实力保障,这是广汽集团对今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销逆势成倍增长的敏锐嗅觉,也是广州国企勇当全国国资国企改革的排头兵和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的缩影。

  广州国企资产总额已达5.5万亿元,营业收入首破万亿,在3家世界500强企业、34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广州国资板块”引领下,今年承担199个攻城拔寨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378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1/4。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广州国企积极“自转、公转”同发力,更好发挥带动示范作用。

  广州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国企落实工业投资218亿元,充分发挥抓手、杠杆、引擎作用,全力保障城市高效运转,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土互动

  市属国企南沙投资将破千亿元

  “厚”实力,最直观的,是投资本土。

  2021年,广州市国资国企与番禺、花都、白云等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开展64个公司或项目的签约、落地工作,效果明显。今年,区企对接持续火热开展。

  6月9日,一场“踔厉奋进,共创未来”主题合作交流活动在南沙举行。广州市国资委率市属国企组成考察团,到南沙实地考察,在人工智能、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要领域,现场签下了投资金额达410亿元的50多个新项目。

  此举之后,广州国企近年在南沙投资项目,即将破千亿元!广州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在建项目总投资超946.11亿元,还有13个意向合作项目,投资预计超过223亿元。

  投资本土,带来双赢。一方面,区企互动为南沙实现2021年在地劳动生产总值582.1亿元,同比增长11.1%;另一方面,投资南沙也为20家国企2021年实现营收2222.7亿元,同比增长22.6%。

  今年,一个更为广阔的产业平台正在搭建。

  白云罗冲围金沙湾打造1个产融示范新城;

  广建黄埔金博园区、聚龙湾现代服务产业园、广智南沙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广药白云医药基地、无线电二棉厂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5大重点产业价值园区;

  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无线电黄埔海格广电信息园、珠江钢琴创梦园、TIT文化创意园、越秀国家级综合田园示范区形成“X个企业”为主的特色产业片区。

  这是广州国资国企全力打造的“1+5+X”国资产业片区,15平方公里面积内,预计带动总投资高达3000亿元,年产值约1万亿元,为导入和培育广州亟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空间载体。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也是广州国资国企积极“自转、公转”同发力的应有之义。

  目前,城投集团筹集机场三期建设资金1700亿元,机场三期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加快推进。珠三角城际轨道项目和珠三角公司股权移交完成,8条总投资3000多亿元的新开工项目加速建设。

  纵观“十四五”,广州国企建设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基础设施类项目,将实现新增轨道里程370公里、高快速路通车里程250公里、排水管网2300公里,港口新增货物吞吐量44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50万标箱等喜人目标,电力控制装机容量、天然气年供气规模更将实现倍增。

  “要充分发挥国企汇聚、策源和辐射的实力。”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省科技革命与技术预见智库主任张振刚认为,国有企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广州市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的关键力量,其发展动能、潜能和势能将助力广州实现企业能力、产业能效和城市能级的显著提升。

  项目引领

  夯实“产业链”延伸“资本链”

  “厚”实力,最有效的,是项目抓手。

  在今年的新一轮投资中,广州国企优化工业投资结构,落实工业投资218亿元,力争完成225亿元,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新增产值2400亿元。

  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产业一批增量工业投资重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

  一方面,夯实“产业链”亮点纷呈,通过龙头带动,在各产业领域培养一批链主企业。

  从“大”的基建看,今年1—7月,广州新能源汽车产值、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3倍。广州国企抢抓机遇,提出做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力争今年产值达到254亿元,实现64%的大幅增长。广州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去年成立,今年力争新增合同200亿元,2025年力争新增合同500亿元。

  从“小”的民生看,广州酒家、风行、王老吉、珠啤、浪奇等正在大力发展、布局食品及快消品产业链。

  广州酒家集团董事长徐伟兵直言,在广东省出台预制菜产业相关措施后,广州、肇庆、江门、佛山等多个地市企业闻声而动,建设预制菜产业园、打造预制菜产业联盟、推动预制菜产业“抱团出海”。

  “‘食在广州’城市名片深入人心,广州酒家精耕预制菜30余年,将向全链条布局,打造预制菜产业的平台,让上下游都参与进来,实现产业链利益共享。”徐伟兵说。

  另一方面,延伸“资本链”助力扩容,通过将资本链转化为产业链,加速产业链与资本链对接融合,打造链网工程,做大产业规模。

  今年,广州国企力争新增IPO上市公司3家,拆分广汽埃安独立上市,中科江南分拆上市已获中国证监会注册,加快永兴环保上市进程。推进山河智能、苏交科、博世科等国有并购外地企业“产业回流”,在广州实施新的战略布局。

  就在近日,广汽埃安A轮引战增资项目在广州产权交易所挂牌。本次股改完成后,广汽埃安将择机上市,打造新能源汽车品牌科创板第一股。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表示,要通过融资方式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竞争,有力提升品牌影响力。

  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论企业合作的平台还是产业项目,广州实力本质都来源于国企改革激发的活力、来源于创新驱动打造的高质量发展引擎。

  2020年启动至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即将全面完成。广州国企树立起了国企改革“广州样板”,累计推进混改项目超500个;广州国企打造了资本运作“广州模式”,新增(含收购)上市公司12家,全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34家;广州国企形成了资源集聚“国资片区”,新组建广州交易集团、人才集团、轨道交通投资集团。

  改革的顺利实施,是创新的有力支撑。广州国企研发投入年均增速达16%,拥有专利授权量超1.7万项,工业企业年研发强度接近4%。无线电集团现金智能设备和军用通信导航设备、广药生物医药、广州地铁轨道交通、广州工控机械装备、广州环投固危废处理等多个产业链关键节点取得突破、行业领先。广州国资国企进而提出,今年要确保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保持65%以上。

  可以预见,广州全力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将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更大的贡献。

  样本

  广州工控:“三链”融合助力制造业立市

  2022中国制冷展8月刚刚在重庆落下帷幕,来自广州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工控”)旗下的万宝压缩机携商用、变频、涡旋即定频系列特色机型精彩亮相,其中新能源高效卧式涡旋压缩机(自主化轨道车辆变频空调用)获得“2022年中国制冷展创新产品”称号。

  这则喜讯距离广州工控万宝压缩机有限公司从化基地投产才刚过一个月,堪称广州工控强化资本链、产业链、创新链布局,推动“三链”融合助力制造业立市的新典型。

  工厂生产效率将提升40%

  走在广州工控万宝压缩机有限公司从化基地一期工厂里,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元素随处可见。

  在压缩机外壳的焊接环节,生产线采用全自动化机器焊接,避免人力在操作中的安全隐患。在机器人的精确控制下,焊接效果也更加理想。

  一个绿色封闭式“小房间”里,正在进行氦气检漏工作。“每一个压缩机在制作过程中都要进行这个环节,以前是‘水检’,即把压缩机放进水里,如果冒气泡就说明密封性不够好。现在我们冰箱压缩机行业首创采用机器控制的氦气自动化检漏,相比传统水检节省大量人力成本,比起人工观察记忆可靠性更高。”广州工控万宝压缩机有限公司工艺装备部主任工程师黄建铭介绍。

  在气缸座全自动化生产线上,从气缸座毛坯自动上线到气缸座半成品完工均为全自动化生产,设备能兼容不同型号的气缸座生产需求,设备工装及刀具能够快速安装及拆卸,快速实现不同产品间的切换。

  目前,从化基地生产效率提升40%,直接减少30%人工,质量水平提升20%,单台能耗降低10%,最大限度地削减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全面增强了制造力和竞争力,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达产后,从化基地总产能将达2100万台/年,预计年产值约达19亿元,年利润1.25亿元,新增就业1700人左右。

  制造全链条全方位升级

  从化基地的现代智能工厂产业模式是广州工控“三链”融合的缩影。

  “2022年以来,广州工控不断强化资本链布局,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目前已决策投资项目共95项,其中全口径在地工业投资同比大幅增长。”广州工控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洪素丽表示,该公司还引导山河智能在穗设立华南智能装备产业园、推动润邦股份在广东沿海区域建设南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逐步引进优质资源,实现“以投促引促产”。此外,该公司牵头设立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专项母基金,为全市先进制造产业发展及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提供强有力的产业协同能力和发展动能支持。

  在强化产业链布局方面,广州工控聚力培育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广州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发挥广州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分链主作用,服务城市建设和本地产业发展。同时,黄埔湾区绿色化工数字交易园区、南沙广州电缆大湾区输配电产业园建设等市区联动,也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广州工业补链强链延链。

  制造业立市离不开创新协同。广州工控除了强化资本链、产业链布局外,更构建起“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提升“广州制造”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从“制造”到“智造”。“目前,我们与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季华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和创新研发平台开展合作,初步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加速转化创新成果。”广州工控中央研究院创新中心副主任杨晓光介绍,2022年上半年集团累计研发投入10.15亿元,同比增长29.1%。同时,广州工控集团在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基础上加快孵化和壮大“专精特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