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9月2日公布《广州珠江沿岸地区高质量发展带工信产业导则》(下称“《产业导则》”),广州将在珠江沿岸重点打造12个滨江高端产业园,助力珠江沿岸地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集中承载区和高质量发展带。
这12个滨江高端产业园分别是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广州西岸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产业园、聚龙湾科创总部经济区、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南岸起步区、鱼珠湾商务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核心片区、穗港智造合作区—智能智造合作园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广州五羊新城创新活力区、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园。
这12个滨江高端产业园分布于珠江前航道、珠江后航道、珠江西航道两岸以及珠江出海口区域,涉及越秀、天河、荔湾、黄埔、海珠、番禺、白云、南沙8个区,总面积约81.87平方公里。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12个滨江高端产业园将聚焦城市产业空间革新,利用自身空间格局及产业基础、资源禀赋,锚定数字经济为主导方向,构建高端产业承载空间,统筹推动珠江沿岸地区产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
打造2个营收(产值)千亿级园区
珠江沿岸地区高质量发展带不会冒进,将按“鼓励发展+审慎导入”的模式稳步进行,产业发展共设置了两组目标。
第一组是到2023年,属地区政府“一园一策”高标准推动园区建设和产业导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发挥“链主”企业生态主导效应,引进培育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成为园区主导产业。
第二组是到2025年,建成一批空间布局合理、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主导产业突出、土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配套完善的高端产业园区,力争打造2个营收(产值)千亿级及若干百亿级园区,使其成为广州市“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打造数产融合标杆城市先行区。
值得注意的是,珠江沿岸地区高质量发展带始终坚持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产业互联网作为产业数字化和提质增效的主要路径,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
同时,以链群联动为支撑。以“链长制”为抓手,促进珠江沿岸地区产业从集聚化向集群化发展跃升,加快形成“链式整合、集群带动、协同发展”新格局。
审慎导入传统制造业生产制造环节
从产业布局与产业导入角度看,这12个滨江高端产业园鼓励发展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先进制造业总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现代金融服务业、高端商贸业。
但是,《产业导则》建议审慎导入食品、家具、造纸和纸制品、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金属制品等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制造环节(研发、中试、设计、营销、财务、技术服务等非生产制造环节除外),确需导入生产制造环节的,应深入评估环保、安全、交通等方面影响,促进产业统筹发展。
《产业导则》要求,推动12个滨江高端产业园与珠江沿岸其余25个价值园区联动发展,鼓励珠江沿岸的食品制造、船舶制造等传统老旧工厂加快改造提质增效。支持“工改新”等产业用地新模式,利用现有工业用地引入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支持建设现代都市工业产业园。鼓励建设综合智慧能源,提高园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形成“一带两核十片”空间新格局
从产业载体与产业融合角度看,这12个滨江高端产业园将形成“一带两核十片”的空间发展新格局。
“一带”指一条高质量发展带。以珠江为空间纽带,以数字经济为产业链条,串联沿江发展片区,加速一江两岸高端生产要素流动,打造展示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沿江高端产业高质量发展带。
“两核”指两个智核。以广州大学城、广州西岸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为高端智核,依托科教资源及科研实力,强化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基础理论和算法研究,加快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基础平台和软硬件研发,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打造一批公共实验室和科技孵化平台,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技术联盟、产业基地。
“十片”指十个产业化片区。围绕分布于珠江两岸的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聚龙湾科创总部经济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南岸起步区、鱼珠湾商务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核心片区、穗港智造合作区—智能智造合作园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广州五羊新城创新活力区、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园等十个产业承载空间,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导则》是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重要举措,将统筹引导珠江沿岸地区工信产业规划和产业导入,推动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产业集群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将珠江沿岸地区奋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集中承载区和高质量发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