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20242679号建议的答复

信息来源:创业创新服务处 时间:2024-04-30 字体: [大] [中] [小]

魏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专精特新”铸基的世界一流企业群的建议》(第20242679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科学技术局进行了研究办理,并与您在4月27日进行沟通,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在市委“1312”思路举措中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和批示指示,要求培育更多小巨人、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已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8家,占全省的16.23%(含深圳,下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847家,占全省的31.27%;创新型中小企业8686家,占全省的20.29%。培育4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6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一)建立市区两级政策矩阵。出台了《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开展梯度培育、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三品提升、数字赋能、融资提速、生态优化、营收倍增等八大行动,持续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和质量。黄埔、花都、南沙、番禺等区相继出台配套政策,对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给予奖励。

  (二)建立逐级递进培育体系。一是出台《广州市优质中小企业梯队培育方案》,对优质中小企业实行分类扶持,对于企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开展首贷贴息、担保费补助等扶持政策;对于新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对企业上年度开展的贷款贴息业务给予贴息,单个企业补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对于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财政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励,对各级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上市挂牌业务中产生的费用给予最高300万元补助。二是及时梳理解决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土地、资金、原材料供应、用工、用能等问题,开展“百人百企”驻企服务攻坚行动,深入一线、深入车间、深入班组当好企业的“联络员”和“服务员”,为企业纾困解难。三是举办“广聚群链 湾区启航”产业链供需对接系列活动23场次,推动“链主”企业与“链上企业”开展供需对接、适配采购、场景应用,促成签订93项合作协议,招引40个在穗投资项目。

  (三)优化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环境。一是利用政府引导基金支持企业融资。推动设立1500亿产投母基金和500亿创投母基金,广州科创母基金已落地29子基金,实缴规模215亿元,累计投资广州项目130个。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以“子基金+直投”模式累计投资企业项目334个,累计投资额超120亿元。二是举办新金融赋能“专精特新”银企对接会。引导金融机构推出“善新贷”“小微科创贷”“智造精新贷”等专属信贷产品,以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专精特新企业。实施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针对绿色低碳、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风险补偿比例可提高至65%。三是持续实施企业上市“领头羊”行动。形成摸查储备、培训辅导、路演对接、协调帮扶、奖励补贴等全过程的发展服务和风险防控链条,目前全市已有59家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四是印发《广州市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提出强化银行信贷供给、加大保险资金投入、加快科技企业上市、强化引导基金引领作用、营造风投创投良好环境、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服务等13条具体措施,构建功能互补、运行顺畅,需求相匹配、生态可持续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体系。

  (四)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出台《广州市关于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系统配置政策、资金、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激发企业在科技创新体系中活力和动力。截至2023年底,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1.3万家。支持企业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获批 43家,其中2023年认定获批6家。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产业集群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建设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23年全市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新增备案3933人次,28家企业入选广东省“产教评”产业技能生态链首批链主培育单位名单。印发《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实施办法》,累计发放人才绿卡14778张。

  (五)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出台“四化”平台专项行动若干措施、“四化”平台赋能企业实施方案,遴选122家“四化”赋能重点平台,为33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提供免费的“四化”评估诊断服务并出具评估诊断报告,指导平台商“量身定制”改造方案,推动上线“穗智转”公共服务平台,发布120余个行业改造解决方案,已完成技术适配150多家。入选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制定出台实施方案、牵引平台遴选通知等政策文件,推进试点工作落细落实。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以政策措施为支撑,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牵头抓好《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实施,加快建立民营经济统计运行监测体系,制定出台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等措施,统筹推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小升规、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工作,做好工信部、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营造关心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良好氛围。

  (二)以梯度培育为抓手,进一步壮大优质企业群体。持续开展进阶“小巨人”培育活动,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通过组织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申报辅导、针对性补短板等形式,支持更多企业入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一批小微企业上规模发展,联动税务部门、各区建立小升规培育库,优化小升规支持政策,努力完成新增小升规企业800家的目标任务。坚持组织中小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引导中小企业健全管理机制,提升企业效益。继续实施人才绿卡等制度,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落户、子女入学、就医和购房等问题。加大力度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遴选一批专精特新产业园。

  (三)以多元举措为支撑,进一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系列活动,推动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常态化对接协作机制。联合省股权交易中心开展专精特新企业资本市场服务试点工作,会同市委金融办推进上市领头羊培育活动,抢抓“北交所”扩容机会推动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融资。加强普惠机制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知识产权质押风险补偿基金等互补作用,扩大信贷风险补偿覆盖面。进一步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持续开展批量担保业务,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积极推广“粤信融”“信易贷”“中小融”、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线上产融对接平台,提高产融对接效率。

  (四)以数字化为牵引,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四化”平台赋能专项行动,力争为超300家工业企业提供评估诊断、“四化”改造等服务,“一企一策”打造50个以上“四化”改造试点示范项目,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和智能工厂。加快推进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争取到2025年底,推动不少于350家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改造完成后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推选不少于2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标杆案例。

  (五)以链长制为带动,进一步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组织“广聚群链、湾区启航”供需对接系列活动,发动本地链主企业、本地龙头企业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放供应链和场景应用,共享生产要素,吸引上游企业参与下游企业产品开发,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整体配套、有机衔接。组织发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展参会,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抢订单”“争市场”。

  感谢您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复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4月29日

  (联系人:冯春健,联系电话:83511389,1882007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