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第20242530号建议的答复

信息来源: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处 时间:2024-04-29 字体: [大] [中] [小]

冯翰新代表:

  您提出的《推动广州民营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建议》(第20242530号)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4月18日和4月22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立足“不愿转”的问题,加强宣传和激励,凝聚转型共识的建议

  我市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度重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陆续出台了《广州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进“四化”平台赋能企业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利用政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在统筹推动方面。一是积极开展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工业绿色发展大会、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时尚产业大会等主场活动,展示我市制造业优秀案例,现场展览交流,帮助企业了解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和新兴技术,加快规上工业企业、传统中小制造业企业、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实现转型升级。二是聚焦智能制造。开展工信部2023年智能制造示范行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等专项工作,我市达意隆、因湃科技、广合科技等3家企业入选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占全省入选的43%;芬尼克兹、广日电梯等13家企业入选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占全省入选的46%,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7家企业入选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17家企业入选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含央企在穗企业)。三是积极培育灯塔工厂。目前,广州已培育3家(宝洁广州黄埔工厂、美的空调广州南沙工厂和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灯塔工厂,数量位居广东省(8座)第一,在全国各大城市居于前列。其中,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成为全球唯一一座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

  在宣传带动方面。利用“四化”平台赋能企业专项行动,2023年全年组织“四化”政策宣贯培训活动超30余场,通过“政府讲政策、智库讲方法、企业讲案例”,累计向超1500家企业宣传“四化”平台赋能专项行动实施路径、支持政策等,提高惠企政策知晓度、参与度。2024年发布“四化”改造项目入库申报指南后,于今年4月面向企业组织召开了“四化”改造项目入库申报指南宣讲会,解读政策及申报指南。

  在数字化转型倍增行动方面。我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以“四化”平台赋能专项行动、广东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为抓手,形成规上工业企业和中小企业相互补充、“点”式转型与“链”式转型相互结合的数字化转型模式,计划到2025年底打造200家左右融合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示范效应好的“四化”试点示范企业,推动不少于350家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带动2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提质增效。推选出一批“转型成效好、示范带动强、对外赋能优”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标杆案例,面向中小企业推广应用,使企业能够“看样学样”,发挥出数字化转型倍增效果,逐步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

  二、关于立足“不敢转”的问题,加强示范和支持,降低探索成本的建议

  在常态化跟踪服务方面。一是持续强化暖企服务,做好企业的贴心人暖心人。做好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重点领域企业的针对性调研,扎实推进困难诉求的解决。二是依托“链长制”,通过示范激励和资金引导,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头雁效应,推动树根互联与行业龙头企业联合打造了20个产业链平台,搭建起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和产业金融的创新链,带动一大批上中下游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三是在政府推动下,由国家级智库单位、运营商、平台服务商等10家单位发起成立广州市制造业“四化”促进联盟,形成了政府指导、智库+平台共同促进的“四化”平台赋能转型体系。

  在融资支持方面。一是持续发挥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作用。延续实施普惠机制年度资金补偿总额提高至不超过10亿元有关安排,持续发挥普惠机制作用。截至2024年2月末,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30家合作银行机构实际投放贷款2115.2亿元,实际投放超过70.2万笔,共惠及企业19.5万余户,户均108.2万元,在提高金融机构风险保障同时,降低融资成本。二是发挥保理精准服务重要作用。指导中铁建保理、中铁保理、天翼保理、中化学保理等央企背景行业头部企业通过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服务客户超12万户。三是发挥“粤信融”“中小融”“信易贷”等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作用,截至2023年12月末,“粤信融”平台广州地区注册中小微企业约23.47万家,上线232款信贷产品,累计放款金额2088.39亿元;“中小融”平台广州地区共57家银行机构上线116款产品,累计为656家中小微企业放款31.24亿元。四是通过广州市制造业“四化”促进联盟,大力建设广州市“四化”服务基地,发挥广州金服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优势,积极入驻广州市“四化”服务基地,针对企业的诊断分析遴选出一批重点支持的“四化”企业,推动银行加大对“四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打造“四化贷”专属产品,同时设立线下金融服务点,整合金融资源、金融政策、金融产品等,线上利用“穗智转”公共平台打造金融专区,为企业提供在股权融资、“四化贷”产品、转续贷业务、信贷产品匹配等的全方位、专业化服务,畅通投融资渠道,助力“四化”转型企业获得便捷的线上化金融咨询及服务支持。

  在人才支持方面。一是在2016年4月以来,我市着眼于满足非广州户籍人才在穗子女入学、购车、购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解决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问题,在全国一线城市率先实行了人才绿卡制度。2023年6月,我市印发了新的《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实施办法》。截至2024年2月,累计发放人才绿卡14778张,含主卡11947张,副卡2109张。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由市人社局会同市公安部门修订印发《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优化调整我市入户要求和申报审核流程,简化申报材料和优化办理流程,精准放宽学历人才的社保年限要求,将学历类的人才社保要求从6个月降低到1个月。

  三、关于立足“不会转”的问题,加强培育和赋能,集聚协同发展的建议

  在构建双线培育体系方面。一是积极培育试点示范,全年培育了赛意信息、亿迅科技2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报推荐蘑菇物联、机智云等6家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48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入选广州市“四化”赋能重点平台,涵盖网络、平台、安全三大要素,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赋能的数字化转型供给资源体系逐步建成。二是联动区级工信部门开展产业招商,赴华大九天、百信科技、索为、忽米等开展上门招商、定制招商,其中华大九天、百信科技已完成落户。三是开展“广聚群链 湾区启航”产业链供需对接系列活动推动“链主”企业与“链上企业”开展供需对接、适配采购、场景应用,促成现场签订近百项合作协议。四是打造以广汽本田为龙头链主的“汽车产业自动化平台”,带动瑞立科密、明珞装备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以南方电网为龙头链主的“智慧电网平台”、带动众源科技、中星智能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形成智慧电网生态;打造以视源电子为龙头链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平台”,带动大彩光电、金众电子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发展,各产业链龙头企业累计带动超1000家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与产业链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合同交易额及投资额超1亿元。

  在实施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计划方面。一是依托“四化”平台赋能专项行动,在国内率先探索企业转型“诊断+治疗”模式,建立“四化”平台“征集-遴选-推广-评价”工作体系,已面向全国遴选并公布三批共122家“四化”赋能重点平台,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工业绿色化服务平台等4大类。形成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全链条,“评估、规划、实施、优化”全流程的专业“资源池”。遴选出工信部电子五所等5家国家级智库机构作为2023年评估诊断机构,已免费为333家规上制造业企业开展“四化”评估诊断服务,对我市企业“四化”发展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并有效引导企业开展“四化”改造。计划在2024年打造一批“四化”改造标杆项目,在企业中应用推广,并在广州市“四化”服务基地进行“四化”成果展示,作为实践教学基地,鼓励中小企业“看样学样”。二是利用中小企业试点城市工作,遴选出符合条件的服务商和龙头企业作为“链主”企业,利用资金扶持的方式鼓励服务商打造行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和产品,面向中小企业进行推广应用,提升数字化转型效率。支持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以商业订单为重要牵引,开放先进技术和应用场景,推动供应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高效协同、安全可控的新型供应链体系。

  感谢您对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4月28日

  (联系人:王军,联系电话:020-83123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