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02156号建议的答复

信息来源:数字产业处 时间:2020-08-31 字体: [大] [中] [小]

穗工信函〔2020〕100号

郭晓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建议》(第20202156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会同市发改委、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8月6日进行了交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有关建议工作开展情况

  (一)出台保障政策,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1.出台首份数字经济纲领文件。2020年4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若干措施》(穗府〔2020〕4号),作为广州首份数字经济纲领性文件,聚焦国家定位、未来技术、重点载体、设施完善、产业支撑、国际开放、关键要素等方面,提出了22条有效提升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能级和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加快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等方面突破,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塑造广州品牌,高质量打造数字经济产业标杆。

  2.制定数字产业化政策规划。在数字产业化领域,出台《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广州市推动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2年)》、《广州市关于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2020-2022年)》、《广州市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广州市加快5G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广州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若干措施》等一揽子文件,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5G、集成电路等数字产业发展布局,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新兴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

  3.落实产业数字化领域行动计划。在产业数字化领域,相继出台实施《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广州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推动规模化个性定制产业发展建设“定制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等一系列重大行动计划,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加快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优势,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二)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数字化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1.推进广州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2019年7月,广州市以政府令方式印发实施《广州市政务信息共享管理规定》,明确了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16类基本信息的采集、核准和提供,保障信息共享应用可持续发展,落实依职能共享和“一数一源”,为政府大数据应用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接入单位151家,平台有信息资源主题3722个。累计交换数据635.63亿条,汇集数据超过151.29亿条,日均交换数据3748.4万多条。有效支撑了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治税、中小客车总量调控、商事改革、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市场监管、社会信用等40多项政府重点和民生热点工作,为政府大数据库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释放“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果。为进一步拓展智慧城市在线运行能力,扩大市民APP应用范围,释放我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果红利,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按照广州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安排,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泛在、连接、智能、普惠的优势,以用户为中心,围绕市民生活、企业经营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从“现场办”向“网上办、掌上办、刷脸办、随时办、随地办”拓展,联合相关业务职能部门,打造了我市“穗好办”APP移动政务总门户,目前已上线近600项个人和企业高频服务事项,涵盖社保医疗、公积金、不动产登记、户政车管、交通出行、司法公正、企业开办融资经营等领域,同时融合接入了紧贴民生的社会第三方服务,比如公厕查询、便民停车场查询、文体娱乐、中小学图书阅读推荐等服务资源,推进全市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在一个平台实现“系统全集成、数据全互通,服务全聚合”。

  3.推进数字技术在数字化治理方面的应用。在全国首创“人工智能+机器人”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实现内资企业设立登记“免预约”“零见面”“全天候”“无纸化”即时办理。打造全国首款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应用“行讯通”,用户总量超过730万,并获得“全国十佳交通信息服务手机软件”称号第一名。建成广州市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2300多万份“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数据共享及调阅等应用。黄埔区在全国率先开启“区块链+AI”企业开办服务模式,搭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搭建全国首个电子发票区块链平台“税链”,破解传统电子发票归集效率低、自查真伪难、数据篡改、重复报销等问题,并入选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创新十大案例。首推“政策公信链”,通过引入区块链分布式网络和共识机制,促进政策兑现流程再造。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首个区块链共享平台“e链通”,被国家发改委列为“2019年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成果交流活动”交流成果。

  (三)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

  1.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我市陆续引进了树根互联、阿里云、航天云网、海尔科技等20多家国内知名平台,培育了中船互联、智造家、博依特等一批行业领先平台,以平台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正加速形成。其中,树根互联“根云平台”入围了工信部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在2019年度中国工业互联网50佳榜单中,我市平台商数量排名全国第3位。4家平台商牵头推进广东省5个产业集群数字化试点,占全省试点集群的一半。128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解决方案服务商入选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数量居全省第一。

  2.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稳步推进。组织500多家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成熟度测评,指导企业摸清数字化转型短板弱项,厘清应用需求。推动骨干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提升企业竞争力,在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模式创新方面成功打造华凌制冷、视源电子、白云电器等一批应用标杆企业。过去两年间,我市共41个企业项目入选国家、省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应用标杆等。

  3.“定制之都”建设初具成效。我市获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定制之都”案例城市称号后,制定出台了建设“定制之都”三年行动计划,成为全球首个聚焦个性化定制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政策。定制家居产业发展世界领先,建成了定制家居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定制家居产业集群平台入围了广东省首批产业集群工业互联数字化转型试点。新能源汽车、时尚服饰、智能终端等重点领域个性定制生产模式加速发展,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个性化定制峰会。

  (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稳步发展

  1.数字基础设施快速推进。5G网络规模全国领先,全市2019年度共建成5G基站20246座,建成数量全国前列。共培育5G+智慧交通、5G+智慧医疗、5G+智慧教育等5G应用130余个,其中57个列入广东省首批5G融合应用清单,全省第一。加快推进智慧灯杆试点,完成市政府大院、天河南二路、广钢新城、从化生态设计小镇等智慧灯杆试点建设。

  2.数字产业化稳步发展。广州市基本形成“双核(天河软件园、黄埔软件名城示范区)、两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多点(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园、越秀黄花岗科技园、荔湾电子商务、番禺思科智慧城等)”的软件产业布局。2019年,软件业务收入达到4275亿元,增速长18.5%,获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培育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中关村e谷区块链产业园、蚁米区块链众创空间、区块链未来空间四大产业载体,总面积4.85万平方米,初步形成区块链底层应用开发及应用服务商产业集群。

  (五)加强创新要素集聚,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推进数字经济人才培育。一是大力加强博士和博士后“三站一基地”建设(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青年人才培养搭建平台。截至目前,我市共设有博士后工作(流动)站、分站101个,博士后创新基地98个,博士工作站42个。其中,涉及数字经济领域的工作站(流动站)、基地10个。二是紧密契合广州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实施“靶向引才”“精准育才”。对新进站博士后给予科研资助和生活补贴,对留(来)穗工作的博士后以及与我市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博士给予安家费或生活补贴。在全省率先开展博士后国际培养项目,每年资助一批在站博士后赴国(境)外开展培训研修、学术交流、项目合作,每人最高资助10万元。组织实施广州市“菁英计划”留学项目,重点资助与广州重点发展行业、重点产业领域(数字经济)密切关联专业的优秀人才到国际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符合相关条件的数字经济领域专业人才均可申报上述人才项目。

  2.筹划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省实验室聚焦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四个关键领域,即智能制造、智慧金融、高端芯片、智慧健康,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核心算法、智能互联与大数据关键技术、人工智能专用芯片、类脑智能关键技术等方向上协同攻关,开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原始科学研究,以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解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核心技术缺乏、后劲不足的严峻挑战,有效提升数字经济水平,提升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原创能力,改变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存在大量“卡脖子”技术的现状。

  二、下阶段工作思路

  (一)聚焦重点载体,全力打造数字经济集聚区

  全力打造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将以琶洲(包括广州大学城)为核心,打造含国际金融城、鱼珠片区在内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和成果应用转化基地,攻克一批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打造创新型数字经济总部优势集群,不断扩大我市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规模,增强我市人工智能与数字产业的竞争力。

  (二)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

  一是着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基础性平台与专业性平台协同发展,依托基础平台打造行业性、功能性专业平台,形成资源富集、各有侧重、协同集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供给资源体系。支持举办工业互联网“数字新基建”赋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促进行业上下游交流。二是加快出台《关于深化工业互联网赋能打造五大数字化特色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聚焦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皮革皮具、珠宝首饰、食品饮料等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着力打通销售、设计、生产、仓储、物流、后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形成集群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继续落实广东省“上云上平台”服务券奖补政策,引导集群企业运用解决方案提升数字化水平,促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未来技术,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应用热点区域、产业重点场所等区域5G网络深度覆盖,营造5G发展良好环境。规划建设低时延类小型或边缘数据中心,加快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升级改造。落实《广州市推动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2年)》,持续提升资源集约化管理水平,提升创新能力,完善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推进广州市创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创新能力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环境营造等方面协同发力,实现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持续强化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数字化治理

  一是加快“智慧政务”平台建设,形成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对政务服务进行持续优化,打造更多“一件事”主题服务套餐,向市民、企业提供更丰富的一站式、集约化政务服务,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一端集成、一端办理”,逐步做到“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指尖可办”。二是创新治理方式,开展数字经济场景工作,打造技术领先的数字经济领域优质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优化治理手段,在医疗、教育、交通等惠民服务领域和应急、信用等社会治理领域开展数字化应用,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感谢您对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复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8月12日

  (联系人:梁海珍,联系电话:8312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