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建议我市加快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园区,推动数字经济再提升》(第20242572号)收悉。该文本高度契合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方向与工作部署,从专业的角度剖析了数字孪生城市的内涵,分析了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园区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园区的经验借鉴,提出了我市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园区的工作建议,站位高、针对性强,具有较强前瞻性,对我市的相关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会同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商务局、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研究办理,并于4月25日与您进行了交流。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广州市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高度重视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全面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综合优势, 积极推动数字孪生产业发展,拓展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在住建、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等多领域打造标杆应用示范。
一、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出台政策措施,构建数字孪生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一是将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相关工作要求列入《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作为数字经济发展重要方向提出整体支持指导意见。2022年,我市出台《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明确提出要推动数字孪生技术的攻关与突破,并要求“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应当建设完善本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提升对区域、市域、片区、街区、地块、建筑等不同层次空间要素的数字化表达能力,建设全感知、全周期、全要素、全开放的智慧规划体系。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建设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构建涵盖地上地下、室内室外、现状未来三维空间全要素的城市建设基础数据库,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二是先后出台《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广州市进一步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提出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平台软件开发框架,加快元宇宙、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第六代移动通信(6G)、量子信息、卫星互联网、类脑智能等前沿领域软件技术研发。2022年,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出台《促进元宇宙创新发展办法》,明确支持元宇宙相关企业、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从建设元宇宙标志性场景、元宇宙关键共性技术与通用能力的价值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特定研究方向的元宇宙相关项目等三个层面进行奖励,最高补贴500万元,并围绕元宇宙关键技术实行“揭榜挂帅”,对成功攻克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南沙区印发推动元宇宙生态发展九条措施,对新落户及认定的元宇宙总部型企业,一次性给予最高3000万元落户奖励,有力地增强了企业发展元宇宙产业的动力。
(二)推动载体建设,促进产业集聚。
一是积极创建省特色产业园。聚焦省“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按照省组织申报省特色产业园工作方案,“跑上去”对接省工信厅争取支持,“沉下去”现场指导各区积极创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花都经济开发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园区成功获评省特色产业园。2023年推荐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白云区广州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等3个园区积极创建省特色产业园。
二是打造十大市级价值创新园区。出台《广州市价值创新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围绕规划、土地、产业、企业、创新、人才、资金、基础设施等要素提出具体支持举措,建设广州国际生物岛等10大市级价值创新园区,对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资金支持,稳步推进园区建设。
三是打造特色产业园区。落实《广州市推进软件园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3年遴选确定首批广州软件名园和软件特色园,其中长隆万博商务区被认定为广州软件名园,广州天安番禺节能科技园、广东软件科学园被认定为广州软件特色园。打造了中大国际创新谷等4个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遴选发布了广电平云广场、 PCI 未来社区(黄埔)、香江独角兽牧场(南沙)等10个广州市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
四是建设新型产业载体。支持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子弥实验室牵头成立广州黄埔元宇宙研究院,成立元宇宙产业学院,举办元宇宙未来论坛、全球设计元宇宙大赛,联合发起元宇宙未来愿景基金,规划建设元宇宙未来之城示范基地,为广州培养元宇宙未来产业人才,打造国内元宇宙人才高地。
(三)积极培育数字孪生相关产业,积聚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新动能。
一是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我市已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已达2112家。根据最新《中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广州市人工智能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5位。
二是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我市积极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在MEMS半导体传感器等领域培育了奥迪威传感科技、奥松电子等一批骨干企业,其中奥迪威的超声波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发声器件及超声波换能器件等产品已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卫星导航定位企业数量占全国总量的20%,产品覆盖核心元器件、制造终端及系统解决方案等上下游环节,产业基础良好。同时大力推动增城半导体(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等载体建设,吸引相关产能的聚集,促进生态培育。
三是发展元宇宙产业。支持企业拓展应用场景,广州市元宇宙场景在游戏娱乐、会议会展、IP文创、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多元化发展较好,例如游戏娱乐有玖的“第九星球”、网易“第五人格”;会议会展有网易瑶台,三七互娱打造了全国首个元宇宙游戏艺术馆;IP文创有酷狗的杨超越AI、趣丸数字人,海珠区元宇宙咖啡馆虚拟人店长“Ben”;文化旅游有“广府庙会元宇宙”等。
四是培育大数据产业。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评估,对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三级以上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近两年已为数十家企业兑现了奖励。指导企业申报广东省大数据骨干企业,已有30家企业获评为广东省大数据骨干企业。
(四)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夯实数字孪生城市发展底座。
一是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架设数字传输高速通路。我市已基本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全覆盖,双千兆网络建设取得先发优势,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我市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全市5G基站累计建成超9万座,数量全省第一。建成华南唯一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累计标识解析量144.2亿次,规模居全国前列。数据中心稳步建设,全市在用数据中心70个,机架规模25.7万个,居全省第一。部署华南唯一国际IPv6根服务器,全市累计建成智慧灯杆4054个。
二是大力推动算力中心建设,为数字孪生提供强大运算基础。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首期已建成100P算力,为超过220家在穗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提供普惠算力服务,平均算力资源利用率达80%,2023年被评为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成为全球用户数量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超算中心之一。
三是积极构建城市信息模型数字底座。目前,我市已构建起广州城市信息模型( CIM )基础平台,并于2021年7月正式发布,成为全国首个 CIM 基础平台。 CIM 平台集成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多规合一”管理平台,“四标四实”、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等多个来源多种格式的数据,汇聚了全市7434平方公里三维地形地貌、重点区域1300平方公里的现状精细三维模型以及1900多个 BIM 模型,形成全市一张“三维数字底图”,具备海量数据的高效渲染、模拟仿真、数据分析、二次开发等能力,可支撑城市级数据精细化应用建设。
四是逐步完善“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于2021年11月投入试运行,是广州市“一网统管”的总底座、总支撑、总入口,集“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协同联动、决策支持、指挥调度”五大功能于一体。“穗智管”平台与 CIM 平台融合创新,建立“人、企、地、物、政”五张城市基础要素全景图,全时域感知城市心跳和脉搏,为智慧城市治理提供可共用、可复用的数据支撑。
二、下一步办理意见
下一步,我市将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一是在市层面成立推动全市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强化高位推动,统筹明确各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对各区产业项目的可研论证、规划建设、产业招商等全过程工作指导。二是鼓励优质国企、优质园区运营商争当我市产业园区建设主力军,引进培育产业链整合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园区建设运营主体。三是推动各类资本投资园区开发建设,探索设立市级工业园区产业基金、建立专项资金池、试点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方式支持重点工业园区打造。引导金融机构对工业园区项目给予整体授信,提供中长期、大额度的优惠利率贷款。四是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全市工业用地用房供需服务和评估分析平台,展示工业用地用房供应信息,为企业提供高效的供需对接服务。
(二)稳步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基站、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智慧灯杆在全市主要干道、重要场所的试点推广。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扩容增能,加快二级节点建设,面向行业和企业建设一批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持续推进CIM平台的建设。
(三)培育一批数字孪生相关产业。一是开展物联网产业调研,摸清广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研究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泛半导体制造、控制器终端、物联网操作系统、物联网安全标签等重点领域。二是推动元宇宙产业发展,支持有能力的各区和协会举办元宇宙相关展会,搭建优秀的元宇宙技术、产品、品牌的汇聚平台,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争取落户一批项目。三是加快互联网软件业的发展,组织实施《广州市进一步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构建企业落户注册、培育骨干、壮大龙头的“阶梯式”扶持体系,加大首版次软件研发项目扶持力度,推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息安全、区块链、信创等信息技术增长点稳定提升。
(四)持续推进全市物联感知体系建设。加快出台《广州市物联感知体系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统筹接入全市存量物联网感知设备,聚焦城市安全、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领域,分批部署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的智能感知设备。依托平台,融合摄像、射频、传感、遥感和雷达等感知单元,建立“天地空三位一体”的城市泛在感知网络,增强城市立体化的智能感知能力,同时推动物联网技术在智慧交通、智能家居、健康医疗、物流跟踪等重点领域的智能多源应用,扩大城市感知网络应用率,全面提升我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非常感谢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继续关心和支持广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
此复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5月2日
(联系人:梁海珍,电话:8312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