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芹华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开辟数字经济新赛道,为制造业立市增智赋能的建议》(第20242355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以及白云区政府研究办理,并于5月13日与您进行了电话交流,汇报了答复情况。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广州市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全面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综合优势,深入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打造数产融合的全球标杆城市,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首批全球“定制之都”案例城市、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等多个称号。
一、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策体系。
1.出台全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加强统筹领导。2024年5月,我市印发了《广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了数字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从优化数字经济空间布局、提升数字底座支撑能力、激发数字产业发展活力、释放产业数字化潜力、提升数智治理能力、凝聚数字生态合力等方面提出具体发展措施,为我市未来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路径指引。
2.市区联动出台系列政策法规,健全政策体系。近几年,我市先后出台了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产业导则、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等统领性政策文件,以及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5G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多个分类产业政策,白云区制定印发《广州市白云区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广州市白云区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黄埔区、南沙区、天河区分别出台了元宇宙、区块链等多项政策,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已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政策体系。
(二)积极培育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积聚数字城市建设新动能。
1.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我市已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已达2112家。根据最新《中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广州市人工智能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5位。
2.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我市积极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在MEMS半导体传感器等领域培育了奥迪威传感科技、奥松电子等一批骨干企业,其中奥迪威的超声波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发声器件及超声波换能器件等产品已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卫星导航定位企业数量占全国总量的20%,产品覆盖核心元器件、制造终端及系统解决方案等上下游环节,产业基础良好。同时大力推动增城半导体(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等载体建设,吸引相关产能的聚集,促进生态培育。
3.培育大数据产业。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评估,对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三级以上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近两年已为数十家企业兑现了奖励。指导企业申报广东省大数据骨干企业,已有30家企业获评为广东省大数据骨干企业。
(三)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1.开展“四化赋能”行动,促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在国内率先探索企业转型“诊断+治疗”模式,建立“四化”平台“征集-遴选-推广-评价”工作体系,2023年遴选并公布三批共122家“四化”赋能重点平台,免费为333家规上制造业企业开展“四化”评估诊断服务,有效引导120多家企业开展“四化”改造。培育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广州华凌、广州宝洁、广汽埃安等3家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灯塔工厂”。
2.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各行各业。建设运行广州市城市人口监测大数据平台与辅助决策系统,率先通过政务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率先实现超大城市人口动态监测发布,支撑智能化社会治理。积极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白云区实现全区无人机植保面积约23370亩次,建设农业农村国际交流平台。启动创新数字文旅建设,白云区完成5个智慧图书馆建设、推广区图书馆原创IP“云小图”、发布区旅游IP“云畅游”,实现数字旅游覆盖区内30%以上A级旅游景区。
(四)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产业基础。
1.算力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市累计建设算力超2200PFlops;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一期99P算力已投入运营,二期200P算力扩容已完成,并荣获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计算中心运营优秀奖”,入选科技部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广州超算中心是我国唯一入选全球最具应用影响力超算中心五强的超算中心研制的“国产超级计算多模式应用支撑平台”获2022年广东省科技技术进步特等奖,研制的“国产超级计算多模式应用支撑平台”获2022年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发布了新一代国产超级计算系统“天河星逸”,并启动1Eops新一代应用能力型国产超算系统的建设升级。
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9.17万座,持续排名全省第一;全市在用数据中心70个,机架规模约25.7万个;推进华南唯一的国际IPv6根服务器建设。持续推动传统设施物联智化提升,全市建成智慧灯杆4444个,其中白云区建成智慧灯杆165个。
3.工业互联网建设稳步推进。引进培育树根互联、赛意、亿迅等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平台,以及中浩控制、致景科技、博依特等15家特色专业型平台,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在主要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取得突破,建成华南唯一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接入二级节点53个,累计标识解析量243.35亿次,接入企业节点数量过万家,规模居全国前列。
(五)加快数字技术创新转化,促进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
1.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出台《广州市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指引》《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优化提升方案》,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体系化、任务型科技攻关组织模式,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云从科技在人机协同,佳都科技在生物识别、智能视频分析,广汽集团在智能座舱等领域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2023年继续布局人工智能专项,支持“面向城市治理领域的自然语言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移动端高自然度虚拟人生成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开展研究。
2.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建设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和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环大学城基地。2022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2645.54亿元,排名全国第四。根据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发布《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3》,2022年在穗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占大湾区九市总量近三分之二,在穗高校院所全年创设和参股新公司数量占大湾区九市总量近一半。
(六)推动载体建设,促进产业集聚。
1.积极创建省特色产业园。聚焦省“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按照省组织申报省特色产业园工作方案,“跑上去”对接省工信厅争取支持,“沉下去”现场指导各区积极创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花都经济开发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园区成功获评省特色产业园。2023年推荐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白云区广州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等3个园区积极创建省特色产业园。
2.打造十大市级价值创新园区。出台《广州市价值创新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围绕规划、土地、产业、企业、创新、人才、资金、基础设施等要素提出具体支持举措,建设广州国际生物岛等10大市级价值创新园区,对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资金支持,稳步推进园区建设。
3.打造特色产业园区。落实《广州市推进软件园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3年遴选确定首批广州软件名园和软件特色园,其中长隆万博商务区被认定为广州软件名园,广州天安番禺节能科技园、广东软件科学园被认定为广州软件特色园。打造了中大国际创新谷等4个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遴选发布了广电平云广场、 PCI 未来社区(黄埔)、香江独角兽牧场(南沙)等10个广州市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
4.打造数字经济主导产业园区。出台《广州珠江沿岸地区高质量发展带工信产业导则》,以数字经济为主导打造一批滨江高端产业园。其中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重点发展云计算、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信息安全以及科技服务、数字交通、数字传媒等产业,打造信息科技企业总部集聚及研发区,推进成片连片更新改造,加强与佛山南海的协同发展,以及与白云新城总部集聚区的互动发展。白云区华为广州研发中心8栋研发楼已全部封顶、哈工大项目主体结构已完成施工。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贯彻落实《广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重点跟进配套的智能算力工程、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数字技术创新工程、软件名园建设工程、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四化”平台赋能工程、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公共数据运营试点工程等8项重点工程的实施。
(二)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为重要载体,大力发展数字产业,一区一策全力支持海珠区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态集聚和创新应用高地,提升数字产业规模和区域竞争力。持续实施“四化”赋能行动,赋能工业数字化转型。继续扩大我市集成电路制造产能,推进创维智能、视源电子、粤芯三期、增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对我市集成电路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广东工研院12英寸中试线和粤芯四期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加大首版次软件研发项目扶持力度,推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息安全、区块链、信创等信息技术增长点稳定提升。
(三)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兴领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市校(院)企联合资助计划工作方案,引导基础研究投入多元化。支持产业链“链主”牵头,组成创新联合体共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2024年拟立项支持人工智能、汽车、轨道交通等产业链,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技术攻关。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础优势,培育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数据交易、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元宇宙、6G等数字经济新兴产业,抢占数字经济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支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政企学研合力引导基础研究投入多元化。不断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汇聚,支持产业链链主牵头,组成创新联合体,争取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四)加强服务。积极开展园区和企业调研,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协调解决园区和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顺利发展。宣讲产业政策,指导符合条件的园区和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相关项目,获取各类资源和力量,充分释放发展潜力,全力支持园区和企业做强做大。
非常感谢你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继续关心和支持广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
此复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5月20日
(联系人:梁海珍,电话:83123833、1392219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