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市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竞争力的提案》(第2025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7月25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基本情况
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广州软件产业稳步发展2023年产业营收规模突破7000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4%,产业实现税收总额同比增长12.8%,占全市税收比重达5.4%;2024年1-5月互联网软件业营收完成1925.93亿元,同比增长9.6%;海珠区、黄埔区、南沙区、花都区产业增速超过10%,发展态势向上向好。其中,海珠区产业增速达到44.3%。
一是企业实力方面。2023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超过21万户,当年新增2.78万户,全市营收过亿元的企业1071家,较2022年增加107家,产生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6317亿元,同比增长8.2%;2024年1-5月,网易(集团在穗企业合计数,下同,166.39亿元)、今日头条(147.17亿元)、阿里集团(10~20亿元)、腾讯(94.6亿元)等18家集团实现营收超740亿元,占全市整体行业营收的“半壁江山”。
二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广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研发经费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11%,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比例达到11.9%,软件研发人员达到30万人,占行业人员总额的50%以上,全市新增软件著作权超过8万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突破1.3万家和2.1万家,双创历史新高,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占比达30%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400亿元,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8%。
三是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建设通用软硬件广州适配测试中心广州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等通用适配平台,累计推动基础软硬件适配应用超30000款,全市拥有3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国第四)、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国第四)、5家数字化转型相关上市企业,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广州),接入二级节点达56个,涵盖26个重点行业,接入企业数过30000家,标识注册量734亿个,累计标识解析量289亿次,已形成粤、桂、闽、琼四省协同发展之势。
二、落实建议的工作措施
您的建议充分把握了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发展方向,并体现了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视,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予以充分吸纳。
(一)谋划优化顶层设计,推动两业融合发展
一是出台《广州市进一步促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大资源投入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对我市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300万元的奖励;鼓励大型工业企业、重点行业企业剥离软件业务成立软件公司,推动制造业企业打破“微笑曲线”魔咒。二是发布《广州市构建“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化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引导产业赋能实体经济。依托“链长制”工作专班,培育壮大广州市“链长制”21条产业链及优质上市龙头公司,瞄准服装AIGC、法律AIGC、流量服务等垂直模型优质项目,支持海珠区打造3个产业园区(唯品会大厦、树根互联大楼、华新中心);做大产业腰部,培育5-6家5000万元以上腰部企业;做强头部企业,支持希音、树根互联、致景科技等平台发展壮大。
(二)推动技术创新应用,助力信软行业发展
一是组织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人工智能创新策源能力。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设立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专项。落实《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优化提升方案》,开展产业链创新链创新联合体协同技术攻关专题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递补支持”专题科技项目,强化产业链链主企业引领支撑作用,由人工智能链主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提出产业链发展“卡脖子”技术难题,组建产业链创新联合体,聚焦大模型开放服务平台核心技术,协同实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二是推动创新平台发展,打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根基。构建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为引领,6个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为主体,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南沙)等6家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为支撑,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为代表的“1+6+N”科技创新体系。三是开放各类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围绕我市人工智能重点领域,每年遴选发布“最具创新价值落地案例 TOP30”榜单,促进技术与应用场景的双向融合。发挥大赛揭榜挂帅机制优势,依托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载体,连续举办琶洲算法应用国际大赛、医检人工智能开发者大赛等赛事,由企业和机构开放实际业务场景和数据,吸引来自国内外的 4000多支队伍参赛,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转化提供“试验场”,实现了在医检、软件、汽车、新能源等产业和政务领域的标杆示范应用。四是吸引国内外著名企业落户广州。印发《2024年广州市促进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集中申报指南》,对软件企业落户给予资金支持。
(三)不断优化政策支持,打造数字化转型生态
一是出台差异化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先后出台《广州市深化工业互联网赋能改造提升五大传统特色产业集群的若干措施》《广州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广州市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四化”平台专项行动赋能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进“四化”平台赋能企业实施方案》《广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方案》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从基础设施、平台建设、重点领域、深化应用、技术研发、信息安全保障以及金融、财税、人才支撑等方面做出了顶层制度安排。二是推动我市汽车、装备等行业规上企业、腰部企业打造数字化转型“样板间”。通过数字化改造“组合拳”,在至少一个关键核心业务环节实现数字化集成,打通“任督二脉”。全市规上企业上云上平台率达到44%,广汽埃安、华凌制冷、广州保洁等3家企业获评全球灯塔工厂,达意隆、因湃科技、广合科技等7家企业入选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芬尼克兹、广日电梯等17家企业(含央企在穗企业)入选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全市共100多个企业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发展工程、试点示范等,我市对有关项目和场景给予了财政资金奖励支持。三是聚焦纺织服装、箱包皮具等传统特色产业,以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国内率先采用揭榜挂帅方式,以“1+2+N”模式,整合平台、金融机构、电商等多类型市场主体优势,合力打造面向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箱包皮具、食品饮料等产业集群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赋能整体解决方案,累计补助资金超2900万元。其中,食品饮料集群平台在2021年工业互联网大赛消费品行业赛全国二等奖(食品饮料行业第一名)。
(四)强化龙头企业合作,培育建设行业生态
一是强化与互联网龙头企业合作。2024年5月与蚂蚁科技集团签约,就推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城市服务、绿美广州等项目加强合作,同步推进与阿里巴巴、拼多多、网易等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二是加大人才引培力度。落实“广聚英才计划”,引进符合软件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培育一批青年后备人才,打造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结合您提出的宝贵建议,进一步推动广州市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一是矢志不渝铸造软件底座。大力推进核心软件攻关工程,加快建设设计仿真工业软件适配验证中心,推进软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攻关。继续推进广州市信创行业适配中心建设,重点推进金融、医疗、教育、能源、通信、交通等行业领域加快形成典型案例和普遍应用。
二是笃行不怠推进平台赋能。以“四化”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抓手,遴选培养一批“四化”赋能重点平台,为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技术服务提供优质的赋能力量。聚焦定制家居、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箱包皮具、珠宝首饰、食品饮料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打造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整体解决方案。引导“四化”赋能重点平台加大核心应用、内容等能力开放,提升集群制造资源和创新资源的共享和协作水平,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和协同创新。
三是持之以恒强化政策引领。加快推出一批以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为核心,助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引导推动集群企业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通过生态构建、赋能带动、数据联通、场景开放等方式,推动中小企业应用集群式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造集群式产业互联网平台带动集群中小企业的“链式转型”典型场景,促进集群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围绕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先行选取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工业母机和机器人、时尚美妆、服装箱包等四个产业集群,支持数字化牵引单位(供应链龙头企业、产业链牵引企业)牵头组建“1+1+N”(1家数字化牵引单位,1个以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或通信运营商为代表的共性数字化底座,N个产业链生态企业)的产业联合生态体,推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实现链式高效转型。
四是驰而不息培育自主创新生态。开展首版次软件产品入库,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技术软件、信息安全软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软件等领域遴选一批首版次软件产品。支持企事业单位建设开源平台、开源社区、代码托管及开发测试平台等。聚焦元宇宙、虚拟现实、区块链等软件未来产业,鼓励行业企业与软件企业加强协同创新,支持软件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企业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创新发展。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感谢您对我市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8月2日
(联系人:王军,联系电话:020-83123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