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州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 综合新闻 > 图片新闻
产业链洞察①|发挥金融“活水”效应,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广州城市规划院 发布时间:2023-04-07 17:28:40
浏览次数:
-
字体大小:    
  开春之际,广州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专门设置金融分会场,奋力吹响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角。广州期货交易所成立、《南沙方案》[1]印发,广州金融发展迎来重大契机。如何发挥金融“活水”效应,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将成为广州实现“三个一万亿”[2]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关键命题。


  1、广州现代金融产业基本特征
  •  八条万亿级产业链之一
  2021年,广州金融产业增加值2468亿,金融业资产规模破10万亿。根据英国智库2022年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广州在全球排25位,为国内第五大金融中心(位于香港、上海、北京、深圳之后)。  

  •  长期发挥经济稳压作用

  广州金融业在全市GDP中的占比长期稳定在8%-10%左右,低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金融并非主导型产业,而更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稳压支撑”作用,服务于实体经济等产业发展。

图片

  国内主要城市金融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

  (来源:各城市统计局统计公报)

  •  省会城市政策优势突出

  广州高度集聚着央行、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省级分行。凭借省级分行在政策性金融投放上的主导优势,广州政策性金融投放量居全省首位。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项债为例,2018-2022年间,广州发行规模2127亿元,占总发行规模45.37%,显著领先省内其他城市。

转存图片

  2018-2022年9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项债发行规模(亿元)

  (来源:专项债券信息网、北京泓创智胜咨询)




  •  各分链企业呈差异化布局
  从空间布局上看,银行等信贷货币企业受政策驱动影响大,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周边。证券基金等资本市场体现市场导向与产业驱动,与城市商务中心、重点平台以及科创平台空间耦合。保险则更多贴近民生服务,邻近城市公共中心、居民集聚区布局。

转存图片

广州金融分链企业空间布局特征

(来源:作者自绘)

  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角度上看,广州非金融领域的投资仍以交通基建、房地产等传统基建产业为主,制造业、信息、科创等产业的投资力度整体偏弱,金融工具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图片

图片2021年12月非金融企业贷款结构

(来源:2021年12月广州金融月报数据)

  2、以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模式路径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政府在引入金融政策工具、强化资本精准投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  面向核心型企业:靶向托底

  在龙头企业融资的关键时刻,由政府实行资金托底,并为企业担保融资,助力企业度过经营难关、突破核心技术,以点带面推动产业集群跃升发展。

  以合肥市为例,2008年国内液晶屏幕龙头企业——京东方在全国首创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亟需175亿前期融资。合肥市政府果断出手,托底投资60亿,助力企业引入战略投资30亿,剩余资金由政府担保向银行贷款解决。后来京东方显著带动全市新型显示产业迅猛发展,年产值突破千亿元[3]

  

图片

图片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来源:网络)

  •  面向成长期企业:以公引私
  政府设立引导基金,带头投资成长期企业,吸引风投机构等社会资本加码投入,真正发挥金融杠杆放大作用。

以波士顿为例,为抢抓生命科学产业机遇,政府于2008年成立投资机构——马萨诸塞州生命科学中心,聚焦“128公路创新走廊”投入10亿美元政府引导基金,成功吸引超过88亿元的社会资本初创投资,放大倍数达8倍以上,助力波士顿发展为“基因城”[4]

  

图片

波士顿马萨诸塞州生命科学中心

(来源:网络)

  •  面向初创期企业:“基地+基金”
  以产业园区、孵化器为载体,对符合清单的实体经济企业实行“整园授信”,为初创期企业创造宽松金融环境。

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为例,创新推出“Bio入园贷”,为入驻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入园即贷”服务,无需抵押担保提供100万元以内的低利率信贷支持,成功吸引了果壳科技、海枫生物、诺峰药业等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入驻集聚[5]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图源:网络)

  3、广州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  用好政策性金融,夯实产业基础设施
  在经济下行、财政吃紧环境下,发挥广州省会城市优势,用好用足专项债、政策性金融等工具,为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供重要助力。

面向政府部门、协会、企业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熟悉掌握申报审批流程,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市政设施、交通物流设施等产业配套建设,筑牢实体经济发展基础。

  •  加强金融精准投放,推动产业成链集群
  聚焦广州“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以走廊内重点平台、孵化器为载体,精准投放政府引导基金,引导创投风投资本形成合力。

同时,结合平台产业导向,提供全周期、定向化信贷支持,探索“整园授信”“入园即贷”,引导企业成链集群发展。借力金融,打造创新浓度高、产业链条全、功能联系强的科技创新脊梁。

  

图片

广州科技创新走廊

(来源:作者自绘)

  •  紧抓广期所机遇,高质量链接“双循环”
  面向湾区、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地产能与市场需求,加快期货交易产品研发,加强实体经济原料保障,扩大国内国外销售网络,全面提升广州在“双循环”中的资源要素配置能力。

发挥南沙航运物流及“双区叠加”优势,推进期货交割仓建设,优化港口运力与疏港体系,加强广州期货交易配套支持等。


  相关注释:

  [1]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
[2] 2023年初,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以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三个一万亿”支撑全市2023年GDP突破3万亿、增长6%以上的目标。
[3] 来自网络: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593904035982329&wfr=spider&for=pc

  [4] 来自网络:https://new.qq.com/rain/a/20220523A079AP03.html

  [5] 来自网络: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2765451774919244&wfr=spider&for=pc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