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州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 综合新闻 > 图片新闻
冲刺起步马力足 以“十二个之进”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4-02-19 09:58:23
浏览次数:
-
字体大小:    

  龙腾虎跃今胜昔,生机盎然春满园。

  甲辰龙年开工之际,跟随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脚步,广州今日第一时间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为新一年的高质量发展鸣锣开道、击鼓催征。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广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奋力谱写广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朝着中心型世界城市大步迈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经济总量迈上3万亿台阶,内外贸连续3年过万亿,汽车产量连续5年全国第一,科研城市排名跃升全球第八……一个个数字见证了广州在过去一年,坚决扛起总书记赋予的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使命任务,深入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迎难而上、克难而成,以“十二个之进”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转存图片

  广州珠江两岸。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

  以南沙开发开放之进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跃升 

  【南沙开发开放】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5%;

  开行中欧班列1026列、增长56.4%;

  新设外资企业6629家、增长92.6%,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1.7%。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实施《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明确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2023年4月,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了“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全新定位。广州更将加力推动南沙跨越式发展,作为推进深层次改革和引领性开放,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的重要抓手。

转存图片

  广州南沙。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通讯员:南宣

  《南沙方案》加快实施——

  税收优惠政策兑现,首年减免税额超过7.2亿元。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试点,办理签注5360人次。实现跨境通办社保服务项目7个,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新增穗港澳姊妹学校49对、增长14.5%。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签约项目21个,金额超过2000亿元。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

  实施营商环境6.0改革,“信易贷”平台建设经验获全国推广。率先完成“区块链+不动产登记”国家试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顺利收官,组建储能集团,科改示范企业从4家增至16家。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排名全国前列,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5%,提高0.5个百分点。世界500强企业由4家增加到6家,实有市场主体340万户、增长7.7%。

  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超过50%。开行中欧班列1026列、增长56.4%。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28%。新设外资企业6629家、增长92.6%,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1.7%。

  以“百千万工程”实施之进 

  推动经济纵深拓展实现新跃升 

  【“百千万工程”】

  高标准建设7条新乡村示范带,94%以上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

  2023年度广州市本级财政投入“百千万工程”预算资金共416.57亿元,占财政支出投入比例约25%。

  2023年,是广东将“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的开局之年。作为省会城市,广州把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二次创业”再出发的重要课题,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

转存图片

  图为白云区钟落潭飞盘公园。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202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2.79亿元,同比增长4.2%。主导行业中,种植业、渔业同比分别增长3.1%和1.3%。农业生产服务加快发展,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同比增长10.2%。重点农产品中,生猪产能持续释放,实现出栏量同比增长9.4%。水果和淡水产品稳步增产,实现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4%和5.9%。特色农产品增势较好,观赏鱼、花卉实现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5.7%和9.4%。

  增长的数字背后还有一个个“荣誉”:

  国家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粤字号”农业品牌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高标准建设7条新乡村示范带,94%以上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

  再添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等“国字号”荣誉,2区7镇57村入选全省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乡村振兴考核连续第5年获得珠三角核心区第一名……

  广州还调动各方力量,推动1833家企业与村成功结对,广药集团在粤东西北地区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24个。

  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2023年度广州市本级财政投入“百千万工程”预算资金共416.57亿元,占财政支出投入比例约25%。主要用于支持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提高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美丽圩镇品质、提速镇域经济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加快发展、稳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等。

  以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之进 

  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新跃升 

  【新质生产力】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0.5%;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以上;

  汽车产量连续五年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5万辆、增长1.08倍。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无论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还是“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都充分表明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伴而生。

  过去一年,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形成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转存图片

  广州捷普电子的激光雷达生产线,在此生产线上量产的AD2-s激光雷达,仅有一只成人手掌大小,由北醒自主研发,融合了数百个独家专利技术。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

  一方面是推进数字产业化,新增5G基站1.52万座、总数达9.17万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8%。

  另一方面是推进产业数字化,遴选“四化”赋能重点平台122家,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4家,广汽埃安入选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0.5%。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装备2个产业集群获评全国优秀,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获颁全球首张适航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以上。汽车产量连续五年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5万辆、增长1.08倍。

  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提升——

  全面恢复广交会线下展览,展览面积、参展企业均创历史新高,设立总规模2000亿元的产投、创投母基金,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新的期货品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66%以上。

  产业兴则人民富、城市强。过去一年,广州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达30355.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进出口总值连续第3年双双超过1万亿元、分别达11012.62亿元和10914.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623.66亿元、创历史新高。

  以城中村改造之进 

  推动城市环境品质实现新跃升 

  【城中村改造】

  新批复城中村改造项目14个,新开工12个;

  至2035年,拟推进272条城中村(行政村)改造、涉及289个项目。

  就在1月30日,继康鹭片区首个地块启动清拆后,广州城中村改造又一里程碑消息公布:

  广州市白云区罗冲围片区潭村、民科园片区大沥村等1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首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授信1426亿元,首笔发放15亿元。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征收补偿安置、安置住房建设以及安置住房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是全国首批首笔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在广州实现成功落地,其中罗冲围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全国首笔专项借款1亿元,标志着广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决策部署,取得实质性成效。

  城中村改造为何如此重要?作为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既可以通过固投拉动经济,同时也能提升民生水平、为城市发展腾挪更多发展空间。广州去年就提出,要让城中村改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纵深新动能,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陆续出台,19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及4个重点片区改造加快推进。

  坚持“拆、治、兴”并举,广州强化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推动城中村改造取得突破:推行“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新模式,新批复城中村改造项目14个,新开工12个。

  风物长宜放眼量,广州还为城中村改造制定了清晰的规划。1月26日正式公布的《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2021-2035年)》明确,至2035年,拟推进272条城中村(行政村)改造、涉及289个项目。

  以科技自立自强之进 

  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实现新跃升 

  【科技自立自强】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至1.3万家和2.1万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5家、实现翻倍增长,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22家、增量全国城市第一;

  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3.6万件、增长31.9%,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近悦远来、宜居宜业人才高地,广州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产业创新引领力和教育人才保障力,放大高质量发展倍增效应。

转存图片

  蓝天下的珠江。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

  看科技创新策源力——

  推动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2个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高性能集成电驱、海洋温差能发电等重大科研成果取得突破。国内首艘自主研制的大洋钻探船试航成功。重组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挂牌,4个项目入选国家颠覆性技术专项,居全国第二。“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跃升到全球第八位。

  看产业创新引领力——

  出台高企“26条”等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至1.3万家和2.1万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5家、实现翻倍增长,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22家、增量全国城市第一。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3.6万件、增长31.9%,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

  看教育人才保障力——

  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8.72万个,增加普通高中招生计划7485个、增长11.9%。学生午休“平躺睡”比例达到99.6%。新增办学条件完全达标职业学校13所。广州选手在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13枚,居副省级城市之首。全市新增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86家、国家级领军人才48名。广州地区新增“两院”院士6名,创历史之最。新发放人才绿卡1738张,外籍人才吸引力指数跻身全国前三。

  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之进 

  推动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新跃升 

  【城市规划建设治理】

  目前,“穗智管”已对接全市40个部门共计115个业务系统,建成主题应用26个,归集城市运行数据100亿条,形成了城市体征数据超3000个;

  2023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开工127个、完工59个,惠及9.5万户家庭、30.4万人。

  城市发展战略事关长远。就在这个春节前,一个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再次引来各方关注。

  历时一年多,广州立足新征程新使命,谋定4个层面的发展定位,即面向2049提出“建设出新出彩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的总体愿景,从世界、国家、湾区、省会四个层面,锚定广州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引领型国家中心城市、开放型大湾区核心引擎、高能级省会城市”发展定位。

转存图片

  航拍海珠湿地。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 通讯员:海宣

  在面向湾区的“两洋南拓、两江东进、老城提质、极点示范”16字空间发展方针指引下,聚焦“三脉”“三轴”“三核”构筑广州战略空间新图景:延续广州千年城脉、文脉、商脉;以老中轴彰显历史底蕴与商都繁荣,以新中轴强化世界城市核心服务功能与魅力名片,以活力创新轴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实现老城区“历史文化核”品质提升、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功能提升、南沙“未来发展核”能级提升。

  作为我国智慧城市首批试点城市,广州按照“一图统揽,一网共治”总体构想,创新打造了集“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协同联动、决策支持、指挥调度”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穗智管”平台。目前,“穗智管”已对接全市40个部门共计115个业务系统,建成主题应用26个,归集城市运行数据100亿条,形成了城市体征数据超3000个。

  去年8月,《广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和“新城建”十大标杆应用场景》公布,以智慧品质住宅、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地下综合管廊、智慧停车等10大应用场景以及63个关联项目,加快智慧城市应用落地。

  宜居城市建设离不开老旧小区改造。2023年,广州坚持以“绣花”功夫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政策“工具箱”,出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既有建筑活化利用等配套政策,推进广州北站东侧、江南西等成片连片示范区改造。全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开工127个、完工59个,惠及9.5万户家庭、30.4万人。广州的改造经验还入选住建部新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向全国推广。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