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高科技企业生产线设备体积小,产品轻巧,已不再像传统制造业那样需要“大块头”厂房;处于研发孵化期的新型研发机构、科研企业,需要进行小试、中试,可又远远够不上拿地建厂的规模……在工业用地成本攀升,土地、空间“难以为继”的当下,如何真正实现土地效益为产业“量身定制”发展空间?
6月1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营商环境改革5.0”发布会。作为全国营商环境改革的“优等生”,该区新出台的《服务市场主体进一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对上述难题给出新探索,如打造“摩天工坊”,推动“园区上楼”等改革举措,真正从工业载体上向存量挖潜力,向土地要效益。
在这份简称为“营商环境改革5.0”的方案中,广州黄埔结合发展实际,从指标提升、市场环境、国际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硬环境”6大方面23个领域,共提出125条改革举措,升级打造“黄埔Smile”营商品牌。
立体模式解决工业用地难题
今年2月份,广州黄埔又一重大项目——京广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完成主体建筑施工,成为广州首个“摩天工坊”式科技产业园。该项目涵盖工业生产、创新办公、住宿展览等功能,同时引入科技创新产业,将建成为以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为主要产业的"摩天工坊”式高标准工业厂房。
“摩天工坊”“园区上楼”解决的正是营商环境中工业用地这一“硬骨头”。
广州市黄埔区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黄伟坚介绍,2021年黄埔区全区新登记企业2.95万户,签约引进优质项目121个,协议投资总额超过1700亿元;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6.4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经开区首位。“一批优质招商引资项目急需空间落户,区内超千家中小型科技企业也急需孵化、研发和中试生产载体。”
与传统工业项目土地浪费率大不同,立体发展模式思维的工业厂房,回应的正是上述这些发展新需求。
据悉,目前黄埔区在运营和建设中的国有工业载体总建筑面积约560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运营约300万平方米,包括科技企业加速器、创新基地、生物岛产业单元等园区。
此外,该区近几年立项在建的空间载体约260万平方米,如摩天工坊、生物安全港、纳米谷、南方美谷等园区,主要满足企业中试和规模生产需求,已有一批载体一边建设一边招商。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实际上,“工业上楼”是近年来国内开始发展并应用的工业生产模式,在我国东南海地区的沿海城市,已有多地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
相比之下,“园区上楼”产品则集成化趋势更显著。以京广协同创新中心为例,该项目将打造集研发、设计、试产、检测、制造、销售、产业服务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园区。
“针对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纳米等特殊产业的对层高的特殊需要,超过7米的厂房可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1倍折算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黄伟坚介绍道。
此外,该区正在开发产业载体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将纳入全区所有国企工业、商业载体的基本资料,如层高、承重等企业重点关注信息,并对场地面积等信息进行动态更新,为项目提供快速、精准的选址服务,实现“拎包落户”。
从1.0到5.0,改革迭代出新
营商环境既涉及公共资源配置、产业基础配套、城市品质等“硬环境”,也覆盖体制机制、流程再造、服务提升等“软环境”。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此次黄埔营商环境改革5.0的125项改革举措,结合黄埔工业强区实际,更聚焦工业项目的加速落地以及重点产业加速发展改革。
例如,深化“用地清单制”改革,推行“区域评估+标准地”,创设“项目筹建合伙人”机制;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工作指引,减少抽检比例,推动测试牌照互认,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再比如,探索建立进口科研用物资“白名单”制度,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推动知识城省市级行政管理权限落地,争取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为知识城发展强权赋能。
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创造能力方面,5.0改革则以优化资金、知识产权、技术、人才等要素配置和供给为抓手,助力中小企业“办成大事”,如完善升级“开信融”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投放。
围绕企业最为关心的用工、居住、交通、子女入学等营商“硬环境”问题,5.0改革提出“十招”为企业排忧解难。例如,加大校企合作、东西部协作,多元化满足区内企业用工需求;用好保障房政策,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搭建工业用房供需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需求跟踪、撮合对接服务。
作为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直是营商环境改革的探路先锋。自2018年来,该区相继推出营商环境改革1.0到4.0版本,稳步实施321项改革事项,39项创新经验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营商环境便利度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提供绿色环保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今年3月25日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该公司副总裁韩丽娜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新项目投产涉及很多环节,单靠企业自身很难面面俱到,而政府能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帮助。“如果没有黄埔区的政策扶持,我们的新项目很难如此顺利地投产,比原计划足足缩短了6个多月的时间。”
广州市营商环境改革局局长吴火华介绍,5.0改革以“服务市场主体”为主线,更坚持在“规定动作”上求突破,在“自选动作”上探新路,在“便企利民”上出实招。该区昨日正式上线“黄埔营商”微信公众号,“一方面实现政策集中发布,另一方面也搭建政企沟通窗口。”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