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070号提案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9-08-06 字体: [大] [中] [小]

李令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我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的建议》(第2070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多次沟通交流,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本情况

(一)产业链逐步完善,辐射溢出效应明显。

广州市通过建立政策体系,加快培育市场,推动产需互促,形成了涵盖上游数控机床及关键基础零部件、中游工业机器人与智能专用设备、下游细分领域系统集成,以及检验检测与公共服务等较为完整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2018年广州市智能装备产业总产值为567.17亿元,增速为6.8%。

明珞、瑞松为本市和珠三角地区汽车、手机等制造业企业提供生产线,还是广汽、特斯拉、奔驰、宝马、德赛、苹果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产线整体方案的供应商,对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汽车产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广州和珠三角地区近50000亿的工业产值起到了重要的溢出效应和幅射作用。随着沈阳新松南方总部项目、巨轮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化基地项目即将落地,黄埔将建设以新松南方总部基地为龙头的广州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带动一批以色列重点创新项目落户广州,产业链条将更加完整。

(二)龙头企业涌现,装备智能化水平领先。

广州市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在机器人本体及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检验检测以及注塑机械、包装机械等细分领域,拥有一批装备智能化水平领先的单打冠军和行业领先企业涌现了一批装备智能化水平领先的单打冠军和独角兽企业。

工业机器人本体方面,以广州启帆、广州数控为代表,生产主要用于替代简单重复劳动、危险岗位的搬运、喷涂、码垛、冲压、钻孔机器人,以较高的性价比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物流机器人(自动导引运输车—AGV)方面,主要有井源机电、广州远能、普华灵动等,生产的AGV主要应用在汽车、家电等行业,并逐步拓展至服务机器人领域。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方面,主要有巨轮(广州)、广州数控、广州昊志。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方面,广州瑞松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系统集成综合服务商,广州明珞的柔性总拼系统、焊接机器人集成系统在华南地区首屈一指。高档数控机床领域,广州数控是国内技术领先的专业成套机床数控系统供应商,年产销数控系统连续13年列全国第一,广州敏嘉开发的多联一体车铣复合生产线属全球首创,昊志机电的电主轴产品在国内市场中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注塑装备领域,博创智能是我国最具规模的高端塑料装备制造商之一,其“基于云计算的注塑成型智能装备与服务平台”项目被列入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之一。包装装备领域,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排名第三的液态食品与饮料整厂全自动生产线综合提供商,产品连续多年实现国内同行市场占有率第一名。货币专用设备领域,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ATM生产能力及销售量在国内ATM供应商中稳居第一。

(三)公共检验检测能力领先,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有序推进。

检验检测方面,工信部电子五所(中国赛宝实验室为国内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整机及核心部件性能检测实验室)、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品综合检验检测能力位居华南第一,尤其是作为全国四个中心之一的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广州)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的检验检测能力。在共性技术研发方面,拥有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广东省自动化研究所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且、巨轮研究院、浙大工研院、聚华国家级创新中心、中以机器人研究院等重点研发创新机构也相继落户我市。

二、我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存在问题

(一)关键核心和关键零部件自主创新能力弱。

目前国内主要机器人生产企业虽然基本掌握了本体设计制造、控制系统软硬件、运动规划等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但缺乏核心及关键技术的原创性成果。同样,我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控制器等高可靠性基础功能部件及工业软件方面也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长期依赖进口,成本占到整体生产成本的60-70%以上。采购核心零部件及工业软件的成本甚至高于国外同款机器人整体售价,这让企业很难在国际竞争中胜出。国外机器人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技术和产业化经验积累,形成了很强的综合能力。我市机器人本体及关键零部件企业生产的产品在精度尤其是可靠性等方面与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差距仍然较大,工业软件、工业网络设备与系统主要依靠进口。对于单台伺服系统,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动态与静态精度都很高,与国外产品差距不大,但由于不掌握核心控制器和核心算法,国产机器人稳定性不佳,伺服系统响应的速度慢,导致在很多高端领域依赖进口工业机器人。

(二)专业人才短缺问题。

广州市缺乏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国际科技活动能力的带头人。行业高层次人才占行业从业者比例偏低,与北京、上海等城市比有较大差距。科研人员创业有较大顾虑,从事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不确定因素较多,周期较长,并且项目成果产出的回报仅停留在“薪酬”层面,科研人员创业动力不足。受过职业教育、熟悉先进技术,特别是机床行业、机器人行业和汽车行业等数字化操作技术的技术人员匮乏。高校信息化、自动化毕业生就业时大部分流向了互联网和通信行业,智能制造类企业难以获取所需人才。教育体制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落差,学生对智能制造行业认识不足,从业兴趣不高,导致企业提供不错的薪酬也难以招到合适的应届毕业生。

三、落实提案建议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强化政策导向。《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将包含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在内的高端制造纳入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予以资金扶持,并积极组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申报国家、省有关专项项目及创新平台,将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纳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予以加快推进。

二是通过国家、省级、市级首台(套)政策,有针对性地聚焦支持智能制造装备首台套,鼓励企业不断突破行业技术标准。在2019年广东省首台(套)装备目录征集中,新设置了“产品自主化率”指标,以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采购国产化的装备产品申报;在2018年广州市首台(套)资金申报中,特别针对总成或核心部件的奖励数量设定为“不超过100件”,以鼓励企业对被“卡脖子”的关键零部件研发;此外,相比2017年版广州市首台(套)装备目录,2018年版目录中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配套基础件领域的产品数量大幅增加。

三是落实国家《数控机床专项实施方案》,支持我市机床及关键零部件行业企业申报工信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迄今为止,我市已有4家企业申报的7个项目获得立项支持。

(二)鼓励基础研发工作。

一是设立了市教育局重点学科、高校科研人才培养项目和产学研结合项目等平台,其中重点学科向在穗省部属高校开放申报。引导在穗高校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支持在穗高校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学科专业建设,支持在穗高校开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研发工作,并给予这些项目经费支持。

二是印发了《广州市教育系统IAB产业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计划(2018-2022年)》,积极构建人工智能领域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区”和“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在该计划中首批支持的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人工智能领域,有科大讯飞与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州大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研究院作为合作科研平台;广州普发联动机器人有限公司、广州市万世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在广东省机械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合作科研平台;广汽集团、广东省物联网行业协会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构建机智云物联网云服务平台、中国数字家庭服务基地两个合作科研平台。

(三)支持产学研用结合。

一是制定《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指导意见(试行)》和《广州市教育局关于科研项目“放管服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加大对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加强对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

二是加大机器人领域技术攻关,通过设立科技专项,充分发挥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各方面积极性,加强科技大协作和优势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2018年在机器人领域支持广州启帆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和巨轮(广州)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分别开展“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多自由度智能人机协作机器人”“面向抛光打磨的机器人智能共享工厂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等技术研究开发,支持经费400万元。

三是标准试验验证和新模式应用并举,细分领域标准,支持相关单位积极参与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重点行业标准与规范制定制造新模式,不断提升和更新整个制造模式。

(四)加强企业创新研发平台建设。

一是依托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在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方面,鼓励“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在项目研发、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成果申报等方面发挥出企业和高校各自的优势。例如,广州瑞松与哈工大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高端焊接设备工艺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研究以及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动先进焊接技术的产品化和市场化。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面,支持引进工业机器人先进技术,成立工业机器人以及高端智能装备的基地,我市先后成立广州工研院、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工研院、巨轮智能、中以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二是优化产业扶持资金使用方式。近年来,先后采用了直接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参股投资、后补助等产业资金扶持方式支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产业和平台建设项目。2018年,通过对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的广东省数字化制造公共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广州沈自所的制造行业远程运维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国机智能的智能工厂及机器人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等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支持,为我市机器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紧抓高新技术企业这个“牛鼻子”,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0家,其中机器人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9家,2018年新增7家。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产业政策方面,我市正在推动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简称“IAB”)产业发展计划。通过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应用领域推广使用国产机器人,从而助推我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进一步做大规模,提升竞争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是组织实施市教育局重点学科建设和高校科研项目,推动有关高校开展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研发,加强产学研用结合,推动研发成果的转化。二是开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编写我市基础教育人工智能教材,推动人工智能进课堂。三是组织人工智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与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前沿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提升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素养。四是以人工智能辅助教育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环节为师生提供智能内容和智能工具解决方案,实现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等,努力构建人工智能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教育治理新模式。五是以人工智能推动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基于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支持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中小学选科排课、分层走班,提供自动化选课或选科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等,提升教育治理科学化水平。

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鼓励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立,通过培植和引进龙头企业为主线,带动其他相关企业,共同突破关键零部件及核心技术,推动瑞松科技、国机智能、电子五所牵头筹建的省级机器人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继续支持广州数控、昊志机电、北京精雕、高新凯特、西安交通大学等企业和科研院校联合创建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

感谢您对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提案对我市发展机器人产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更好地改进工作。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9年8月2日

(联系人:黄志勇,联系电话:83658316)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