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政协十四届第二次会议第2128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汽车产业处 时间:2023-08-16 字体: [大] [中] [小]

朱伏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广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提案》(第2128号)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司法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8月2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当前,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正引领着新一轮汽车产业革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新引擎。其中,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下半场”竞争的高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不仅局限于车端,还包括路端建设、平台搭建等,是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成败不仅决定了未来汽车产业竞争格局的走向,更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作为全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的广州,紧抓产业变革,积极前瞻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战略支柱产业。

  一、广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一)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布局

  广州以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以下简称“双智”)试点建设为契机,深入贯彻“车路城”协同发展理念,根据政府部门职能建立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汽车、道路、城市等方面同轨运行的功能融合。成立广州市促进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由市领导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相关市政府部门和企业,采用扁平化管理、集团化作战的模式,高效推动汽车产业补链强链。制定出台一系列规划文件,有效支撑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2021年10月,市交通运输局印发《广州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从“路”的角度提出打造创新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构建智慧赋能的综合交通出行服务平台,推动新一代智慧交通体系建设,打造交通强国战略下的智慧交通广州样板,引领智慧交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12月,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印发《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从“车”的角度提出在技术攻关、产业生态构建、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应用、质量品牌打造、开放合作等方面为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明确目标,并在土地供给、人才政策、财税政策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2022年7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智慧城建“十四五”规划》,从“城”的角度提出推进CIM+城市交通智慧化,推动城市交通智能化建设,打造动态路网智能交通体系,推动市政交通工程智慧化建设,引导智慧停车、智慧灯杆、智慧车联网等产业发展。

  (二)完善政策标准,优化产业环境

  一是道路测试政策。成立了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路测办”),由各相关主管部门及各区政府组成,牵头负责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工作。按照“支持创新、企业主体、分级分类、谨慎安全”的原则,先后出台了《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指导意见》《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开放道路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在全国率先提出三级测试道路标准以及道路测试、载客测试、远程测试和编队测试等多类别测试方法,允许开展高快速路测试,并对测试主体及测试驾驶员的道路安全责任依法作出明确规定。截至目前,累计开放市政测试道路463条,双向里程约1750公里,包括白云、海珠、番禺、黄埔、花都、南沙6个行政区域,累计发放323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许可,有效测试总时长超过65万小时,有效测试总里程达1200万公里。

  二是示范运营政策。2021年7月,我市在全国率先推出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商业化应用示范运营试点政策,建立了“1+1+N”的混行政策体系,在有条件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的区域,设立混行试点区,在全国率先建立一套较完整的自动驾驶示范运营政策体系。同时,已建设“自动驾驶汽车示范运营监控平台”,对示范运营的车辆开展动态跟踪、安全员风险监控、事故监控、电子围栏等安全监管及风险预警;设立自动驾驶汽车示范运营保障基金,保障自动驾驶稳定运营。截至目前,开展了两批次的示范运营车型认定工作,累计认定通过5款车型。

  三是其他配套政策。我市参照国家、省相关文件及其他城市先进做法,健全“双智”发展配套政策。如印发《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从立法的角度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进行支持。印发创建“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相关实施方案,将“双智”试点项目纳入架构统筹推进,在政务服务、财税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印发《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推进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若干措施》,加快制订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基础地图相关规范文件,为智慧停车应用、高精度地图制作等方面提供政策依据。

  四是标准规范方面。我市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分级分类开展标准研编。规划制定22个标准,涵盖车联网系统级方案、路侧基础设施、车端通讯设备、高精度地图和定位、信息安全等多个模块,牵头完成住房城乡建设部《自主代客泊车停车场建设导则》编制。目前,《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总体技术规范》等11项规范已发布(含2个地方标准、9个团体标准),《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车城网建设、运营及评价技术指引》《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技术指引》等11项规范已形成草案。

  (三)稳链强链补链,打造产业生态

  一是“稳链”。大力支持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多措并举推动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广汽集团、小鹏汽车等主机厂,百度Apollo、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滴滴沃芽等自动驾驶企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华南总部等科研机构,奥格科技、高新兴等智能设备供应商齐聚广州的良好生态。

  二是“强链”。以开放的技术架构和平台为支撑,吸引更多整车制造企业、自动驾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等要素集聚,进一步强化我市智慧交通产业链。目前华为研究院、禾多科技、京东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研究院、联友智连等多家重点企业和项目已落户广州。

  三是“补链”。积极引入上游车规级芯片、激光雷达、车载智能终端等关键零部件项目,中游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大数据等平台项目,以及下游智能共享出行、数据增值等应用型项目,有力支撑智慧交通关键技术研究,加快补全产业链。

  (四)深化技术研究,注重示范应用

  我市积极深化新技术研究,以市民出行、交通治理、城市管理的智慧化转型为导向,规划打造3大类10项应用场景,形成“双智”示范应用体系。

  自动驾驶出租车:依托“1+1+N”混行试点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迈出正式商业化运营的第一步:南沙区联合小马智行,花都区联合滴滴自动驾驶,全面投入自动驾驶出租车进行商业化示范运营;黄埔区联合百度Apollo,开展自动驾驶示范应用。截至目前,已开展示范运营活动的智能网联车辆累计54台,行驶里程累计超过120万公里。

  智慧公交:积极打造智慧公交应用,服务市民公共出行。琶洲开展27辆公交车的智能化改造,通过加装车载OBU及配套显示硬件,提升驾乘体验。黄埔区开通4条自动驾驶公交环线,建设300多个站点,周均接驳达7200人次;另开通5条自动驾驶公交车接驳线路,累计布局276个站点。南沙区建成华南地区第一条L4级自动驾驶公交示范线和一条L3级智慧公交示范线。

  智慧停车:一是推动中心城区路内停车场项目建设,建成并投入使用132条路段、约3473个泊位的高位视频,实现路内停车泊位信息发布、自动计费、无感支付等智能化管理。二是建成停车场行业管理系统,依托“广州泊车”小程序提供服务,实现停车行业管理、信息查询和停车诱导等多位一体的停车信息综合服务功能。目前,用户量已达124万,接入近3300个经营性停车场,约150万个泊位的实时动态信息。三是支持达泊智能等企业开展自动导引停车建设,依托智能停车机器人实现停车的自动化和车位的倍增。目前大夫山森林公园、奥体中心、创新公园等3个项目已落地,共提供1500余个车位。四是支持百度Apollo、中电昆辰等企业开展自主代客泊车探索。

  交通治理:一是建设城市级智慧交通系统。综合分析应用交通信息、移动信令、气象环保等20多类数据,全新构建“实时监测—动态预测—推演评估—协同联动”的“智慧交通”系统分析平台,宏观掌握城市级客流动向,全面覆盖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长途客运站等城市对内、对外交通,有效支撑春运、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客流疏运工作,提升城市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二是创新打造全国首个交通智能视频分析平台“交通慧眼”。市交通运输局整合应用全市交通视频资源,构建交通视频大数据智能化体系,深化交通科技执法场景应用,通过人工智能与交通大数据深度融合自动研判车辆运营状态与行为,支持20余种营运管理与违规研判告警应用,实现对违法营运车辆的“精准画像”,有效提升我市交通管理和执法效率。三是推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监管系统建设和应用。创新建设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全市总量和分布状况的监测,有利于针对性开展规范管理。同时,监管平台还具备整改工单下发功能,各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将路面巡查发现的现场秩序问题及时下发经营企业进行整改,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四是黄埔区利用车路协同感知的实时数据,在科学城、知识城的项目范围内建设自适应路口数量占比达81%,车均延误降低20%,绿灯空放浪费下降约21%,有轨电车1号线路段实现了信号智能优先,每趟次行程时间节省约28%。五是开展自动驾驶巡检。黄埔区基于“新基建”数字底座,在全国率先规模化部署自动驾驶巡检车,实现对机动车违停、非机动车违章等28种事件的智能化识别,目前已累计巡检38.2万公里,识别各类交通市政类事件超40.4万起。

  (五)坚持多方参与,探索落地模式

  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原则,鼓励多主体参与建设和运营,合力推进“双智”建设,持续深化模式探索,强化推动产学研用融合。

  一是探索项目投融资新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建设能力和企业市场化探索活力,采用政府投资、企业投资、政企合作投资等三种模式推进项目建设:黄埔、南沙项目采用政府投资模式,花都、琶洲项目采用企业投资模式,番禺项目采用政企合作投资模式,差异化探索最佳投资建设模式。同时,积极谋划广州城市交通大脑及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研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挖掘智慧交通领域大数据增值服务,探索实现智慧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

  二是探索智能汽车商业运营。根据我市印发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政策,开展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运营探索,加速自动驾驶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落地,促进相关企业实现经营收入和技术进步的正向良性循环。

  三是挖掘智慧交通增值渠道。黄埔区依托建成的城市公共数字底座,开展数据应用商业合作。2021年11月,车城网(广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福特、奥迪、上海通用等主流车企达成商业合作,为车企提供红绿灯、27项交通事件、27项交通流指标等数据产品,走通了“新基建”商业化运营的路径。2022年9月,车城网(广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获批成为广州数据交易所首批入选企业,成功上架8款数据产品进行交易。

  (六)加强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

  我市技工教育高度关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2019年已正式启动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招生工作,致力于培养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截至2022年,广州技工教育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累计招生702人,后续将稳步扩大招生规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保障。

  一是创新模式,打造一体化人才培养。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培养为核心,以一体化课程为纽带,以学校和企业深度参与以及教师和师傅深入指导为支撑,形成了“学生与员工为一体、教师与师傅为一体、教学与生产为一体、学业与产品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协同育人,坚持校企双制办学。我市技工教育坚持校企双制办学,在“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下,不断与企业深化合作。学校积极对接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如广汽新能源、特斯拉,小鹏等,签订中长期订单培养合作协议,协商制定实际操作细则,形成了“品牌引领、校企双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资源共享,校企共建人才培训基地。我市技工教育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共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现人才共育,校企双赢。如市交通技师学院与广汽集团广汽埃安共建广东省汽车产业就业培训基地(广汽埃安交通产业学院),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建设实训中心,广汽埃安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与广汽集团联合申报广州市汽车示范实训基地,已在市发改委立项成功。市工贸技师学院与小鹏汽车合作,共建小鹏汽车智能技术培训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多方合作共赢。

  四是师资先行,打造实战型高水平师资团队。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师资的储备,我市技工教育高度关注智能网联汽车高水平师资团队的建设工作,采用“引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专业扎实的优秀专业教师。如市交通技术学院目前智能汽车师资团队已有12名一体化教师,其中“全国技术能手”2名,校级专业到头人2名,特斯拉等企业认证培训师9名,团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智能网联汽车技能大赛奖项。

  二、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持“单车智能+网联赋能”的战略定位,积极总结前期经验,在“鼓励创新”与“加强监管”的动态平衡中迭代进步,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措施与手段,探索验证面向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和运营服务的新商业模式,保持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内的先发优势,大力推进广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研究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地方立法。从地方立法的层面主动探索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涉及的法律问题,争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先试取得突破,科学划定各市场主体的权力、义务与责任,尽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落地运营。

  二是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积极推进院校专业建设,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建设具有广州特色、国内领先、国际水准的现代教育体系。

  三是持续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场景。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为契机,深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应用,以“可推广复制”和“可商业化落地”为标准,打造标杆示范应用场景案例。

  四是不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体系。强化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招引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独角兽”等企业,鼓励造车新势力、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与传统整车厂商进行跨界合作。推动整车厂将产品服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吸引多元主体参与技术研发创新及功能优化探索,加速产业新生态特色集聚,构建集智能制造、研发创新、数据处理、人才培育、测试应用为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感谢您对我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8月16日

  (联系人:张方利,联系电话:8312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