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助手 繁体版 简体版 市民网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第十四届广州市政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030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汽车产业处 时间:2024-02-01 字体: [大] [中] [小]

市民盟: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广州大力发展新汽车产业的建议的提案》(第1030号)建议收悉。我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公安局、财政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以及相关区政府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积极办理,并与贵单位蔡昶文同志在1月5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汽车是广州工业第一支柱,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以整车制造为核心、零部件企业聚集、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的完整产业链,拥有10家整车制造企业、1200多家汽车零部件和贸易企业。2022年,全市汽车产业实现“三个首次”: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过300万辆,连续四年居全国城市首位(313.68万辆,同比增长5.7%);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超过30万辆(31.37万辆),增速达120%;汽车工业产值首次超过6400亿元,产业集群保持多年增长态势(6471.73亿元,同比增长6.3%)。2023年,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市区联动支持整车企业稳生产、去库存、扩消费,全年汽车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累计产量近318万辆。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双碳”引领汽车产业变革,加快整车企业向新能源化转型突破

  一是完善纯电动汽车产业链。充分发挥我市整车企业集中的优势,加快新能源汽车项目布局,已基本形成了涵盖整车生产、三大电(电池、电机、电控)以及电池关键材料等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推动广汽埃安、小鹏汽车、东风启辰等整车企业不断壮大,2023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65.16万辆,同比增长107.7%(全国同比增长35.8%)。

  二是加快布局燃料电池汽车,促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我市在整车、系统、关键零部件、制氢及储运、加氢等环节均已实现布局,现有8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机构落户。在推广应用方面,我市聚焦建筑废弃物运输、物流运输、市政环卫等重点应用场景,着力打造黄埔、白云、南沙等一批重点示范区域,加快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带动相关零部件产业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444辆,包括建筑废弃物运输车224辆、乘用车75辆、物流车65辆、冷藏车39辆、环卫车25辆、公交车15辆、水泥搅拌车1辆,总推广数量在广东省城市群内居前列。

  三是积极做好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3年12月,我市已建成公私桩总计16.39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13万台,私人充电桩11.27万台,总功率500.43万千瓦,每天可为超120万辆次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充换电站点4240座,其中充电站点4100座,换电站点140座。

  四是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结合广州实际情况,出台《广州市鼓励支持个人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对个人消费者购买并使用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含油电混动)给予每车不高于1万元综合性补贴。

  (二)加速汽车新场景应用,助力新型产业跑出“加速度”

  一是稳步推进道路测试。广州市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将道路测试按照测试场景进行分类,并对测试道路进行分级。截至2023年12月底,累计开放测试道路797条,累计单向里程1623.5公里,双向里程3247公里,发放415张测试牌照,总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我市加快积极推进高快速道路测试工作,于2023年12月印发了第一张智能网联汽车特定场景道路通知书。

  二是探索开展示范运营。广州市印发了“混行试点”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形成“1+1+N”示范运营政策体系,分别于2022年6月和2023年3月在南沙区和花都区启动混行试点示范运营。截至目前,已批准6款(5款乘用车、1款载货卡车)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车型,部署74辆示范运营车辆开展常态化的商业化道路运输工作。黄埔区混行试点方案已于2023年12月通过市汽车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审议,正在加快部署。

  三是大力打造应用场景。为深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先进技术示范应用,加速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先进技术赋能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编制并发布《2023年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示范应用场景目录(第二批)》,重点推动网联自动驾驶网约车等10个应用场景。推动广州巴士集团与文远知行合作,在黄埔、海珠等区域正式开展面向市民免费体验的自动驾驶小巴公交车载客试运行,小鹏G9前装量产车开展载客测试。广州生物岛作为全国首个5G自动驾驶应用示范岛,广泛开展了自动驾驶乘用车、无人驶环卫车等应用。

  四是同步推进车联网建设。广州市落实“一带四区、区域联动”的产业空间布局,在黄埔、海珠、花都和番禺四个示范区建设协同构建车联网示范应用环境,截至目前,已完成460套路侧设备、897套感知设备、343台计算单元、改造红绿灯65个,完成支持9400台PC5通信和北斗定位车载终端安装,建成完成120个车联网应用场景设计开发,建立了CA认证系统,已为L4车队开展红绿灯信号上车等服务。

  五是前瞻布局未来汽车产业。鼓励企业、行业机构聚焦飞行汽车、元宇宙等前沿技术,准确把握汽车产业变革动向。2023年,广汽集团发布首款飞行汽车GOVE并完成首飞。南湖交科院与小鹏汇天签署预订协议,计划预订100台“陆地航母”飞行汽车,用于公路、水路等交通领域综合管理以及飞行营地的体验、场站接驳运输等。

  (三)供应链本地化、近地化加速汽车产业集聚,为稳链强链补链保驾护航

  一是完善产业链本地化、近地化布局。目前,广州正加快“432”汽车产业园区建设。以本地化、近地化产业园区为载体,汽车电子等核心零部件为主攻方向,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二是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围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卡脖子”领域,持续开展专项研发攻关,2020-2022年安排1.85亿元支持17个汽车产业相关项目。广汽集团开发的车载智能操作系统G-OS,具备了行业领先的多模交互能力,增强显示平视显示技术(AR-HUD)已在全新第二代GS8搭载。高云半导体成功量产,是国内首款通过车规认证的国产FPGA芯片。

  三是推动汽车领域企业创新发展。2022年,我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68家,较2021年增长26.2%,2022年底我市有效高新企业总数达到12361家,较2021年增长8.18%,总量创历史新高。包括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178家,相关领域企业1932家。推动广州市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为国家2022年创新型产业集群。2023年,我市22家企业上榜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其中包括广汽埃安、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小鹏汇天、巨湾技研、奥动新能源、如祺出行、国鸿氢能等8家汽车领域企业。

  (四)加快建设国家级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助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支持南方(韶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在覆盖传统汽车检测领域基础上,着力打造具有智能网联和新能源特色的国家级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并将全面部署燃料电池和飞行汽车等前瞻性研究和检测能力建设,项目计划规模占地8600亩,涵盖试验道路、实验室及相关设施建设,预计2025年建成并运营,目前广州基地实验室已获得CMA、CNAS能力参数165项。

  二是力争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筹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省、市领导多次赴市场监管总局沟通、汇报南方(韶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建设情况,争取市场监管总局支持该国检中心建设,目前项目已获广东省人民政府向市场监管总局推荐,相关能力建设和申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五)强化政策引导,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立足于全球和国内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印发实施《广州市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年)》,力争将广州打造成世界领先的中国式现代化汽车生态城。印发实施《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推进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若干措施》《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建设项目停车泊位配建指标规定》,进一步加快我市配建停车场建设,合理供给停车泊位,实现停车设施精准供应,促进停车场的规划建设。

  二是多措并举,活跃汽车消费市场。市区联动举办“汽车消费节”,分别在南沙区、天河区、白云区以及番禺区举办“汽车消费节”,并指导行业协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主题丰富的汽车展销促销活动。据统计,共发动约46家企业参与线上直播电商节活动。

  三是支持二手车交易市场发展。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开放珠江三角洲区域内在用国五排放标准轻型汽车互迁,完善二手车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备案相关工作,我市备案通过二手车经销企业超900家。

  四是落实《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节能新能源车船享受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等政策,对于在2023年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对节能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对新能源车船,免征车船税。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会同市各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推动整车企业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优化汽车产品结构,抓好汽车产业链强链补链,推动抢占新能源、智能网联新高地。

  一是推动整车企业向新能源化转型突破。鼓励传统车企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瞄准当下发展趋势,加强国内研发布局,导入更多国内畅销的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新车型,提高产能利用率。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发展,通过兼并重组、新(扩)建工厂、产品结构调整等方式扩大产能规模。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加强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电网规划及停车场布局等统筹衔接,全力打造“超充之都”。

  二是夯实智能网联领先地位。加快自动驾驶地方立法,完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示范运营政策体系,加快开放更多高快速路等道路测试场景,推动黄埔、南沙、花都等区稳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混行试点,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多区域、多场景的道路测试和应用示范;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统筹推动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动自动驾驶规模化、商业化应用进程。

  三是推动产业基础再造。贯彻落实《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补链强链的若干措施》,推进4个自主品牌创新基地及3个零部件基地建设,聚焦“三电”系统、智能座舱、灵活燃料、智能驾驶等方向,狠抓项目招商、建设、落地见效,不断提升本地零部件供应能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通过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推动有关成果开展示范应用,着力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路径;发挥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车规级芯片、智能座舱、固态电池等领域集聚,支撑我市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继续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现行税收立法权限及有关规定要求,继续落实现有的税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感谢贵单位对广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此复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2月1日

  (联系人:徐济光,联系电话:83123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