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州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 综合新闻 > 热点新闻
高层力挺军民融合 政策红利将陆续兑现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7-03-20 03:20:28
浏览次数:
-
字体大小:    

军民融合的发展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近些年,在发展上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

但我国处在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目前还存在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军民融合该如何深度发展呢?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各项要求与战略重点,这为军民融合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民参军”已呈井喷之势

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新近发布的《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6》显示,我国“民参军”已呈井喷之势。截至2015年底,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民口单位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报告》还显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立的100个大项目中,与军民融合相关的占40%左右。这标志着我国军民融合正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进。

高层力挺军民融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平衡、兼容发展,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谈到军民融合,强调要加快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抓好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3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解放军代表团审议时谈到军民融合,强调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深厚土壤,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据了解,十八大以来,连续5年,每年全国两会,在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都会谈及“军民融合”这一话题。每年侧重点不同,逐步推进。

从2013年强调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到2017年强调科技兴军,强调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指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要求形成新兴领域融合发展新布局,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从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

政策红利将陆续兑现

有专家指出,如果说2016年是军民融合进步最大的一年,那么,2017年则有望成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落地元年。

据悉,在201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在中央层面加强对军民融合发展集中统一领导。要以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为抓手,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构建系统完备的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

随后,军委装备发展部推出《推进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路举措》,明确了12条举措和45项任务,持续推进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其中包括扩大民参军范围,实现“两证合一”,设立联合基金等,核心指向进一步降低军工准入门槛。

另悉,今年有关部门还将出台一揽子政策,加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顶层设计方面,全面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指导意见、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已经制订,并有望年内出台。

此外,有关部门还在论证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基金,加快培育若干“民参军”骨干企业。

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的部分方案也已成稿并报审,即将进入发布程序阶段。

军委装备发展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将继续举办第三届民营企业高技术成果展暨军民融合高层论坛,强力推进航天领域、网络信息体系、军援军贸等方面的军民统筹,实践探索军队采购市场服务、装备技术协同创新、装备订购开放竞争新路,推动形成社会优质资源向装备建设汇聚的好局面。

有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我国对军民融合发展扶持力度的不断加码,配套政策细则的加速落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步伐必将不断加快。

在军工领域分析人士看来,军民融合战略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格局,开启数个万亿产业。

加快军民融合法制化进程保障军民利益

据了解,军民融合主要分为两层含义,一是“军转民”,就是军事技术在民间的使用;二是“民参军”,即民营主体参与军工市场。(同时也包涵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领域、民营企业有序参与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

当下,我国军民融合发展还存在“融得不适应,融得不快”等问题。

例如,“民参军”过程中,民营企业担心政策变化,权益得不到保障;而“军参民”中,军方则担心民企履行合同的能力,会不会影响国防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第150医院院长高春芳表示,无论是军工还是民营企业,由于在政策环境、统筹协调等方面力度不够,在制度落实、创新发展、立规立法上还不成熟,如果不从信息沟通、税收优惠、融资投资、风险补偿等方面进行评估和监督,就很难使军民融合走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之路。

为此,高春芳委员建议,通过法治方式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加快军民融合综合性法律和专项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出台相关财政、税收、价格、投融资政策,通过法制化、制度化促进军民融合规范有序运行、协调高效发展。

首先,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统一思想,科学把握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切实形成合力。其次,相关机构协同,建立健全法规制度,紧密围绕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抓好军民融合相关法制建设,出台针对性地的意见和建议,如改进技术保密制度、军民技术统一标准等,确保高层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

全国人大代表、北部战区陆军原副政委张建华认为,“军民融合战略发展到今天,特别需要健全完善法制保障。”

为此,张建华建议:一是设立一部综合性的法,把方法、经验、制度及问题等提出来,通过法律规范把它解决好;二是加快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立法,如科学技术、航空航天、信息网络、国家安全和救灾救援等;三是抓紧应急性立法。一旦国家有事,能够依法给予支援,使用各种力量;四是要对民营经济产业军民融合方面立法,在“民参军”过程中保证其法律地位。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