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杨佳
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速高于同期GDP,海洋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05万亿元增长到预计2017年的1.78万亿元,年均增长11%,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占全省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海洋经济成为广东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这是笔者从2月7日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上获悉的一组数据,会上省海洋与渔业厅党组书记王中丙还透露,省财政将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从2018年起连续三年重点支持海洋生物等五大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
从去年决定把五大海洋产业作为重点支持的领域,这五大海洋产业有了怎样的新发展?未来三年的五大产业将面临怎样的机遇?政策、产业如何协同推进……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解读。
为构建未来10年—30年优势奠定坚实基础
从数据上看,广东已经是全国海洋经济第一大省,但海洋产业发展现状与海洋经济强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主要是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够完善,产业结构矛盾较为突出,产业竞争力不强。”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负责人分析,其中,以海洋船舶工业、临海重化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增速放缓;以海洋生物医药、海上风电、海洋信息服务等为主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对我省整体经济的贡献率不高。
“广东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这一瓶颈必须要突破!”省海洋与渔业厅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说,如何破解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培育海洋经济新增长点,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我省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决定以五大海洋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即把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海上风电建设、海洋公共服务业五大产业作为当前重点突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抓手,加以重点扶持。
为此,省海洋与渔业厅还摸清了我省五大海洋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五大海洋产业在广东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着力发展五大海洋产业,有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为广东经济转型升级,构建未来10年—30年海洋产业领先优势奠定坚实基础。
海工装备制造业将每年创造约1000亿元增加值
对此,有海洋相关专家分析,重点发展五大海洋产业,必将为广东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注入新动能。并且,自确定重点扶持五大海洋产业以来,已有部分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广东省科研团队已攻克砗磲的人工繁育和苗种(幼贝)生产技术、绿海龟全人工繁殖技术,建成了“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化合物库”,海洋生物医药制品、海洋功能食品及保健品等取得重大进展。
此外,以中集集团、惠尔海工等一批大型海工装备集团为代表的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估算,全省“十三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建设所需总投资约800亿元,经过5—10年的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将每年为我省GDP创造约1000亿元的增加值。
继广东省首个海上风电试点项目“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于2016年开工建设之后,去年9月11日,中广核广东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获得省发改委核准,成为我省第二个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以三峡集团、中广核集团、粤电集团为首,正在积极参与海上风电项目开发,未来我省将逐步形成海上风电“储备一批、开发一批、建设一批、运营一批”的规模化发展格局。
天然气水合物方面,省海洋与渔业厅牵头,研究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开采进程的行动方案》,初步确定了10项重点工作,目前正在按计划推进。
与此同时,我省目前已有一大批在海洋勘测、海洋大数据等方面有建树的龙头企业。广东邦鑫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基于海洋大数据的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其中之一,该系统已在广州港、珠海港、茂名港、惠州港、阳江港等大型港口应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突破关键技术培植一批海洋龙头企业
对于五大海洋产业的发展,在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海洋渔业工作也作出全面部署,要求推动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海洋生物产业,加快布局发展海上风电,开工建设10个以上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365万千瓦以上。
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提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超过2.2万亿元,年均增长8%,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单位岸线海洋生产总值达5.1亿元每公里。
“海洋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大批充满创新、充满激情的涉海企业,要重点培育一批涉海龙头企业和具有成长力的新型企业。”王中丙提出,要组织制定五大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路径和政策。要用好省级3亿元的财政专项资金,出台一些海洋创新发展的成果,培植一批海洋龙头企业。
对于未来各大海洋产业的发展规划,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在海洋生物产业方面,重点引导企业发展海洋药物、海洋生物材料、海洋功能保健食品、新型蛋白源等海洋生物制品,推进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培育集生态养殖、精深加工、远洋渔业、休闲渔业于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链。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方面,以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重大需求和关键环节为导向,以前沿基础研究、产业共性技术与产业化应用示范为重点,支持率先突破无线遥控水下机器人、除锈爬壁机器人、深海装备传感器、人工浮岛等技术研发和应用,培养一批具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产业创新体系完备的海工装备企业。
海上风电方面,支持率先突破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装置关键技术,提供风能利用率。加快推进珠海桂山、湛江外罗、阳江沙扒、阳江南鹏岛等海上风电项目实施,做好2018年新开工的10个海上风电项目用海服务保障,装机容量365万千瓦以上。
天然气水合物方面,推进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开采进程行动方案》,重点突破先导试验区资源勘查、钻探、采集和储运等上下游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加快采船型研究,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推动成立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开发公司,推进建设广东深海中心。
海洋公共服务方面,支持率先在“水下WiFi”网络、水下定位导航卫星网研发和建设取得突破,推进建设海上突发性污染预警预测平台、生态物联网监测体系。建设广东海洋大数据平台,构建广东海洋视窗。建设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系统。推进建设海陆空天一体立体观测网,推动市级海洋预报台共建机制,建设3—5个海洋观测站点,开展“一站多能”建设试点。海洋水产高科技园要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化,五年出品牌”的要求,扎实做好科技园各项工作。
(南方日报记者:黄进通讯员:粤海渔)